正文 第11章 二十幾歲不走尋常路,以反常方式取勝(1)(1 / 3)

競爭的方法有很多種。在多種多樣的競爭方法中,不按常理出牌的競爭,則更容易使對手防不勝防。

在美國,電報業最興盛之時,老範德比經營的西聯電報公司處於壟斷地位。

老範德比去世之後,古爾德花100萬美元開了一條新電報線路,成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小範德比意識到了古爾德對自己的威脅,決定收購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如此,就能使自己仍處於壟斷地位。他馬上派人與古爾德談判,結果以500萬美元買下了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太平大西洋公司人員設備全部轉入西聯。艾克特是古爾德的好友,因為有技術,進西聯後,擔任該公司的總工程師。小範德比對這一次成功的收購十分滿意,他不僅增強了實力,還引進了一員虎將。過了一段時間,愛迪生又發明了四重發報機,使用這種發報機,效率要比原來提高一倍以上,如此一來,西聯小範德比決定買下這項專利。他派艾克特與愛迪生談判,讓艾克特以低於5萬美元的價格收買。他認為這次他同樣會穩操勝券,因為電報市場是他一人壟斷著。

然而,艾克特雖在西聯擔任總工程師,卻是古爾德的內線,他及時將進展告訴古爾德。有一天,古爾德請愛迪生到他的家裏,以高薪聘請愛迪生去美聯。

愛迪生本是個科學家,根本不懂生意經,覺得美聯比西聯的條件優厚得多,也就答應了。現在,古爾德決定向小範德比攤牌,要挾小範德比說要撤走艾克特。失去了愛迪生的四重發報機,若再失去艾克特,西聯將會一片黑暗,無奈之下,小範德比隻好同意美聯與西聯合並,由古爾德任總經理。

古爾德為了得到西聯可謂費盡心機,直到老範德比去世,才能稍稍有所動作,成立太平大西洋公司,當然,當時電報公司是賺錢的,而古爾德卻絕非想從電報的營業中賺錢,他得將西聯電報公司賺到手,太平大西洋電報公司不過是他拋下的一個誘餌,小範德比果然上當。

此外,古爾德的另一個妙筆是讓艾克特打進西聯高層,從而使高級情報可以及時地傳到他的手裏。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時古爾德對小範德比的作為一清二楚,而小範德比卻對古爾德一無所知,未加絲毫防範,本來唾手可得的四重發報機專利,卻從眼皮底下被古爾德奪去。

古爾德得到了四重發報機的專利,此後他便可以實施他賺取西聯公司的最後攻勢了。要麼撤走總工程師,要麼合並,在此情況之下,小範德比隻好就範,同意合並公司,古爾德得到了他垂涎已久的西聯。

如同“白貓黑貓,逮住老鼠的就是好貓”一樣,競爭之法無準則,取勝才是根本目的,使用反常方式,對手更易陷入措手不及的狀態。

善唱對台戲,針對對手進行宣傳

宣傳不僅能擴大知名度,而且代表一家企業的自身形象。抓住對手的短處,有針對性地宣傳,可使消費者在莞爾一笑之餘,點頭認可,從而成為自己產品的追隨者。

蘋果公司為與“藍色巨人”IBM相抗爭而推出的名為“1984”的廣告,取得了巨大的成效。而作為電腦界泰鬥的IBM公司當然不甘心就此退出小型電腦市場,而且這也會給企業形象帶來很大的衝擊,於是,IBM公司發起了反擊。除了加快研究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和提高產品質量與服務外,IBM公司以自己雄厚的實力掀起一場廣告戰。

其中的一則廣告是:畫畫極其生動有趣,且富有溫情。一開始便是一望無際的沙漠,一頭大象和一頭小象在其間跋涉。小象極其活潑,四處亂跑,而大象一直在後麵跟著,照顧著它。前麵是一座沙丘,又高又陡,小象逞強地向上衝,非常努力,快到丘頂的時候卻滑了下來。大象跟了上去,用它的鼻子,用它的身體,把小象托了上去。然後,換成了小象跟著大象,由大象帶領著,穿越沙漠,向遠方走去。

這則廣告繼“1984”之後在全美電視播放後,馬上引起了千萬消費者的注意。可愛好動的小象、老成持重的大象,配以迷人的沙漠風光,廣告的寓意十分明顯,把IBM公司在電腦界的“大哥大”地位表達得淋漓盡致,而暗示蘋果公司隻能是個小弟弟。廣告的訴求十分準確,效果十分明顯。

