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亙篇:
如果說桓振是桓家最後一位勇士,那是一點也不假。
桓玄被殺後,他收到戍守巴陵的王稚徽的消息,江陵暫時無人看守,於是他帶領數十人和桓謙攻陷江陵,之後,他直接策馬奔到南郡府,問皇帝司馬德宗桓升在哪裏。結果,聽說桓升已死的消息,當時的他大怒,就要殺了德宗,德文跳出來說桓升的死和他們兄弟無關。桓振還是要殺德宗為桓玄父子祭奠,桓謙苦苦勸諫,桓振才憤憤而平。殺了當時主事江陵的荊州別駕王康產、南郡太守王騰之。
然後,他在南郡府為桓玄立庭舉喪,諡桓玄為“楚武悼皇帝”,對桓玄,他還是埋怨的,同樣是堂侄子,他為什麼對自己就這麼看不上。如果,崢嶸洲或者是桑落洲一戰,用的是他,勝負還很難說。但是,沒有如果,他也知道,憑他和桓謙,是做不成什麼事的,桓玄一死,桓氏人隻是在做垂死掙紮。他隻是,不願失去桓氏子弟該有的骨氣,戰死,才是他們的宿命。
桓玄死後第二年三月,桓振戰死,馮該也死於此戰。
零零碎碎的桓氏子弟,桓希、桓石綏、桓亮、桓道恭、桓歆等在多地起兵,最終都被討滅,苻宏和桓亮一起死於湘東。
至於桓謙,他投奔到姚興處,和那個曾經預言讓姚興預言會再次見麵的何澹之一起投奔。在義熙六年,也就是桓玄死後第七年,又被姚興派下去幫助在益州殺害毛璩自立的譙縱。再次回到荊州,他募兵,荊州百姓感桓衝恩德,投者兩萬,並且都願意做桓謙的內應,向他報告城內消息。但是,最後還是被晉師討破。
浩浩蕩蕩的桓氏,極盛而衰,敗落,如此容易。當初,桓嗣說得沒錯,靈寶,是拿整個譙國龍亢桓氏去賭,輸了,卻極少有人後悔,至少,證明曾經轟轟烈烈地存在過。
桓胤篇
桓胤是得了朝廷的特赦,桓玄歿後,他和桓振一起留在荊州,直到桓振戰敗,他開城門降,被流放到新安郡。
開始劉清和謝若雲也有聯係,後來,她們告訴他要到更遠的地方去,問他要不要同去。他笑著拒絕了,幾年來,桓氏子弟被殺的殺,逃的逃,隻剩下他當一個門麵,再說,他是代表他的祖父而留下的,不能走。
他本來就恬淡慣了,這樣也好。直到義熙三年,他受到莫名的信件,時劉裕府將駱冰寄來的,他是打算謀反,讓桓胤參與,說事成後讓他為嗣,繼承桓玄未完的事業。桓胤明白,平常的日子到頭了,大禍來了,反而有一種釋然。
果然,不久,他就被指謀反,桓氏家族終於被晉朝徹底清除了。
劉柳篇:
知道劉裕遲早會找到這裏的,卻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隻是,他是孤身一人,一身布衣而來的。一見麵,也不含糊,直接問:“楚王妃和楚公主是否在此處”?雖然是問句,卻用肯定的語氣。
劉柳知道躲不過,但見他是一個人來,知道沒有什麼殺意,更多的是談判。聞聲,劉清直接出來,劉柳撫額,妹妹已經無所畏懼了,可……
劉裕無心為難劉清,隻是用他妹妹和外甥女的性命交換建康羽林軍的兵權。劉柳奇怪他怎麼知道桓玄會把建康宮中的兵權交給他,劉裕笑笑,能讓皇後隨意回娘家,可見這兩家的關係不是一般得好。
最後,兩邊的交易是劉裕答應放過劉清和簡兒,而劉柳除了交出宮中的兵符,還要答應守完孝後出仕,繼續擔任他的右仆射,以後還會委以重任。劉裕明白,像劉柳這樣,即使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兼妹夫爬到權力的最巔峰,他能做的也隻是默默地守著最後一張牌,不玩權力遊戲,這種人是既安全又精明的,不用可惜了,他不像桓玄,會順著自己下屬。
於是,守完孝後,劉柳回到晉庭為官,義熙八年,也就是桓玄死後的第九年,他出任江、徐、兗三洲刺史。義熙十一年,劉柳被封為東亭鄉侯,為尚書令,義熙十二年六月己酉,劉柳卒。
皇室篇:
直到第二年,桓振所領的江陵被攻下,德宗兄弟才回到建康。這傻孩子,經過這一番波折後,恐怕是更傻了,言語也少了很多。在江陵,桓謙還是比較尊敬他的,但桓振就比較粗暴,這兄弟兩是見一次怕一次。
還有一次比剛見到桓振時更可怕的,那就是當初,桓謙要求割荊州一帶讓桓氏統治,他們歸還皇帝和琅琊王。顯然,朝廷那邊是不同意的,雖然劉裕等打的是恢複晉室的旗號,但是這個司馬王室還是有其他人的,怎麼會在意一個傻皇帝,況且,沒有皇帝,劉裕在一邊也是玩得風生水起,傻子才和你做這種交易。
桓振再一次把脾氣發泄到這兩兄弟身上,當然,害怕的是他們,吃苦的是桓謙。他們明白,自己能死守江陵,無非是因為桓氏世代治理荊州,以仁德見稱,所以,那裏的人願意為落沒桓氏盡最後一點心力,如果,連皇帝都殺,隻會失去民心,更何況,和傻子計較什麼勁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