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二十幾歲男人要具備產生影響力的四種品質(2 / 3)

談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對方肯定愉悅。投其所好,其實也是有技巧的,這要求你必須會察言觀色,知道對方內心真正感興趣的事。

尤其和人初次見麵很難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所以要善用機會,尋找話題。

3.愛人者,人恒愛之

卡耐基在他的《影響力的本質》一書中寫道:“不管是屠夫,或是麵包師,乃至寶座上的皇帝,統統都喜歡別人對我們表示好意。拿德國皇帝來說,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他成了十惡不赦的罪人。在憤怒的人民中,卻有個寡婦的小孩子寫了一封非常單純的信給他。這個孩子說,不管別人怎麼想,他會愛戴他的皇上。德皇深受感動,邀請這個孩子去做客。小孩去了,她母親也同行,德皇與孩子的母親竟然成婚了。”

著名魔術師哲斯頓最後一次在百老彙上台的時候,《創富學》的作者希爾一個晚上都待在他的化妝室裏。為什麼呢?因為哲斯頓,這位被公認為魔術師中的魔術師,前後40年,曾到世界各地一再地創造幻象,迷惑觀眾,使大家吃驚得喘不過氣來。共有6000萬人買票看過他的表演,而他幾乎賺了200萬美元。

希爾請哲斯頓先生告訴他成大事者的秘訣。哲斯頓告訴希爾,關於魔術手法的書已經有好幾百本,而且有幾十個人跟他懂得一樣多。但他有兩樣東西,是其他人沒有的。一是哲斯頓能在舞台上把他的個性展現出來。他是一個表演大師,了解人類的天性。他的所作所為、每一個手勢、每一個語氣、每一個眉毛上揚的動作,都事先很仔細地預習過,而他的動作也配合得分秒不差。二是哲斯頓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許多魔術師會看著觀眾,對自己說:“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們騙得團團轉。”但哲斯頓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上台,就對自己說:“我很感激,因為這些人來看我的表演,他們使我能夠過一種很美好的生活。我要把他們當做朋友,並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給他們看。”

他宣稱,他沒有一次在走下台時,不是一再地對自己說:“我愛我的觀眾,我愛我的觀眾。”希爾聽完後總結說,哲斯頓成大事的秘訣如此簡單,那就是對他人感興趣,這就是一位有史以來最著名的魔術師所擁有的秘訣。

4.展現你的親和力

親和力是人們說話時表現出的一種讓人易於接受的態度。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易於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膜,進而使傳達者有效地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被傳達者。因此,學會並運用好親和力,我們就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易於被人接受。

我們可以把親和力比做盛佳肴的器具,而把我們所要表達給別人的思想比做佳肴。如果這器具是髒兮兮且令人討厭的,恐怕也不會有人願意品嚐盛在其中的佳肴。

常言說:“心誠能使石頭開花。”誠心誠意地對待他人,你將獲得別人的信任與好感,受到人們的歡迎,獲得不少真正的朋友,而你的友誼將更長久,事業將更順利。誠實和友善的人一般都有好人緣,因為這樣的人值得信賴,值得依托,人們喜歡與真誠的人交往,隻有真誠的人才能辦成大事,與人相交長久。

二十幾歲男人如何贏得長久影響力

男人在二十幾歲的時候,能否掌控你周圍的人,在於你本身擁有的影響力大小。而影響力的本質在於施展你的人格魅力,使對方從心理上接納你,並充分調動對方的情緒,進而贏得對方的支持與合作。在人際交往中,我們唯有增強自信心,增加自己的親和力,獲得對方的信任,並準確把握對方的思想、能力以及品行上的特點,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影響力,遊刃有餘地掌控周圍的人,成就自我。

贏得長久影響力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配合對方的作風

如果對方是個身陷法網的犯人,你可以用法官般莊嚴的語氣對其講話;如果對方是學生,你可以用理論性的口氣和他討論;如果對方是公務員,你不妨用客氣一點的辭令來訪問他。以不同的態度來采訪不同的對象,就能夠打動被訪問者的心,使其娓娓道出你所需要的信息。

曾有一位資深記者提起他辛苦收集資料的經驗,他說:“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去采訪一個重要的犯罪新聞。一個人在犯了滔天大罪後逃逸,逃亡途中被地方警察捕獲。在押解的路上,我和犯人麵對麵,想訪問他,然後火速送到報館,當做頭條新聞發布。眼看著截稿的時間分分秒秒地逼近,而這名犯人卻始終不開口,我絞盡腦汁,最後終於使他說出來了。”

他說,必須按照對方的年齡和職業,而改變自己訪問的態度,否則就無法得到你想要的資料。

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作為一個要想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人必須明白,一個人如果能夠配合對方的行動而巧妙地應對,那麼無論什麼事情都能應付得很順利,這就是懂得巧妙運用生活技巧的人。實際上和人會麵的時候,如果不能配合對方的作風而改變自己的行動,就無法和他談得來,更說不上一見如故了,到最後隻能找和自己類似的人交往,不僅交友範圍縮小,而且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呈現出一種封閉的狀態,無法再跨出一步了。

