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5)(3 / 3)

中國政府用“一國兩製”解決香港問題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得到廣大港人的衷心擁護,人們對香港回歸祖國的前景看好。在中英談判期間,英國玩弄“經濟牌”“信心牌”向中方施壓,而中方正是依靠廣大港人的支持,一次次挫敗英方的圖謀,為順利解決香港前途問題創造了條件。當記載著中國政府對港方針政策的中英聯合聲明終於簽署並公布時,香港同胞給予最熱烈的擁護和最大支持。投資者也紛紛表示對香港前途的樂觀態度,中英聯合聲明簽署次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數上升到當時的曆史最高點。

在香港基本法製定期間,廣大港人積極參與,獻計獻策,共同為製定一部史無前例的、體現“一國兩製”、保證香港長期穩定繁榮的法典而努力。港人對前途的信心進一步增加。雖然因90年代初期國際風雲變幻,英方改變對華政策而使香港社會民心受到不小的衝擊,一些人對香港回歸祖國的前景和“一國兩製”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實產生了懷疑,向海外進行政治性的移民現象增多,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地履行中英聯合聲明,堅決按照“一國兩製”方針辦事的行動,維護了香港社會穩定繁榮,使廣大港人對香港前途的信心不但沒有減弱,反而隨著籌建特區的工作而步步升高。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頒布,得到海內外的同聲讚揚,“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50年不變”得到法律保障;199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建工作順利,籌建工作民主、公平、公正、公開,“一國兩製”“港人治港”步步走向落實,深得人心,廣大港人對未來的信心前所未有地高漲。

隨著回歸日近,國際社會和廣大港人用實際行動投下了充滿信心的一票:

――香港經濟在過渡期繼續發展,國際資本的投入不斷增加,香港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信息中心地位增強,到1995年,香港本地公司增加到47萬多家,外國公司增加到4317家;香港所有認可金融機構存款數達22094億多港元;香港股市總市值居世界第七位;近期流入香港的海外資金高達200億美元。

――移居海外的人數逐年減少,回流率已上升到60%,比1990年高出近9倍。

――18萬公務員普遍願意留任繼續為特區工作,加入到建設特區的行列中去。

――香港輿論大多數對前景表示樂觀,一些抹黑香港、混淆國際視聽的謬論對香港市民的影響日小。當前香港社會人心思定、人心思歸,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回歸與穩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相信中國政府貫徹“一國兩製”“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的決心。

廣大香港同胞發自內心地期待著1997年7月1日這個舉世矚目的日子的來臨。為迎接曆史性的回歸,香港各界正緊鑼密鼓地籌備各種慶祝活動,在1500人組成的香港各界慶祝回歸活動委員會的統籌協調下,當“七一”到來時,繽紛而多彩的慶祝活動將迎來香港曆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好時期。

第二節 團圓老酒待啟封,東方之珠歸故裏

但夜幕下的香港卻不完全像遊人想象中和感覺到的那樣輕鬆妙曼。

徜徉港九碼頭,處處可以感受到濃鬱的喜慶氣氛。

今夜,一個激動人心的仲夏之夜。

香港因回歸的日益臨近變得越來越美麗。

昔日,香港作家何海鳴一句“吾輩複見其為中國疆土否”悲愴之語,讓無數中國人心痛不已。

“作為一個中國人,不能說流利的普通話很慚愧。”

更多的慶祝活動反映了香港同胞的美好願望和強烈心聲。

回歸前的香港

夜幕下的“香港”

燈火點點,璀璨一片。6月夜幕下的香港,繁華中透出雍容、恬靜。

從夜航飛機上下望,維多利亞灣像一條燦爛的雲河,兩岸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透出一派靜靜的美麗:密密麻麻的摩天大廈,如同一個個五彩的盒;串串明亮的街燈,宛若一條條銀色的線。銀線和彩盒織成斑斕的網,覆蓋著如夢的香港。

夜色中,港島的“心髒”中環漸漸安靜下來。售賣各國精品的店鋪大多關門了,但展示時尚商品的巨大櫥窗裏依然燈火通明;街上沒有了購物和觀光的人流,隻有一些剛剛下班的“白領”模樣的人匆匆行過。此時的中環,顯示出另外一番美麗,華貴卻不張揚,一如平常。惟一的變化,是許多大廈掛起了“慶回歸”、紫荊花圖案的燈飾,街邊多了些“安定繁榮”“明天會更好”的祝福標語。

即使沒有到過香港的人,也耳聞過香港是座“不夜城”;遊曆香港的人,感覺到晚上的香港充滿魅力;生活在香港的人,知道夜幕下的香港可以消閑、娛樂,享受天倫、溫馨,卻也有不少人仍在通宵勞作。

對於遊港的過客來說,夜香港霓虹燈閃爍,購物休閑場所星羅棋布,各國美食薈萃,大街上少了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海灘邊、食肆裏多了“拍拖”的情侶、歡聚的家庭……緊張、喧鬧了一天的香港,終於擺脫重重的商業氛圍,彌漫起濃濃的東方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