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弟子規(3 / 3)

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

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

問起對視勿移譯解:在尊長麵前說話,聲音要低,但聲音太低讓人聽不清楚,也是不妥當的。有事要到尊長麵前,應快步向前;告退時,動作稍慢一些才合乎禮節。尊長問話,要站起來禮貌作答,不可左顧右盼。

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

如事兄譯解:對待叔叔、伯伯等尊長,要像對待自己的父親一樣孝順恭敬;對待同族的兄長,要像對待自己的胞兄一樣友愛恭敬。謹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

惜此時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輒淨手譯解:清晨要盡早起床,晚上要遲些才睡;人生的歲月有限,一個人要珍惜每一寸光陰。早晨起床後,務必洗臉、刷牙、漱口。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手。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

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

勿亂頓致汙穢譯解: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紐扣要扣好,襪子要穿整齊,鞋帶應係緊。脫下來的衣、帽、鞋、襪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免弄皺、弄髒。

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

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

食適可勿過則譯解:穿衣服要注重整潔,但不必講究昂貴華麗,既應考慮自己的身份及場合,也要符合家庭的經濟狀況。不要挑食、偏食;飲食要適可而止,不可吃得過飽。

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

最為醜步從容立端正

揖深圓拜恭敬譯解:青少年時期,不要飲酒;人喝醉酒的樣子最難看了。走路的時候步態要從容,站立的姿勢要端正,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躬下去,跪拜的時候要表現得恭敬。

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

勿搖髀緩揭簾勿有聲

寬轉彎勿觸棱譯解: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不要用一條腿支撐身體斜著站立,不要坐在地上雙腿伸開像簸箕,也不要抖腳或搖臀,因為那樣顯得輕浮不莊重。進門時掀門簾要輕,不要出聲。走路轉彎要把彎轉得大些,以免觸碰到物體的棱角而受傷。

執虛器如執盈入虛室

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錯

勿畏難勿輕略譯解:拿著空的器具,也要像裏麵裝滿東西時一樣小心。進入無人的房間,也要像有人在一樣。做事情不可太匆忙,太匆忙則容易出錯。做事不要怕困難,做的即使是小事,也不能輕率隨便、敷衍了事。

鬥鬧場絕勿近邪僻事

絕勿問將入門問孰存

將上堂聲必揚人問誰

對以名吾與我不分明

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

即為偷借人物及時還

後有急借不難譯解:凡是打架鬧事的場所,絕對不要接近;一些邪惡下流、荒誕不經的事,也不要好奇地去追問,以免汙染了善良的心性。進門之前,應先問:“有人在嗎?”進入客廳之前,聲音要高一些,讓屋內的人知道有人來了。當有人問“你是誰”的時候,你應當報出自己的名字,不能隻是說“我,我”,使對方不明白。要用別人的東西,必須明確地向物主提出請求;假如你不經過別人的允許就拿,那就是偷竊了。借來的物品,要及時歸還;這樣以後有急事再要借用,就不難了。信

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

奚可焉話說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譯解:開口說話,誠信為先;欺騙或花言巧語怎麼可以呢?話多不如話少,言多必失。要實事求是,不可花言巧語。

奸巧語穢汙詞市井氣

切戒之見未真勿輕言

知未的勿輕傳譯解:虛偽奸詐的語言,下流肮髒的話,以及街頭無賴粗俗的習氣,都要徹底戒除掉。沒有看清楚的事情,不能輕易發表意見;對於自己沒有明確了解的事,不要輕易傳播散布。

事非宜勿輕諾苟輕諾

進退錯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譯解:不妥當的事,不能輕易允諾別人,假如你不經考慮便允諾別人,會使你進退兩難。講話時要口齒清楚,不要說得太快,更不要含糊不清。

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

莫閑管見人善即思齊

縱去遠以漸躋譯解:遇到有人談論別人的是非好壞時,如果與己無關就不要多管閑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或善行,要立刻想到向其學習,即使目前水平相差很多,隻要努力去做也會逐漸趕上。

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

無加警惟德學惟才藝

不如人當自礪譯解:看見別人的缺點或不良的行為,要反躬自省,檢討自己是否也有這些缺點,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重視自己的品德、學問和才能技藝的培養,如果感覺到有不如人的地方,應當自我激勵,奮發圖強。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

