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收購及合並條例中有規定,收購方重提收購價時,不能低於收購方在6個月內購入被收購方公司股票的價值。10月份的股災前,華資大戶所吸納的置地股票,部分是超過10港元的。這就是說,假設以往的平均收購價是10港元,現在重提的收購價,就不得低於10港元的水平,而6個月後,將不再受這一限製。
4月中旬,股災發生後已過了整6個月。此時,置地股從最低點回升後,仍在8港元的水平上徘徊,仍低於股災前的水平,依然對收購方有利。
最後,由於置地強力進行反收購,使李嘉誠的收購成為不合算行為,於是李嘉誠毅然放棄了已經花費了大量心血、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收購。
這次收購雖然最終沒能成功,但是李嘉誠的做法卻值得稱道。因為投資不可以意氣用事,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在兩敗俱傷中奪取微弱的勝利,在一般情況下不是真正的投資家的應有做法。在這個意義上,甚至可以說李嘉誠退出收購反而是一個勝利。
世界上任何角色都很難做得純粹,做生意,尤其是像李嘉誠那樣做大生意就更難。因為他的投資是一種動輒千百萬元的事,一旦失利,就會造成重大損失。然而李嘉誠做到了這一點。也許,這是他在商場征戰中屢戰屢勝、被譽為“超人”的根本原因。
看來要做一個“純粹的投資家”,首要的是要修煉自己的心性,做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為雜念所動,而保持心性空明,氣息平和。
顯然,這是一個難以企及而又必須努力達到的目標,如果你要成為一個純粹的投資家的話。
商場如戰場,勝負乃兵家常事,所以說,如果在競爭中失利或者需要付出高昂代價的時候,要學著放棄一些東西,給自己一段“養精蓄銳”的時間,再用充沛、旺盛的精力去麵對將來發生的各種事情。
2.以退為進,化險為夷
“走為上”其實是一種權宜之計,最終目的還是要尋找戰機,伺機破敵。所以,人們在做事時運用這種策略時,一定要掌握好進退的尺度,為了取得主動和利益,在不得以的時候采取走為上之計,保存實力,等待時機,再做出行動,慢慢地達到自己的終極目標。
宋朝抗金名將宗澤,曾在滑州保衛戰中采取“聯合抗金”的策略,同許多地方的義軍共同打退了金兵的南犯,在滑州保衛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老將宗澤為了再次迎戰金軍,在開封修建了許多防禦工事,並且招募了大批兵馬,然後準備從揚州回東京,他多次上奏請求回東京,高宗卻害怕宗澤的兵力日趨強盛,身為前朝重臣的他一旦迎回徽、欽兩位皇帝,自己的皇位很難保住,因此,他派郭仲苟名義上做東京副留守,實則為監視宗澤。老將軍滿腔報國熱忱,沒想到會被高宗猜忌,心中難免憤憤不平,失望和氣氛取代了報國熱情,但也隻是敢怒而不敢言,一口怨氣無處發泄,剛直不阿的老將每天吃不下睡不安,不久,便病倒在床,後因背上毒瘡發作身亡。
高宗絲毫沒有因為失去一員大將而遺憾,宗澤一死,他繼而派杜充為東京留守。杜充上任不久,便將宗澤采取的一切抗敵措施廢除,他不但拆除宗澤主持修建的防禦工事,還刻意打擊義軍將領。就這樣,把老將宗澤費盡心血組織的百萬武裝力量,在一月之間就銷毀的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