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二十幾歲男人要具備產生影響力的四種品質(1 / 3)

1.忠誠是一種影響力

忠誠,是一種真心待人,忠於人、勤於事的奉獻情操,它是發自內心的,它包含著付出、責任,甚至犧牲精神。當一個人失掉忠誠時,連同一起失去的還有一個人的影響力、尊嚴、誠信、榮譽以及前程,反過來,也一樣。

克裏丹·斯特是美國一家電子公司很出名的工程師。這家電子公司隻是一個小公司,時刻麵臨著規模較大的比利孚電子公司的壓力,處境很艱難。

有一天,比利孚電子公司的技術部經理邀斯特共進晚餐。在餐桌上,這位經理問斯特:“隻要你把你公司裏最新產品的數據資料給我,我會給你很好的回報,怎麼樣?”

一向溫和的斯特一下子就憤怒了:“不要再說了!我的公司雖然效益不好,處境艱難,但我絕不會出賣我的良心做這種見不得人的事,我不會答應你的任何要求。”

“好,好,好。”這位經理不但沒生氣,反而頗為欣賞地拍拍斯特的肩膀,“這事兒就當我沒說過。來,幹杯!”

不久,發生了令斯特很難過的事,他所在的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了。斯特失業了,一時又很難找到工作,隻好在家裏等待機會。沒過幾天,他突然接到比利孚公司總裁的電話,讓他去一趟總裁辦公室。

斯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老對手”公司找他有什麼事。他疑惑地來到比利孚公司,出乎意料的是,比利孚公司總裁熱情地接待了他,並且拿出一張非常正規的大紅聘書——請斯特去公司做技術部經理。

斯特驚呆了,問總裁:“你為什麼這樣相信我?”

總裁哈哈一笑說:“原來的技術部經理退休了,他向我說起了那件事並特別推薦你。小夥子,你的技術水平是出了名的,你的正直更讓我佩服,你是值得我信任的那種人!”

斯特一下子醒悟過來。後來,他憑著自己的技術和管理水平,成了一流的職業經理人。

一個不為誘惑所動、經得住考驗的人,他不僅不會失去機會,相反會贏得更多的機會。此外,他還能贏得別人對他的尊重。

莎士比亞說:“忠誠你的所愛,你就會得到忠誠的愛。”

付出總有回報,忠誠於別人的同時,你會獲得別人對你的忠誠。忠誠的人容易獲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也值得別人對他委以重任,因此忠誠的人更容易獲得提升自己影響力的機會。

忠誠,不僅會讓一個人獲得更多的提升影響力的機會,同時它也使一個人獲得了彌足珍貴的美德。到任何時候,美德都不會貶值。如果你渴望有影響力,那就要保持忠誠的美德,讓它成為你工作的一個準則,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培養正確的道德觀,發展好的品格。

2.寬容豁達,是提升影響力的奧秘

寬容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整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得失算得精精的,那還談何寬容豁達,寬容豁達就是要有豪氣,乍暖還寒尋常事,淡妝濃抹總相宜。凡事到了淡,就到了最高境界,天高雲淡,一片光明。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另一回事。你要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如果條件不符,那就不要去在意。

寬容豁達代表的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支撐,剩下的就隻是一具皮囊。人的這個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勇,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人生就充滿了光明。寬容豁達的人,必是有影響力的人,而絕不是那種佝僂著腰杆、委曲求全的“君子”。

寬容豁達不是盲目的自我表露,它是一種修養、一種理念,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沈從文也好,馬寅初也好,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的跌宕起伏也好,對於人生的種種不平、不幸,都被其博大胸襟和知識學問所涵蓋,以及由善良忠直道義所孕育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所戰勝!“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如此的生命,還會有什麼樣的火焰山過不去呢!

寬容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有影響力的人的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也是一種“德”。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

當然,寬容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已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但對於個人而言,寬容往往會得到更好的人際關係、提升自己的影響力,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寬容是提升影響力的一大法寶,以德服人是你有凝聚力的重要武器。

寬容是能夠讓人品德高尚的習慣,要想成為有影響力的人,應該擁有這個習慣,從現在開始,寬容、豁達地主宰你的品行,開創有影響力的人生!

