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省委辦公廳考察(2 / 2)

最終,考察組一行在教育停留的時間隻有半個多小時,而其中閑話拉家常就占去了近半時間。

隨後,眾人直奔百合村小學。由於是龍尾鎮的地盤,穀長生就打了一個電話給嚴紅旗,嚴紅旗接到電話後,飛快地跑去了龍尾鎮的地界迎候。當穀長生的座駕出現在視野中,嚴紅旗上前打了個招呼,隨後飛快地跑向了自己的車子,在前麵帶路。

原本學校的老師都要談話,但是有幾個在外地趕不過來,最終談話的有7名老師,以及村書記龍禮明和村主任龍永平,還有陳慶之也被叫來了湊數,正好談了十個人。

另外還隨機走訪了幾戶村民和學生,了解了蘇晴的表現。

轉眼就過了十二點,午飯安排在龍永平家裏,參加的人員由考察組的兩位同誌和市委辦公廳的幹部,穀長生和縣委辦的幹部兼司機,龍尾鎮的嚴紅旗,村小的黎海如、蘇晴,還有就是村裏的陳慶之、龍禮明、龍永平。

至於其他老師的就餐問題,由黎海如安排他們在龍尾鎮街上吃飯。老師們大老遠地趕來村小集合,隻是為了一個幾分鍾的談話,如果不安排眾人吃飯,肯定都會有意見。

當然了,單純是站在講感情的份上,大家肯定都會給蘇晴一個麵子。但作為校長的黎海如,卻要照顧到這些知識分子的臭脾氣。

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是地道的農家口味。袁峰70年代的時候在鄉下插過隊,對於這些田間地頭的山村美食最是念念不忘。現在嚐到了這個味道後,仿佛又回到了當年插隊時候的情景,雖然當初物質上是貧乏的,但是精神上卻是自己能夠掌控的,可以在廣闊的農村天地間尋找到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時候幾條泥鰍,幾條魚,或者一隻野雞、野兔什麼的,都會成為美味的盤中餐,不,有時候不一定是盤中餐,可能就是在樹林邊緣生火烤著吃。

總之,百合村之行,這裏樸實的風土人情,安逸祥和的山村景象,地道的農家風味菜肴,又讓袁峰仿佛回到了當年插隊的美妙歲月,他對於此行是滿意的。

他認為作為此次考察之行的最後一站,就屬百合村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包括這個蘇晴,還有那個第一書記陳慶之。

蘇晴作為此次考察的主人公,給予袁峰的印象是大方幹練,樂於助人,肯鑽研教育教學工作,師德一流,上進心較強。

雖然考察的是蘇晴,但是他卻在村幹部、村民、老師和學生的隻言片語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人的身影,這個人就是陳慶之。作為在省委辦公廳呆了十多年的幹部,雖然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副處級,但是袁峰卻受到了一番濃濃的熏陶,有著一雙火眼金睛,自認為看人識人非常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