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台縫紉機(1 / 2)

衛國永平十九年,秋。

辛蕙來到古代,眨眼已經過了十天。

自從十天前剛穿越過來那一天遇到趙夫人,經過和她的一場談判,最後退婚協議以一千兩成交。一千兩白銀,自是比現代的一千塊人民幣貴多了,在這個時代,五十兩便夠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吃用。一千兩實已不是個小數目。

手裏有了錢,辛蕙開始盤算如何使用這筆錢。

首先辛蕙給家裏買了一缸米,又買了新布,為五姐弟各做了一套新衣服,他們居住的小院是自家的,這樣一來,衣食住行的問題解決了。剩下九百多兩銀子,是等著坐吃山空?還是想辦法讓它錢生錢?

辛蕙到底是一個現代人的思想,坐吃山空明顯是不智的。

那麼,如何讓這九百多兩銀子錢生錢呢?

現代人隻有兩種選擇,要麼給人打工,要麼自己創業。在古代,做工的錢太少,若是創業,須得考慮的問題便多啦,周圍環境,社會風氣,以及當時的各行業的情況。

辛蕙用了三天時間,把這個社會了解了個大概。

此名天幻大陸,東西南北四方各有國家,未名鎮乃是中心大國衛國的一個南方小鎮。這裏普遍種桑養蠶,紡紗織綢,距此三十裏處的雲州,乃是衛國有名的絲綢出產地。未名鎮上最大的地主是趙家,未名鎮一大半的土地全是他家的,辛氏家族在這裏是有名的絲綢世家,鎮東三百畝桑園,全是由辛氏一族租賃了趙家的田,用來種桑養蠶紡成絲綢再銷往雲州。

辛蕙在現代時下學較早,十五歲便出去闖蕩。許多行業都涉及過。

其中幹的最久的,是服裝,從普工到師傅,再到機車維修,男人的活兒她也幹啦,五年之後,她自學成為一名優秀的服裝設計師,其間也曾為一些影視基地供應過一些特別服飾。這是她對古代最多的一處了解,各個朝代的服飾特色。

那麼,繼續在古代也開服裝廠?

經過打聽,未名鎮隻有一家成衣鋪,並且生意還不太好。

還打聽到,古人做衣服全是一針一線靠純手工縫製,這在時間和精力上都極考功夫,況自己,也沒那個“技術”。秀秀雖說針線還行,但到底年齡還小,靠她來養活一家人,辛蕙於心不忍,而製造出現代的縫紉機,她有信心,一定能這個古代闖出一番名堂。

隻是,眼下最感到困難的事是,如何去製造一台縫紉機出來。

吃過早飯,辛蕙交待了盼盼文皓文宣三人在家看門,自己則帶了秀秀出門去。

未名鎮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最繁華的地段是十字街中心一帶,依次沿四條街道延伸出去,道兩旁店鋪林立,甚為繁華。

在鎮上轉了一整個上午,辛蕙也沒找到一個合適的鐵鋪,每當她拿出“圖紙”問那些大漢們能否製造時,得到的答案無一不是“不能”或“抱歉”兩個字。

“秀秀,還有哪兒有鐵匠鋪?”

辛蕙拿手當扇子,不停地扇著臉上的汗,此時已經下午,卻仍沒找到合適的鐵匠。

秀秀從懷裏掏出一塊手帕,遞給辛蕙:“大姐,你擦擦汗,隻有鎮東麵最後一家鋪子啦。”

這十多天來,辛家四個弟妹都明顯感覺到了“大姐”的變化,這些孩子們隻當大姐是病了一場之後,又給趙家的退婚一事給氣到了,是以轉了性子,所以,誰也不敢去大姐麵前“揭瘡疤”,隻是隱隱覺得,現在的大姐比以前更有“威嚴”,也更讓人“信賴”。特別是秀秀,幾乎拿辛蕙當自己的主子。

辛蕙接過秀秀的手帕,擦了兩下額頭,忽地有點懷念起現代的紙巾。即而想到,若是發明先進的造紙術、印刷術、電、火、輪船、汽車、電腦……

還沒想完就自嘲地笑著搖了搖頭,把手帕還給秀秀,道了聲:“走罷。”

“大鐵鋪”門前,靜悄悄沒一個人影。

名雖有“大”字,但其實店很小,各種鐵具擠擠搡搡地擺在左邊,右邊是個工作台,爐裏的火已熄。打鐵的漢子韓大忠正赤了臂膀,在院中鏟堆石炭。

辛蕙和秀秀來到鋪中。

見鋪裏無人,秀秀剛想招呼店主出來,辛蕙已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