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考察組離開(1 / 2)

經過分析,他認為陳慶之這個小夥子作風比較親民務實,在群眾中有一定的口碑,是那種實幹型的好幹部,如果能保持這種上進心,能得到進一步的錘煉,假以時日,前途必定很光明。

袁峰覺得陳慶之是個好苗子,比起蘇晴來說要優秀的多,當然蘇晴在這個年紀的女幹部中也是比較突出的,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不介意適當地關照一下陳慶之。

他甚至想到,是不是找個機會側麵了解下陳慶之是否有寫作的功底和培養潛力,如果有就設法挖過來。

吃過午飯後,在龍胡二姓祠堂及民居參觀的時候,袁峰找了個機會試探著問了問陳慶之:他的女同學想去省城發展,而他卻選擇窩在這個小山村裏邊,是不是顯得他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太沒有上進心了。

陳慶之不知道袁峰是看出了他的意圖,還是故意裝糊塗,反正他說了自己是因為父母的要求,才選擇回老家發展的。這倒不是說自己沒有上進心,而是實在是放心不下漸漸年邁的父母。有一句老話講,“兒行千裏母擔憂”,所以在事業和家庭麵前,他目前還是選擇就近發展自己的事業,就在嵐州待著。

袁峰還不死心,又委婉地了解了他寫作能力的情況,陳慶之坦誠地說自己不擅長寫作,就是在鄉下混的泥腿子幹部,跟老百姓打交道還行,但是寫材料真的不擅長。

經過旁敲側擊地試探了解,袁峰隻得放棄了挖牆腳的念頭。遂放開心思,在龍永平等人的陪同和細致講解下,興致勃勃地參觀這些保存完好地民居,不時地就感興趣地地方進行提問。

看過之後,袁峰大為驚歎,沒有想到在嵐州市漁陽縣這樣有些偏僻的地方,居然還有保存這麼完美的民居,以及這麼悠久的文化曆史。他還表示,如果有機會的話,到時候找到省文化廳的領導說一說,爭取給百合村一筆資金用於修繕保護這些民居,一定要把老一輩人好不容易傳下來的物質文化保留下去,給子孫後代留一些鄉愁。

參觀完之後,穀長生詢問是否去參觀下漁陽縣的風景名勝區——牽牛山。袁峰想了想,覺得還是算了,連續在外麵奔波了幾天,還是有點累,打算先回嵐州市區,由稍作休息後,對這幾天的考察情況進行梳理,住一晚後第二天就回省城。

穀長生不好強留,當即表示先請示下楊勝東書記。袁峰點了點頭。

楊勝東此時還在嵐州市裏開會,預計下午四點左右可以想辦法先溜走。他聽了穀長生的彙報後,當即指示無論如何也要留住他們在縣城吃完飯,吃過晚飯後不住在漁陽的話,就把他們送去嵐州住宿,或者幹脆第二天開車把他們送回省城。

穀長生捂住手機,說了說楊勝東的意見,袁峰覺得還是算了,不想給縣裏添麻煩。

穀長生當即跟楊書記彙報了,楊勝東叫他把電話給了袁峰,經過一番強烈而又熱情地挽留,這才勉強說服了袁峰在漁陽縣城吃晚飯,至於晚上是否在縣城住宿,等下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