2.站在他人角度看問題

當自己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煩惱、困難時,或有心裏話要傾訴時,我們一般不會找父母,而是找知心朋友商量、傾訴。朋友會給你許多同情和安慰,或者提供給你不少好的建議。

但不要忘了,別把什麼都寄托在朋友身上。朋友如果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幫你,你當然得好好感謝,但是當他們或者迫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或者一時煩事纏身脫不開時,你也不要抱怨他們,或在心裏嘀咕:

“看,真正要幫忙的時候就不吱聲了。”

“瞧!他考慮的隻是他自己。”

這樣想時,你就要檢查一下自己了。暫時忘記自己的處境和角色,設想你就是你的朋友,站在朋友當時的處境,對於你提出的難題,你會怎麼對待呢?這時你可能很快會明白:“嗯,他確實有難處;嗯,他實在是無能為力。”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在自己看來不可思議、難以理解,當我們把立足點放在當事人那一端時,我們可能很快就想通了,“嗯,換上我也會那麼做的。”我們在生活、工作中的許多誤解、爭執,其實就是因為不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所導致的。

因此,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這也是提升影響力的一個好辦法。

3.討人喜歡的原則

學會聆聽。

不要向朋友借錢。

尊敬不喜歡你的人。

打球時不要一直贏。

不必什麼都用“我”做主語。

不要把過去的事全告訴別人。

為每一位上台唱歌的人鼓掌。

對事不對人;對事無情,對人要有情;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不要期望所有人都喜歡你,那是不可能的,讓大多數人喜歡就是成功。

自己開車不要特地停下和騎自行車的同事打招呼,人家會以為你在炫耀。

有時要明知故問:“你的鑽戒很貴吧!”有時,即使想問也不能問,比如“你多大了?”

把未出口的“不”改成“當我決定後,會給你打電話”……

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聲。

同事生病時,去探望他,很自然地坐在他的病床邊,回家再認真洗手。

堅持在背後說別人好話,別擔心這樣的好話傳不到當事人耳朵裏。

如果你知道停電、停水通知,請告知你的鄰居或同事。

不要把別人的好視為理所當然,要知道感恩。

氣質很關鍵。如果時尚學不好,寧願淳樸。

自我批評總能讓人相信,自我表揚則不然。

把“討厭”解讀為“討人喜歡,百看不厭”。

有人在你麵前說某人壞話時,你隻微笑。

與人握手時,可多握一會兒。真誠是寶。

當著客人的麵,用開水把杯子燙一遍。

尊重傳達室的師傅及搞衛生的阿姨。

與人同打出租車時,請搶先坐在副駕駛位置上。

說話的時候記得常用“我們”開頭。

言多必失,人多的場合少說話。

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不妨試試以上這些原則,相信它們會為你提升影響力帶來一些幫助。

左右影響力的五大法則

1.蝴蝶效應:改變你的一生

生活中有一些人是相當封閉的,當對方向他們說出心事時,他們卻總是對自己的事情閉口不談。但這種人不一定都是內向的人,有的人話雖然不少,但是從不觸及自己的私生活,不談自己內心的感受。

總體來說,一個人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他對他人的開放性體現在這兩個方麵:一是由初次見麵時待人接物的習慣所決定的,這稱為社交性。一個有影響力而社交能力強的人善於閑談,但談話中未必會涉及根本問題。二是由一個人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本意、內心展現給他人所決定的,這稱為自我展示性。

這兩種類型的開放性通常是完全獨立的。有些人社交能力很強,他們可以饒有興趣地與你談論國際時事、體育新聞、家長裏短,可是從來不表明自己的態度。而你一旦將話題引入略帶私密性的問題時,他就會插科打諢,或是一言以蔽之。可見,一個健談的人,也可能對自身的敏感問題有相當強的抵觸心理。相反,有一些人雖不善言辭,卻總希望能向對方袒露心聲,反而很快能和別人拉近距離。

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要想與別人成為知心朋友,就必須表露自己的真實感情和真實想法,向別人講心裏話,坦率地表白自己、陳述自己、推銷自己。這就是自我暴露。

當自己處於明處,對方處於暗處,一定不會感到舒服。自己表露情感,對方卻諱莫如深,不和你交心,你一定不會對他產生親切感和信賴感。當一個人向你表白內心深處的感受,你可以感到對方:首先信任你,其次想和你達到情感的溝通。這就會一下子拉近你們的距離。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的人知心朋友比較多,雖然他(她)外表看起來不是很擅長社交。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樣的人一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為人真誠,渴望情感溝通。他們說的話也許不多,但都是真誠的。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不知怎麼總能有人來幫助他(她),而且很慷慨。