而在中國市場,聯合利華公司的新產品“清揚”洗發水,其針對寶潔公司“海飛絲”的廣告詞“如果有人一直欺騙你,那就——甩掉它”等話語說到了消費者心裏。因為“海飛絲”無論如何也不可能使每個人都滿意,這樣一來,那些對“海飛絲”不滿意或者不完全滿意的消費者自然會轉用“清揚”,再加上聯合利華原有的擁護者,那將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二十幾歲的時候,沒有太多的宣傳渠道,沒有太多的宣傳經驗,也沒有太多的錢去做鋪天蓋地的宣傳,所以尋找對手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宣傳,既可以起到有效的宣傳目的,又可以節省資金。但注意一定要實事求是,宣傳的“度”一旦把握不好,過於抬高自己、打擊別人,就會使消費者產生厭惡之感。

打蛇打七寸,主攻對方的要害

商家利潤要害如同蛇的七寸,在競爭中攻擊對手的利潤要害,可使對手驚慌失措,若能把這一點拿下,對手必將全盤皆輸。

了解產業內的利潤集中區,即競爭對手實際賺錢的範圍,就可以開闊視野,看到新的機會。先想出哪一個對手擁有高市場占有率,而且在市場某特定區塊獲利極高;再想想,如何把對手這項優勢當做弱點。通常,在麵對猛烈的攻勢時,必得大幅降低利潤,否則無力招架。

戴爾公司剛創立時,希望能依照顧客的需求來設計電腦,直接銷售給他們,舍棄當時電腦配銷的主要方法。戴爾公司憑借不斷向顧客和合作廠商收集正確資料,得以持續推出適當的產品和服務。這不僅僅能讓戴爾公司選擇要行銷的顧客對象,也可以決定戴爾公司要挑戰的對手是哪些公司。

戴爾把這種做法稱為“和對手玩柔道”。

20世紀90年代中期,戴爾發現,許多競爭廠商一半以上的利潤來自服務器出售。更嚴重的是,雖然他們的服務器很好,卻必須為了補貼業務上其他比較不賺錢的方麵抬高定價。事實上,由於他們服務器的定價高得超乎常理,所以等於是把額外的成本轉嫁給最好的顧客,從而暴露了自己的致命傷。1996年9月,戴爾公司以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推出一係列服務器,整個市場為之震驚。這項野心勃勃的行動,重新建立了其在服務器市場的地位。而戴爾公司現在已是全美第二大服務器供應商,占有20%的市場。

戴爾公司憑借掏空競爭者的利潤來源,削弱了對方在筆記本電腦、台式電腦等市場上的競爭能力。

因特網是另一個讓戴爾公司和競爭者大玩柔道的方麵。對戴爾公司來說,網絡是直接模式的最終延伸。但對許多采取間接模式的對手而言,進入網絡市場是個兩敗俱傷的主張。對他們來說,直接交易終將導致通路上的衝突。他們的營運模式是以傳統的產銷者、代理商和經銷商為基礎,而不是與顧客直接發生交易關係。一旦原本采取間接模式的製造商開始與使用者直接對話,便會和本來為自己銷售產品的經銷商產生競爭。這讓戴爾公司很快就獲得更多的青睞。假想一下,如果顧客想直接向製造商購買,還有什麼方法比向直接銷售的公司購買更好呢?

學以致用,奉行“拿來主義”

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想要超越前輩,就得先學會模仿,對手辛苦研發的成果,被自己輕鬆拿來投放市場,一樣的東西成本卻低了許多,自然具備競爭力。以精明、能幹著稱的溫州人就很懂得模仿。

溫州人具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他們什麼產品都能拿來模仿,和“真貨”搶市場。溫州曾經的四大經濟支柱產品——紐扣、皮鞋、服裝和打火機,最初無不來自於模仿。紐扣隻要從外地或國外買來的衣服上拆下幾顆,仔細研究一番就能夠生產;皮鞋是仿意大利的;服裝是仿法國的;打火機是仿日本的。有很多溫州同胞散居在世界各地,當他們回到國內時,其穿著和用品就成了家鄉有心生意人的目標。到手以後,用一夜的時間就可將那些東西解剖完畢,這個同胞在出國前夕就會看見跟自己使用的那些東西一樣逼真、精美的仿製品已經擺在櫥窗裏了。這往往使他們驚歎不已。

