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屆全國人大現有代表2979名,其中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繼續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的隻占代表總數的1/4,其餘3/4是新當選的;平均年齡由上屆的53.13歲,下降為52.27歲。本屆全國人大代表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全國56個民族都有代表,其中55個少數民族代表占代表總數的14.36%,高於少數民族在全國總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愛國人士、歸國華僑,以及婦女等社會各界人士都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重慶直轄市、香港特別行政區都是第一次獨立組團參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於去年12月依法選舉產生了九屆全國人大代表。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後第一次作為獨立的選舉單位選舉全國人大代表,是“一國兩製”方針的體現,也是香港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參加國家事務管理權利的體現。
新聞發言人曾建徽說,今天上午,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了預備會議,選舉了江澤民、李鵬、朱!基等177人為大會主席團成員,選舉田紀雲為大會秘書長,通過了會議議程。
曾建徽說,大會期間,還將圍繞國有企業改革、對外經貿工作、金融問題、立法問題、民族地區的發展問題、外交政策問題等,舉行若幹場記者招待會,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3月19日大會閉幕後,將請新任國務院總理與中外記者見麵。
新聞發布會上,曾建徽還就政府機構改革、民主選舉製度、八屆人大立法工作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的提問。
李鵬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
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於3月15日開幕。李鵬總理在會議上作了《政府工作報告》。《政府工作報告》如下:
各位代表:
本屆政府從1993年3月就職,到現在已經五年了,任期即將結束。我代表國務院向大會報告過去五年的工作,對今年的工作提出建議,請予審議,並請全國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關於過去五年的政府工作
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經濟體製改革邁出決定性步伐,對外開放提高到新的水平。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局麵進一步鞏固。五年來,我國政通人和,百業俱興,國力增強,是建國以來比較好的發展時期。現在,我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精神鼓舞下,正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滿懷信心,昂首闊步地邁向21世紀。
過去的五年,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7477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平均每年增長11%。順利完成了“八五”計劃,提前實現了本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製定和實施“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開局良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度出現某些領域過熱、物價漲幅過高的問題。通過深化改革,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既保持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又有效地抑製了通貨膨脹。去年經濟增長8.8%,商品零售價格漲幅為0.8%,這種“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態勢,是多年來沒有過的。農村經濟全麵發展,農業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長4.5%。各級政府重視農業,加強農業的政策逐步得到落實,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多渠道增加農業投入,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加強水利設施和農田基本建設,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較大提高。1997年糧食產量達到49250萬噸,比五年前增加5000萬噸,糧食生產上了一個新的台階。現在,我國已初步形成比較完備的糧食儲備體係。肉、禽、蛋、奶、水產品、水果和蔬菜等農產品產量都有大幅度增加。城鄉市場副食品供應充足,花色品種齊全,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鄉鎮企業保持了較快增長的態勢,不斷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力量。工業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長15.3%,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出現了積極的變化。1997年鋼產量達到1億噸以上,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5億千瓦。運輸郵電業迅速發展,五年鐵路正線鋪軌總裏程11344公裏,高速公路增加4083公裏,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1.1億門。主要生產資料和消費品出現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於求的格局,長期以來困擾我們的商品緊缺現象已經根本改觀了。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近10萬億元。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西部地區投資得到加強,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新的成就。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京九、南昆鐵路全線投入運營,長江三峽和黃河小浪底水利水電樞紐工程順利截流。一批重大項目正在建設。新發現和探明了一批礦產資源。我國經濟發展中長期存在的能源、原材料、交通、郵電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的“瓶頸”製約,得到明顯緩解,增添了持續發展的後勁。
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為目標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新的宏觀調控體係框架初步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
五年來,按照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的改革目標,大步推進了財政、稅收、金融、外彙、計劃、價格和投融資等體製改革。新的財稅體製已經建立並且運行正常,中央和地方財力都有較大增加。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初步分開,中央銀行的調控和監管職能開始增強。人民幣彙率順利並軌,彙價保持穩定,實現了在經常項目下的可兌換。以指導性計劃為主的計劃調控方式不斷完善,價格進一步放開,絕大部分消費品和生產資料的價格已經由市場決定,市場機製對增加供給、調節需求、豐富人民生活所起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在投融資領域進行了改革,推行項目法人責任製、資本金製度和招標製度,投資風險約束逐步加強,企業籌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加大,在積極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推進,改革的方向、目標、方針和重點已經明確,對解決難點問題進行了多方麵的探索,積累了可貴的經驗。在市場競爭中湧現出一批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有的虧損企業經營狀況好轉,有的已經扭虧為盈。農村經濟、社會保障、商品流通、對外貿易、城市住房等方麵的改革,都有新的進展。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進一步展開,國民經濟市場化、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深化改革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