而有的人,雖然很擅長社交,甚至在交際場中如魚得水,但是他們卻少有知心朋友。因為他們習慣於說場麵話,做表麵功夫,交朋友又多又快,感情卻都不深。因為他們雖然說很多話,但是卻很少暴露自己的感情。其實人人都不傻,都能直覺地感到對方對自己是出於需要,還是出於情感而來往。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情感的需要,就好像對食物的需要,是與生俱來的。情感紐帶下結成的關係,要比暫時的利益關係更加牢固。

實際上,人和人情感上多少會有相通之處。如果你願意向對方適度袒露,總會發現相互的共同之處,總能和對方建立某種感情的聯係。對可以信任的人吐露秘密,有時會一下子贏得對方的心,贏得一生的友誼。

有影響力的人會認為,一個人至少應該讓一個重要的他人知道和了解真實的自我。這樣的人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實現自我價值所必需的。

當然,“自我暴露”不足不好,但過度也是不好的。總是向別人喋喋不休地談論自己的人,會被他人看做是自我中心主義者。要想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人必須明白:理想的自我暴露是對少數親密的朋友做較多的自我暴露,而對一般朋友和其他人做中等程度的暴露。而且,你也不一定要說你的秘密,在不太了解的人麵前,我們可以交流一些生活中的並不私密的情感,既給人親近之感,又不會讓自己處於不安全的境地。

2.互惠效應:讓給予、索取良性循環

互惠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相同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的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回報。如果人家給了我們某種好處,我們就應該以另一種好處來報答他人的恩惠,而不能對此無動於衷,更不能以怨報德。於是,我們身邊這一最有效的影響力的武器,就被某些人用來謀取利益了。

中國有句俗話:“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任何人都不希望背後被同事或者朋友說成是小氣鬼,一旦被朋友請了一次客,就要牢牢地記住對方請客用了多少錢,並努力爭取盡快回請這個朋友,並計劃支出相應的金額。這其實就是回報的心理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一種德國特種兵的任務是:深入敵後去抓俘虜回來審訊。

當時打的是塹壕戰,大隊人馬要想穿過兩軍對壘前沿的無人區,是十分困難的。但是一個士兵悄悄爬過去,溜進敵人的戰壕,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了。參戰雙方都有這方麵的特種兵,經常派去抓一個敵軍的士兵,帶回來審訊。

有一個德軍特種兵以前曾多次成功地完成這樣的任務,這次他又出發了。他很熟練地穿過兩軍之間的地域,出人意料地出現在敵軍戰壕中。

一個落單的士兵正在吃東西,毫無戒備,一下子就被繳了械。他手中還舉著剛才正在吃的麵包,這時,他本能地把一塊麵包遞給對麵突然而降的敵人。這也許是他一生中做得最正確的一件事了。

麵前的德國兵忽然被這個舉動打動了,並導致了他奇特的行為——他沒有俘虜這個敵軍士兵回去,而是自己回去了,雖然他知道回去後上司會大發雷霆。

這個德國兵為什麼這麼容易就被一塊麵包打動是呢?人的心理其實了很微妙的。人一般有一種心理,就是得到別人的好處或好意後,就想要回報對方。雖然德國兵從對手那裏得到的隻是一塊麵包,或者他根本沒有要那塊麵包,但是他感受到了對方對他的一種善意,即使這善意中包含著一種懇求。但這畢竟是一種善意,是很自然地表達出來的,在一瞬間打動了他。他在心裏覺得,無論如何不能把一個對自己好的人當俘虜抓回去,甚至要了他的命。

其實這個德國兵不知不覺地受到了心理學上“互惠定律”的左右。這種得到對方的恩惠,就一定要報答的心理,就是“互惠定律”,這是人類社會中根深蒂固的一個行為準則。

一位心理學教授做過一個小小的實驗,證明了這個定律。他在一群素不相識的人中隨機抽樣,給挑選出來的人寄去了聖誕卡片。雖然他也估計會有一些回音,但卻沒有想到大部分收到卡片的人,都給他回贈了一張卡片。而其實他們都不認識他!

給他回贈卡片的人,根本就沒有想到過打聽一下這個陌生的教授到底是誰。他們收到卡片,自動就回贈了一張。也許他們想,可能自己忘了這個教授是誰了,或者這個教授有什麼原因才給自己寄卡片。不管怎樣,自己不能欠人家的情,要給人家回寄一張,總是沒有錯的。

這個實驗雖小,卻證明了互惠定律的作用。當然,一個要想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的人,也可以使用這個原理來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當從別人那裏得到好處,我們總覺得應該回報對方。如果一個人幫了我們一次忙,我們也會幫他一次,或者給他送禮品,或請他吃飯。如果別人記住了我們的生日,並送給我們禮物,我們對他也會這麼做。

中國古代講究禮尚往來也是互惠定律的表現。這似乎是人類行為不成文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