再來看溫州人在眼鏡上的模仿。20世紀90年代,溫州眼鏡企業發展到一百多家,並以式樣新穎、質優價廉吸引了眾多外商。有數據顯示:1997年溫州眼鏡業產值突破10億元,1999年上升為15億元,占全球銷量的1/3,暢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而遠洋眼鏡公司老板葉子健就是通過仿造而成為“眼鏡大王”的。1982年,葉子健高中畢業後,在溫州蜜餞廠金工車間當一名普通工人,當時有許多走私的“金絲”眼鏡流入溫州市場。葉子健覺得這種眼鏡受人歡迎,樣式新穎,一定有市場,於是花了一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副金絲眼鏡,然後將鏡架拆卸,憑著自己對金工的了解,分頭到其他配件廠加工,再自己裝配,終於生產出第一批“金絲”鏡架。葉子健從此走上了“眼鏡大王”的人生之路。

溫州人正是靠這些和正品“一模一樣”,但價格又低出許多的模仿品為先頭兵,占領市場、謀取利潤的。

“拿來主義”輕捷低廉,但要注意,“拿來”一定要在法律許可的範圍之內,否則不僅錢賺不到手,而且人也有可能鋃鐺入獄。

實施狙擊戰術,阻礙競爭對手

在對手實施商業活動的重要環節進行阻撓,使之不能順利進行,可為自己贏得競爭的時間和空間。

“康康”地板為了擴大市場影響力,快速提升市場銷量,準備在本市最大的幾家建材市場內搞大規模的聯合促銷活動。活動廣告在主要媒體上剛發出,就引起了競爭對手“綠葉”地板的重視,其營銷總監立即召集全體營銷人員商量對策,並很快出台了一個騷擾以達到狙擊對手活動的執行方案。

活動開始的第一天,“康康”地板專賣店門口就排起了長龍,但當接待了三個地板顧客後,第六個顧客就直接對產品提出了質疑,隨後,後麵有十多個排隊的顧客也紛紛上前訴說該地板在質量及服務上不盡如人意,把一個促銷活動搞成了消費者投訴會,到最後,促銷活動不得不終止。

“綠葉”地板的這次狙擊行動非常直接,他們雇傭了很多人冒充購買地板的顧客,排在隊伍中,一是直接發難,拖延時間或故意爭吵引起圍觀以擾亂秩序;二是將公眾的注意力從正麵引導向負麵。

狙擊戰術的種類有很多,奔馳針對豐田的“圍魏救趙”之法,也是其中的代表。

有一段時間,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專門推出了淩誌品牌的豪華轎車,聲稱隻要半輛奔馳車的費用就可以買到與奔馳同樣豪華的車,以此來侵襲本來完全屬於奔馳車領地的歐洲市場。

在此情況之下,奔馳汽車卻不慌不忙地將觸角直接伸向了日本本土,在日本市場接連推出新款奔馳高級車,同時將價格接近淩誌,並開展了一係列的廣告活動,強調德國文化和其汽車工程的精密與偉大,並故意將奔馳車的展示位置與淩誌車的展示位置相鄰,從而迫使一些欲購買淩誌的顧客,經受不住誘惑而轉向了奔馳……到最後,奔馳通過直搗豐田老巢的戰術,成功地阻止了豐田汽車的進攻,鞏固了自己的陣地。

狙擊戰術可幹擾對方的競爭流程,使之不能正常進行商業活動。在不能成功的情況下,對方不得不先行撤退,等他日再議了。

明處吃虧,暗處得益

商戰變幻莫測,大家的目的自然都是贏利,但有時為了贏利,吃些小虧是完全必要的。在明處吃虧,讓對方感激又滿意;暗處得益,讓自己賺錢又揚名,皆大歡喜。

美國得克薩斯州有一家汽車廠,效益一直不好,麵臨倒閉的局麵。該廠總裁決定從推銷入手,扭轉危機。

采用什麼樣的推銷方法最好呢?總裁認真反思了該廠的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對競爭對手以及其他商品的推銷術進行了認真的比較分析,最後博采眾長,大膽設計了“買一送一”的推銷方法。該廠積壓著一批轎車,未能及時脫手,資金不能回籠,倉租利息卻不斷增加。所以廣告中便特別聲明——誰買一輛馳利牌轎車,就可以免費得到一輛卡爾牌轎車。

