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四成道:“茶場要是管理的好,這麼大的麵積,賺錢是肯定的,我算算啊,六百畝的麵積,即使每畝隻賺一百塊錢,也有六萬,頂我們一個人差不多十年的工資了。更何況每畝肯定不止賺一百塊錢,所以,陳鄉長這確實抱了一座金山。哎,怎麼我當時就沒想到搞個茶場,對啊,明年也有任務,我明年再去搞個也不遲。”
陳慶之喊道:“怎麼不能釣魚,福生大哥,麻煩你給準備三副釣魚竿,我們三人先去釣會魚,等下吃飯的時候,你再叫我們。老四,你搞茶場我讚成,但是你自己肯定不可能一天到晚泡在茶場裏麵,除非你辭職。而且,你自己要是一邊上班,一邊辦茶場的話,肯定得找個人,最好是那種懂技術的,要不然你就是白白的花費銀子,到頭來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劉福生在一旁應了一聲“好嘞”。
黃四成點了點頭,說道:“這個確實是,我剛才光顧著計算你這裏如何賺錢,沒想到怎麼管理茶場。你這麼一說,倒是提醒了我,我自己留意下,陳鄉長你也幫忙留意下,看看有沒有合適的人願意來管茶場。”
陳慶之笑道:“好說,我幫你留意就是。”
拿到釣魚竿後,陳慶之便帶著王少東跟黃四成去了茶場的水塘釣魚。水塘就在茶場的山腳下,主要的功能其實是儲水,便於幹旱的時候從這裏麵弄水澆灌茶樹。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養魚了。
劉福生是個勤勞的農民,同時也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為了搞好這口魚塘,他費了不少腦子。
首先就是選址問題,既要考慮到挨著茶山,又要兼顧便於排洪,萬一什麼時候下大雨甚至暴雨,山水衝下來了,能夠做到及時排掉裏麵的水,避免水塘塌方。所以,選來選去,他最終選中了茶山與河邊挨著的一塊荒地,足有將近十畝大小,這在農村算是比較大的一口水塘了。
其次,他還考慮到養魚的問題。為了把魚給養好,他盯上了不遠處的山泉水,特意找了些長了數年的竹子,把中間的節給掏空,製成了一根簡易的水管,接口處用膠水封好。劉福生在不遠處的山頭上專門挖了一個小水坑用來儲存山泉,然後通過竹子把山泉水流進水塘裏麵,並且在水塘挨著河邊的位置挖了一個口子,用鐵條攔住了出水口,這樣,上麵有山泉水流下來,下麵能把水排進河裏邊,勉強算是活水養魚。
就為了弄這個山泉,足足耗費了他一個多星期的時間,用去了五六十根竹子。
第三,劉福生還考慮到魚的品種。因為是山泉活水養魚,可以飼養一些對水質要求比較高的魚類品種。為此,他把目光瞄向了小溪河,用漁網網了不少魚養在水塘裏麵。因而,這口水塘裏麵的魚不是農村常見水塘裏的草魚、鰱魚等普通品種,都是河裏邊才常見的魚。
比如翹嘴就養了三條。其實,他一共從河裏邊弄了十多條翹嘴放在裏麵養,但是前後死了一大半,現在隻剩下三條了,雖然數量不多,但也算是比較成功的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