勿生戚聞過怒聞譽樂

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

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譯解:穿著、飲食不如他人,不要憂傷、自卑,這不是什麼不光彩的事。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點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不好的人就會來到你身邊,對你有益的人就不敢與你交往。聽見恭維話會感到不安,聽見別人指責自己過錯便欣然接受,這樣正直誠信的人就會越來越樂於和你接近。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

名為惡過能改歸於無

倘掩飾增一辜譯解:無意之間犯的錯誤稱為過錯,若是有意犯錯那便是罪惡了。如果犯了過錯勇於改正,就跟沒有犯過錯誤一樣。如果犯了錯誤而加以掩飾,那就是錯上加錯了。泛愛眾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

地同載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譯解:不論是什麼人,我們都要關懷愛護,因為我們共同生活在這天地之間。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名聲自然高遠。人們所重視的是一個人的品德,而不是他的相貌。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

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

人所能勿輕訾譯解:才學豐贍的人,他的聲望自然會高。人們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實學的人,並非說大話的人。自己有才能,不可自私自利;別人有才能,不可心生嫉妒,輕易誹謗。

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

勿喜新人不閑勿事攪

人不安勿話擾譯解:不要去討好巴結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窮人麵前驕傲自大。不要厭棄老朋友,不要一味喜愛新朋友。對於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擾他;當別人身心欠安的時候,不要用閑言碎語幹擾他。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說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揚人惡

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

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

道兩虧譯解:別人有缺點,不要去揭穿;別人的隱私,切忌去宣揚。讚美他人的善行就是行善。當對方聽到你的稱讚之後,必定會更加努力。宣揚別人的短處,是一種惡行。如果宣揚得多了,會惹出禍患。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勸善,共同建立良好的品德修養。如果有錯不能互相規勸,兩個人的品德都會有損害。

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

取宜少將加人先問己

己不欲即速已譯解:財物的取得與給予,一定要分辨清楚,給的要多,拿的要少。強加於人的事,先要問自己喜不喜歡,如果連自己都不喜歡,就要立刻停止。

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

報恩長待婢仆身貴端

雖貴端慈而寬勢服人

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譯解:受人恩惠要時時想著報答,對別人的怨恨要盡快忘記;對別人怨恨的時間越短越好,對別人報恩的時間越長越好。對待家中的婢女與仆人,品行端正很重要,若能做到仁慈寬厚,那就更完美了。用勢力壓服人,對方口服心不服。以理服人,對方才會心服口服,無話可說。親仁

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

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諱色不媚譯解:同樣是人,但人與人不一樣,普通的俗人最多,品德高尚、仁慈寬厚的人卻很少。真正的仁者,大家都會敬畏他,因為他直言不諱,也不阿諛奉承。

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

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

小人進百事壞譯解:能親近仁者,會有無限的好處,自己的品德會日日增進,過失會一天天減少。不親近仁者,會有無限的害處,因為小人會趁虛而入,什麼事都會因此而敗。餘力學文

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

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

任己見昧理真譯解:如果不注重實踐,一味死讀書,就會使自己浮華不實,這樣怎能成為一個真正有用的人?反之,如果隻是一味地賣力去做,不肯讀書學習,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見做事,永遠不會明白真正的道理。

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

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

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

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

心有疑隨劄記就人問

求確義譯解: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正在讀這本書,就不要想別的書;這本書沒讀完,就不要開始讀別的書。在製訂讀書計劃的時候,不妨寬鬆一些,實際執行這個計劃時,就要嚴格執行。日積月累,功夫深了,原先困頓疑惑之處會自然而然迎刃而解。心中有疑問,應隨時用筆記下,一有機會立即向別人請教,以求了解其確切的意義。

房室清牆壁淨幾案潔

筆硯正墨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處讀看畢還原處

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

就補之非聖書屏勿視

蔽聰明壞心誌勿自暴

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譯解:書房要清潔,牆壁要幹淨,書桌上筆墨紙硯等文具要放置整齊。墨條磨偏了,是因為態度不端正;寫出來的字歪歪斜斜,是因為心神散亂,浮躁不安。擺放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讀完要放回原處。就是有急事,也要把書整理好。發現書有破損的地方,應及時把它修補好。不是聖賢之書應避而不看,因為邪僻的書會蒙蔽人的聰慧,敗壞人的意誌。一個人不能不知自愛,也不能甘於墮落。聖賢的境界雖高,但隻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人人都是可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