3.勤奮是最好的資本

職業人士取得影響力的最大秘籍和最可靠的保障就是勤奮。

勤奮是一種可以吸引一切美好事物的天然磁石。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做到的事情,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事,靠勤奮也能做到。俗話說:“勤奮是金。”

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地工作的人手中。富蘭克林在《窮理查德曆書》中說:“個人的奮發工作和勤勞實幹,是取得傑出成就的必然,與好逸惡勞的懶惰品行無緣。正是辛勤的雙手和大腦才使得人們富裕起來——在自我教養,在智慧的生長,在商業的興旺等方麵。事實上,任何事業追求中的優秀成就都隻能通過辛勤的實幹才能取得。”

牛頓是世界上非常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當時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式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達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之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正如其他有影響力的人一樣,牛頓也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才取得巨大成就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換來的,放下手頭的這一課題緊接著從事另一課題的研究,這就是他的娛樂和休息。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

對於想獲得影響力的人來說,勤奮是最好的資本。誰能不停止勤奮的腳步,誰就能向成功靠近。勤奮工作是成功之路、幸福之源。

每一個有影響力的人士都是在勤奮的基礎上加上專業的能力,還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走向成功的。每一個職業人士也是靠勤奮追求影響力的。

勤奮是金,勤奮是有影響力的人士必備的品質,也是有影響力的人士必須養成的習慣。

4.熱情是影響力的催化劑

一個心存渴望的人看見的是成功的一麵,而悲觀失望的人看見的則是失敗的一麵;積極向上的人覺得生活中總是陽光普照,而失望沮喪的人見到的隻是陰影和暴風雨。

熱忱和積極心態以及你提升影響力的過程之間的關係,就好像汽油和汽車引擎之間的關係一樣:熱忱是提升影響力行動的動力。

你可運用積極心態來控製你的思想,同樣,你也可以運用積極心態來控製你的熱忱,以使它能不斷地注入你心靈引擎的汽缸中,並在汽缸內被明確目標發出的火花點燃並爆炸,繼而推動信心和個人進取心的活塞。

熱忱是一股力量,它和信心一起將逆境、失敗和暫時的挫折轉變成行動。然而此變化的關鍵,在於你控製思維的能力,因為稍有不慎,你的思緒就會從積極轉變成消極。借著控製熱忱,你可以將任何消極表現和經驗轉變成積極表現和經驗。

熱忱對你潛意識的激勵程度和積極心態的激勵程度是一樣的。當你的意識中充滿熱忱時,你的潛意識也同時烙上一個印記,那麼你的強烈欲望和為達到欲望所擬訂的計劃是堅定不移的;當你對熱忱的認識變得模糊不清,你的潛意識中仍然留存著對成功的豐富想象,並會再次點燃殘存在意識中的熱忱火花。

沒有熱忱的人,就好像沒有發條的手表一樣缺乏動力。一位神學教授說:“成功、效率和能力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熱忱。”熱忱這個詞源於希臘文,是“神在你心中”的意思,一個缺乏熱忱的人別想贏得任何勝利。

為了使你對目標產生熱忱,你應該每天都將思想集中在這個目標上,如此日複一日,你就會對目標產生高度的熱忱,並願意為它奉獻。有位名人說:“情緒未必會受理性的控製,但是必然會受到行動的控製。”積極的心態和積極的行動可升高熱忱的程度,你必須為你的熱忱製定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一旦你將你的熱忱導向成功的方向,它便會使你朝著目標前進。

真正的熱忱是發自內心的,發掘熱忱就好像從井裏取水一樣,你必須操作抽水機才能使水流出來,接著水便不斷地自動流出。你可以對於你所知道或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付出熱忱,它是積極心態的一種象征,會自然地從思想、感情和情緒中發展出來,但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從內心喚起熱忱。

熱忱的力量真的很大!當這股力量被釋放出來支持明確目標,並不斷用信心補充它的能量時,它便會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並足以克服一切貧窮和不如意,你可以將這股力量傳給任何需要它的人。這恐怕是你能夠動用熱忱所做的偉大工作了,激發他人的想象力,激發他人的創造力,激發他人的影響力,幫助他們和無窮智慧發生聯係。

人際吸引是人們成功交往的開端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們每天都在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有的人,初次見麵就會給你留下很好的印象,讓你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也有的人,即使你見過幾次也記不住。我們會發現,那些總是容易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人,在交往中也總是得心應手,從不會因為缺少朋友而煩惱。這是為什麼呢?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際吸引是人們成功交往的開端,一切良好的人際關係,無不是以人際吸引為契機的。有了吸引,才有真摯的友誼;有了吸引,才有美麗的愛情。有人比喻,人際吸引就像一個無形的磁場,將人與人“吸”到了一起,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人際吸引也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納和喜歡。怎樣才能被人接納和喜歡,這是一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

以下是影響人際吸引的因素:

1.美感

古希臘的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美麗比一封介紹信更具有推薦力。”也許亞裏士多德的所謂美麗隻是針對外貌美而言的,不過他說的話確實沒有錯。在交往中,外貌美麗對人際吸引的作用的確是不可低估的,人們在交往中對外貌有一種特別的注意力,並且容易使人產生好的印象。