買一送一的推銷方法,由來已久,使用麵也很廣,但一般做法隻是免費贈送一些小額商品。如買電視機,送一個小玩具;買錄像機,送一盒錄像帶等。這種給顧客一點恩惠的推銷方式,最初的確能起到很大的促銷作用。但時間一長,使用者多了,消費者也就慢慢不感興趣了。

給顧客送禮、回扣,也是個推銷老辦法。但是,所送禮品的價值或回扣數目都較小,無法起到引起消費者震動的效果。而這家汽車廠居然大膽推出買一輛轎車便送一輛轎車的“出格”辦法,果然令許多人聞訊後不辭遠途來看個究竟。該廠的經銷部一下子門庭若市,過去無人問津的積壓轎車很快被人紛紛買走,該廠亦一一兌現廣告中的承諾,免費贈送一輛嶄新的卡爾牌轎車。

如此銷售,等於每輛轎車少賣了不少錢,是不是虧了血本?其實不然,這家汽車廠不僅沒有虧本,而且由此還得到了多種好處。因為這些車都是積壓的庫存車,僅以積壓一年計算,每輛車損失的利息、倉租以及保養費等就已接近了這個數目。但現在,不僅積壓的車全賣光了,而且資金迅速回籠,可以擴大再生產了。另外,隨著馳利牌轎車使用者的增多,該品牌的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其名聲變大的同時,另一個新的牌子卡爾牌也被帶出來了——這一低檔轎車以“贈品”問世,最後開始獨立行銷。

這家老汽車廠從此起死回生,生意興隆。

為了整體利益、長遠利益,一定要學會在別人看得見的地方吃虧,使別人對自己產生信任。而自己由吃明虧得到的利益,定會比明爭明鬥要多。

小錢也是錢,小生意也不放過

做生意不要隻盯著“大生意”,一心隻想“賺大錢”,要知道做大生意是要以做好小生意為前提的。

許多溫州人都是以生產牙簽、打火機這些“小玩意兒”發財致富的,溫州商人王麟權就是其中的一位。

幾年前,王麟權辭別了已被兼並的南山陶瓷廠。但在家待久了,心裏的確有點煩。一天,坐便器堵了,排泄物怎麼也下不去,急得他亂捅一氣。

突然,王麟權來了靈感,他一頭紮進了自己的小屋。一段時間之後,隻有初中文化的王麟權竟然研製成功了專門用於廁所除垢、下水道疏通的化學製劑“潔廁精”與“塞通”。這屬國內首創,還獲得了技術專利。由於家住在水心新村杏2棟406室,他便為自己的產品申報的商標為“406”。

王麟權向妻子借了幾萬元私房錢,又招了6名工人,於是,一家像模像樣的生產“潔廁精”和“塞通”的公司就算開張了。這類產品千家萬戶都離不了,卻又很少有廠家關注,銷路自然不成問題,甚至還供不應求。

“人家都說我是從廁所裏淘出黃金的人。”王麟權每談及此,總會得意地大笑。事實上,大部分溫州商人經營的都是這樣的“小產品”,看似不起眼,帶來的利潤卻是驚人的。

在“農民城”溫州龍港鎮,偏處一隅的批發市場“中國禮品城”是中國最大的企業宣傳禮品批發中心。“光是青島海爾每年3億元的禮品采購,就至少有6000萬元來自這裏。”“天一禮品”的一位繆姓經理滿臉堆笑,他說,“連四川的五糧液也是這裏的采購大戶,一年幾百萬的訂單隻是小意思。”筆、雨傘、打火機……溫州和周邊省份製造的各類禮品,印上各種企業的名稱,接著就出現在我們的周圍。溫州企業有“航母”,但更多的是“小舢板”。小商品卻有大市場。

溫州蒼南縣的一些印刷包裝企業,專門為國內的白酒企業等製作包裝盒,一年的銷售額達到30多億元。紐扣更為典型,溫州的服裝其實較少用本地產的紐扣,這些產品主要銷往外地。按照各類紐扣的平均值算,每一麻袋紐扣的總數約為50萬粒,利潤僅為數千元,一粒紐扣獲利最薄的以會計。難以想象的是,這些不起眼的紐扣半年就能創造5億多元的產值。

為了抓住客戶,再小的生意也要“舍得”做,更何況,有些生意看起來“小”,可利潤卻很“大”呢!

