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話音剛落,東源縣委統戰部部長、財政局局長都分別打了電話過來,充分表達了歡迎調研組到來的熱情,並且各自都說了要派車來接他們。
總算是多少挽回了一點麵子。要是這個電話再不打過來,全恒跟葉長征肯定都會記仇,到了縣裏一定會在酒桌上找回場子,讓他們見識見識省直機關幹部的海量。
隨後,陳慶之一行直奔東源縣。沒想到縣委書記、縣長同時出現在了高速出口,足以說明調研組的分量特別的重。
但是,陳慶之卻感覺受寵若驚,一副受之有愧的表情,自己一個鄉鎮黨委書記而已,哪裏值得縣長書記親自來迎接?隻能說是何雪峰的麵子太大了,大到連縣委書記、縣長都要在百忙之中抽空到地界迎候自己一行。
反觀何雪峰,一副泰然處之的模樣,想必是對於這樣的場麵早就習以為常了。
由於這次是帶著調研任務來的,而且時間非常緊張,按照陳慶之的意思,先在縣裏簡單聽下有關彙報,然後吃過中午飯稍作休息後,再接著下去調研。
其實,東源縣早就形成了有關蔬菜產業發展方麵的調研報告,調研組完全可以照搬照抄。但這樣一來,就顯示不出調研組的水平了。縣裏的秀才們肯定是站在全縣的高度來思考問題,肯定沒能站在全省的高度來琢磨。因此,調研組的思想高度、理論深度、知識廣度就顯得尤為重要。
按照剛才在高速路上形成的一致意見,大家決定從以下這幾個方麵來開展調研。
一是在內部再細分成三個小組,陳慶之跟葉長征一個小組,蘇悅跟全恒一個小組,而何雪峰則在第一天的時候單獨一個小組,主要是督促東源縣的有關單位提供一些素材和資料,後麵兩天再分別跟一個小組。
其次,白天進行調研,晚上則彙總情況,一邊撰寫初步的報告。
第三,由何雪峰協調東源縣,每個小組各安排一名縣委辦或者縣政府辦的幹部,既是聯絡員,又是參與調研工作,並且協助撰寫材料。
第四,由東源縣委辦牽頭,在周五下午組織召開一個座談會,何雪峰代表調研組參會,聽取農業部門相關領導和農技人員、鄉鎮分管蔬菜產業的領導和幹部、蔬菜基地老板、菜販子、菜農和老幹部、普通群眾代表等的意見建議,彌補調研時不能充分掌握有關情況的不足。
第五,由東源縣委辦發函向不能參加座談會的有關單位,再書麵征求有關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第六,在周日上午的時候,由葉長征牽頭,組織縣裏的幾位幹部多方向上南農大以及國內其他蔬菜產業研究機構電話谘詢,詢問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意見建議。
總之,就是通過全方位、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式的調研,真實而又周密地掌握東源蔬菜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以及有關意見建議。同時,通過橫向和縱向對比,特別是對比省內外不同縣市蔬菜產業發展狀況,參考省內外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的觀點看法,為東源縣蔬菜產業發展把脈問診,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