2.才能

人人都願意與有能力的人交往。在一定限度內,才能與被人喜歡的程度成正比關係。但是,才能太高也不行。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一個群體中最有能力、最能出好主意的成員往往不是最受人喜愛的人。這是因為,當身邊的人的才能使自己可望而不可即時,人們就會產生一種壓力,這種壓力驅使人們對高才能的人敬而遠之。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在某些單位,有才能的人經常會受到排擠,而人們卻總是錯誤地傾向於用嫉妒來解釋這個現象。其實,這種事情的發生都是很正常的。

因此,在現實生活中,不要苛求自己做一個完美的人,因為完美不但不會增加你的吸引力,反而會使人們對你敬而遠之。如果你是一個很有才能卻不受歡迎的人,那麼不妨犯一點可以原諒的小錯誤,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個性品質

一個人的個性品質無疑會影響別人對他的喜愛程度。有人做過研究,將用來描繪人的個性品質的形容詞按照喜歡程度由高到低進行排序,其中,排在最前麵的是高度受人喜歡的品質,位於序列中間的是中性品質,排在最後的是高度被人厭惡的品質。

二十幾歲的時候,想要吸引他人的注意,就需要由內而外地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精品男人。徒有外表而沒有內涵,會讓人覺得膚淺。而擁有內涵而不在意自己的外表則會給人一種邋遢的印象。男人應該培養自己的個人品質,打造自己的個人品牌。這樣走到哪裏,你都會成為人們的焦點。

使你受歡迎的四大途徑

二十幾歲的男人,你不僅希望能夠吸引人們的目光,更希望自己處處受歡迎。

你肯定希望自己處處受歡迎。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被人喜歡和欣賞,這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渴望,也是戴爾·卡耐基所著的《影響力的本質》一書能一下賣出數百萬冊的原因。許多民意測驗顯示,人最強烈的一種欲望就是得到大家的喜愛。處處受到歡迎才能最大化你的影響力,怎樣才能學會這種技巧呢?

1.以友好的方式開始

對別人表示關心和善意,比任何禮物都能產生更好的效果,比任何禮物對別人都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對別人友好首先要無害人之心,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和準則,是底線。它要求我們不歧視他人,不欺負、不傷害人,不占人便宜。其次就是與人為善,它要求我們尊重他人的人格、情感,有禮貌,講信用,知恩圖報,凡事行善,先人後己。再次是要成人之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設身處地,盡力助人。能做到這些,我們就真正做到了友好。

如果你對他人有興趣,並認真傾聽,盡力去真正理解他們,你就能更好地體會他們的感受。你們的感受可能不會永遠一致,但當你能體諒並理解他們的感受時,才能真正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當朋友犯了錯誤,不要動不動就橫加指責、大聲嗬斥,要知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要多看到朋友的長處,凡事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朋友的所作所為。真正做到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多看別人的長處,原諒別人的過錯,這樣你的友誼之樹才會常青。

如果你被人激怒並向對方進行反擊,也許在一段時間裏會感覺好受一些。但其他人會怎樣做呢?他們會分享你的快樂嗎?你憤怒的語調、敵對的態度能讓他們認同你的觀點嗎?你是否想過,在你“反唇相譏”獲得心理平衡的一瞬間,你給他人的印象已大打折扣,甚至以後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也隨之大打折扣了呢?

正如太陽可以比風更快地令你脫下衣服,親切、友好和讚美能比世界上所有的狂怒和咆哮更輕易地令人們改變觀點。記住林肯的話吧:“一滴蜂蜜比一加侖膽汁招引的蒼蠅還要多。”

2.談論他人感興趣的話題

在我們的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外表形象並不出色,但是卻讓我們如此的喜歡,以至於我們稱之為“朋友”和“知己”?而有的人貌似出眾,但是我們卻不願意接近他們呢?其實,正是“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的原則,讓他們成為我們的朋友。是他們對我們的欣賞和認可,讓我們感到他們有眼力,就像一個發現了千裏馬的伯樂。在我們的眼中,他們也就顯得如此的美好、特殊,我們願意與他們接近,也願意幫助他們。其實,表現出喜愛我們的人,才真正掌握了我們人性的弱點。他們不僅讓我們當時體驗到了愉快的情緒,還讓人類最強烈的渴望——“受人尊敬”得到了滿足,他們對我們的喜歡、欣賞、讚揚,讓我們認為自己的社會價值得到了承認。和他們在一起,我們擁有的是快樂,我們也回報他們以同樣的友好與熱誠。如此簡單,不需要任何努力和代價,僅僅是由於展示出對我們的喜愛,我們就把同樣的桂冠也戴在他們的頭上了。有影響力的名流都在無意識中運用這個原則,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受到公眾喜愛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