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7章 即席談判案例(2)(1 / 2)

再看一個真實的故事:達尼爾·斯麗羅斯基家族的玻璃製造在奧地利享有盛名。不幸的是,它在二戰期間曾奉納粹德國之命製造軍需品,更不幸的是,戰後它的公司將因此而被法國當局依法接收。一個叫羅恩斯坦的美國人知悉上情後,立即與達尼爾·斯瓦羅斯基家族交涉:“我可以和法國交涉,不接收你的公司(法軍不能接收美國人財產),不過條件是:交涉成功後,請將貴公司的代銷權讓給我,收取賣項的百分之十好處,直到我死為止,閣下以為如何?”

這個算盤打得太精了,斯瓦羅斯基家族大發雷霆,但結果呢?還是接受了羅恩斯坦的要求。——羅恩斯坦未花分文便設立了賺大錢的代銷公司,而斯瓦羅斯基家庭和兩害相權擇其輕,也是有利的。

隱藏劣勢

一個公司的董事長與一位投資銀行家有個約會,他的公司有一點財政困難。投資銀行家認為這對他們一家客戶接收該公司有利,並且對於做成一筆大生意的前景十分興奮。他想首先給對方一個條件相當差的發價,他的優勢是明顯的,他握有董事長急於想要的東西。

董事長在約會之前,對此作了精心的安排。他去城裏最好的飯店,親自給領班打電話,

說要在這裏招待他的重要顧客,“屆時,你不會感到遺憾的”。並把他的信用卡賬號給領班,表示可以在賬單上加上20%作為小費給服務員,但不要當場結賬。他告訴領班他喜歡他們接待時直呼他的名字,他預定的座位要最好的,接待他們的服務員也應該是最好的。他要求不要提供菜單,隻選擇三四道那天的特色菜。他預先描述了一番他自己,以免發生誤會。

就餐完畢後,他灑脫地說:“我們走吧。”同時,他仔細觀察了銀行家臉上吃驚的表情,他知道他的顧客正琢磨他什麼時候付賬。

事先的安排使董事長得到了收獲:城裏最好的飯店成為他的私人俱樂部。

在交談中,董事長又向銀行家表示他的公司資金雄厚,給他看該公司最新的興旺的經營成果。他還提出,他已拒絕了另一項關於接收的發價,一付充滿信心和朝氣的樣子。

這位在人們心目中被認為會飛快抓住拋來財政救生圈的人所做出的反應,對銀行家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他並不像他想象的那樣困難。銀行家現在不得不考慮一個比過去好得多的發價,以便吸引住這位董事長,董事長所做的事已經降低了銀行家的期望。銀行家不能達到他最高的“希望的”結果。這時他開始在心裏盤算該怎麼辦,他懷疑自己的情況不夠準確,他不明白董事長是否正在使用一些障眼法談論這項投標。

他可以繼續與之對話,向那位董事長的期望值靠近,或者可以禮貌地站起來走開,同時又讓身後接觸的大門敞開著,但這帶有一種危險,有可能別人向董事長提出競爭的發價。這筆交易有可能丟掉。

假若這時銀行家打算走開,董事長就會通過表明仍然願意進一步談談而把他拉回談判桌旁。不過隻有當他看到銀行家準備離開並且認為銀行家真會這樣做時,才有可能出現這種結果。結果他處於金融困難時期,時機可能於他不利,但他決不表露出這種情況,劣勢已被他隱藏。

故意誤會的丹麥人

巧裝糊塗可以有各種各樣的做法。下麵故事中的丹麥人故意誤解便是其中一例。

丹麥一家大規模的技術建設公司,準備參加聯邦德國在中東的某一全套工廠設備簽約招標工程。開始時,他們認為無法中標,後來經過詳細地研究分析,在技術上經過充分的討論,他們相信自己比其他競爭對手有更優越的條件,中標是很有希望的。

在同德方經過一段時間的談判後,丹麥公司方麵想早點結束談判,抓緊時間爭取早日達成協議,盡早和對方簽約。可是,德方代表卻認為應該繼續進行會談。在會談中,德方一位高級人員說:“我們進行契約招標時,對金額部分采取保留態度,這一點你們一定能夠理解的。

現在我要說點看法,這可能很傷感情,就是請貴公司再減2.5%。我們曾把這同一個提案告訴了其他公司,現在隻等他們回答,我們便可作出決定了。對我們來說,選誰都一樣。不過,我們是真心同貴公司做這筆生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