先予後取,以誠動人

“先予後取”看似自己退一步,實際上是靠給對方甜頭讓對方幫自己一把,從而清除生意場上障礙的做法。這樣一來,互惠互利、雙贏雙喜。

曾憲梓幼時家貧,1968年全家移居香港。初到香港時,曾憲梓兩手空空,生活艱難,於是萌發了創業的決心。

他認真研究了香港的市場狀況後發現,來自法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的名牌領帶開始進攻香港市場,且大有泛濫之勢。

而擁有幾百家服裝廠又很喜歡穿西服的香港人,卻沒有一家比較正規的、設備像樣的領帶工廠,更談不上什麼名牌產品。這不正是創業的好機會嗎?

於是,膽識過人的他決定開港產名牌領帶的先河。他拿出平時省吃儉用積攢的6000港元,騰出自家租住的房子,與夫人黃麗群女士一道,靠一把剪刀辦起了領帶生產廠,開始了艱苦的創業曆程。

領帶是做出來了,如何賣出去呢?曾憲梓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將自己做的領帶和從商場買回來的混在一起,拿著這些領帶跑去找瑞興百貨公司的何經理。何經理仔仔細細比較後,竟然分辨不出來。

曾憲梓看了何經理的神情,心裏很是興奮,表麵上卻不動聲色,然後建議何經理訂購自己的領帶。

何經理問:“多少錢一打?”

曾憲梓開價:“60港元。”

何經理一驚:“港產領帶最貴的才賣42港元,哪有這麼高價錢的?”

曾憲梓對自己的領帶非常有信心,他說:“那不如這樣吧,我把領帶交給你代銷,賣出去以後再結賬。”

不到一個禮拜,何經理便給曾憲梓打來電話:“老曾,趕快再送4打來,上次拿來的賣完了,你快來收錢吧!”

從此,曾憲梓的領帶一舉打入市場。“金利來”很快就在香港小有名氣。

“欲取之,先予之”,曾憲梓讓代銷方零投入銷售,實際上卻利用了代銷方的渠道,從而成功地進入了市場。

在未取得別人信任的情況下,先予後取,可得到前進路上的墊腳石,又能讓對方對自己產生信任。不過,對於那些對自己的商品缺乏自信的商家,這一招就要慎用了。

“朝”中有人好經商

有政治勢力支持,經商的過程自然會一順百順,這是亙古不變的經營之道。

胡雪岩從一名提夜壺的小差,一躍而成為清朝紅極一時的“紅頂商人”,自有他的升官發財之道。胡雪岩在當時如此走運,多虧了一個官場靠山——王有齡。

王有齡在當時是一名候補鹽史,打算北上“投供”加捐做官,可是他窮困潦倒,舉目無親,根本無錢“投供”,隻好每天泡在茶館裏消磨時光。

當時,胡雪岩正在信和錢莊做夥計,他整天為自己日後的出路而犯愁。後來他了解到王有齡的情況後,心裏有了底。胡雪岩是個很有眼光的人,他看出眼前的王有齡絕非等閑之輩,若能助其進京“投供”,日後其定有出頭之日,且必能成為幫助自己事業騰飛的靠山。當時的胡雪岩還隻是個小夥計,要幫王有齡,隻能先從掌櫃那裏“拿”些錢了。當他將一張五百兩的銀票遞到王有齡手中的時候,王有齡又驚又喜,感激涕零,將他奉為自己的大恩人。有了這筆錢,王有齡第二天就起程進京捐官了。

走紅運後的王有齡自然沒有忘記助他的胡雪岩,胡雪岩因為幫他捐官私自動用掌櫃錢,而被掌櫃的一怒之下辭退了。所以,王有齡幹脆幫胡雪岩開了家販運糧食的商號,而且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其大行方便。

依仗著官勢,胡雪岩在商界的生意越做越大,於是萌發了開錢莊的念頭。

可是,眾所周知,沒有雄厚的資本,開錢莊談何容易。胡雪岩當時的經濟實力並不強大,在外人看來,開錢莊簡直就是一個笑話。但是,胡雪岩利用王有齡職務之便,代理海運公款規劃,為自己籌得了一筆款項,又贏得了聲譽信用,創立了無形資產,可謂一舉兩得;同時,他還利用王有齡在官場的勢力,代理公庫,用公家的銀子開自己的錢莊。不到兩年工夫,他的錢莊就轟轟烈烈地開張了。有了這個錢莊,他便有了更大的財勢,也有了更多擴張資本和發展的機會,加上王有齡這個官聲好、升遷快的大後台,胡雪岩發現自己的麵前呈現出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