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四更時,朦朧中,忽見外麵有人進入帳內,將周瑜輕輕叫醒,周瑜如夢中剛醒,忽見床上有人,便問:“床上睡得是什麼人?”來人答道:“都督請子翼同榻而睡,難道都督忘記了。”周瑜懊惱地說:“我平日不曾飲酒,昨天是不是酒後失態說了一些什麼話!”來人悄悄說道:“江北有人到此。”周瑜連忙示意來人住口,又低聲喚蔣幹:“子翼!”見蔣幹並未答話,這才放心。起身與那人走出帳外。蔣幹又模模糊糊聽到那人在帳外對周瑜說:“蔡、張二將說,‘急切下不得手’……”不一會兒,周瑜回到帳內,走到榻前叫了蔣幹幾聲,蔣幹隻是蒙頭假睡,不予理睬。周瑜見蔣幹不“醒”,自己又躺下睡著了。到了五更天時,蔣幹眼看天將大亮,便偷偷起身,走出大帳,帶上隨從,一溜煙兒駕船回到曹軍大寨。
回到大寨後,曹操詢問此行去南岸遊說周瑜歸降情況如何?蔣幹回報說:周瑜心誌雅量很高,並非言詞所能說動。曹操聽了很不高興道:“遊說不成,豈不反被恥笑!”蔣幹便接又說:“主公且勿憂慮,這次過江,雖然遊說不成,卻為您打探到一件極重要的事。請丞相退掉左右!”說著,便拿出從周瑜帳中偷來的信給曹操看,並將昨夜所見所聞——向曹操秉報。曹操不聽則已,一聽勃然大怒,立即命人將蔡瑁、張允叫來帳中,厲聲說道:我命你二人今日進軍東吳!蔡、張二人不知底細,便回稟道:“眼下水軍尚未練熟,不宜輕進。”曹操聽罷大怒,喝道:“等到水軍練熟,我的首級早已獻給周瑜了吧!”蔡、張二人聽了這話,一時摸不著頭腦,慌忙之中,也不知如何應答,正在猶豫之時,曹操下令將二人立即推出轅門斬首。
但曹操何等精明,馬上意識到中了周瑜的反間計,急喚刀斧手,卻為時已晚,蔡、張二人已被斬首了。
周瑜用的反間計,其實並不十分高明,但是,卻使曹操殺掉了兩個能與東吳抗衡的水軍都督。其實曹操並沒有仔細分析蔣幹所盜之書,其中疑點有四:第一,周瑜是何等人物,明知蔣幹來勸降,豈能與蔣幹同榻而眠,而不另置別寨;第二:大敵當前,身為三軍都督,又豈能與客人飲酒致醉;第三:兩軍交兵,元帥的大帳應有重兵守衛,外人又怎能隨便出入;第四:蔣幹離別東吳之時,無人送別、無人阻攔、無人通報,而任其自行出入,這就已經讓人懷疑了。
如果曹操能識破周瑜的反間計,也許赤壁之戰會是另一種結果,也許曹操真的會統一天下。
周瑜的計策雖不高明,但是它抓住了曹操的弱點——疑心重,相信自己的舊將,懷疑新投降的降將,因此計策能成功。由此可見,做事要考慮清楚,不可隨便猜忌他人,不然悔之晚矣!
2.用人不疑,疑是取禍之道
一個有創業雄心的人,必須要要做到:“用人不疑,疑人勿用”,凡事“疑神疑鬼”,對他人充滿懷疑會很難得到別人的真心輔助。不僅如此,多疑的人還很容易中他人的離間之計,這樣對成就大業就更加不利,所以,要想成就大業的人,必須摒棄善猜疑的壞習慣,敞開心扉接納你需要的人才。
秦朝末年,自陳勝、吳廣揭竿起義以來,便慢慢展開了一個群雄爭霸天下的局麵。所謂亂世出梟雄,也就是這個時候,湧現出一大批以劉邦、項羽為首的傑出人才,其中更有諸多有名的謀士輔臣,其中陳平就是其中的一個。
陳平,陽武縣戶牖鄉人,自幼聰明好學,而且有遠大的誌向,自陳勝起義後,天下大亂,他認為機會來臨,於是前去投奔魏王咎,被任命為太仆,替魏王執掌乘輿和馬政。他想在魏國做出一番成績,誰知多次獻策都沒有被魏咎采納,而且經常遭人詆毀。他最終認識到魏咎不是一個能成大業之人,所以,連夜出走,投到項羽麾下,在項羽的手下,他的才華才得到彰顯,他參加了著名的巨鹿之戰,跟隨項羽進入關中,擊敗秦軍。立下了大功,項羽加封他一級爵位,但是陳平知道,這些都是徒具虛名,根本就沒有實際的權利。
楚漢戰爭爆發時期,殷王司馬印背楚降漢,項羽一怒之下,拜陳平為信武君,率一路大軍進擊殷王,收降司馬印。陳平不負厚望,很快收複殷地及司馬印,項羽大喜,封陳平為都尉,賜金約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