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在中國這個占世界人口1/5的大國堅定不移地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無論對中國的繁榮昌盛還是人類進步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正因為如此,十五大期間,人們通過新聞媒體了解到,整個世界都對中國共產黨的十五大高度重視,對大會確定的中國跨世紀治國方略給予高度評價。
十五大報告從十個方麵總結了過去,展望了未來。
報告向世人描繪的不僅僅是未來中國的美好前景,同時也充分顯示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不愧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開創的偉大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奮發有為的開拓者,他們具有在國內外複雜形勢下駕馭局勢的能力,能夠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不斷奪取我國現代化事業的新勝利。
作為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召開的具有重大曆史意義的會議,黨的十五大無疑是中國共產黨曆史上又一座裏程碑,它將會使中國的曆史翻開嶄新的一頁。
十五大的報告作為具有曆史意義的光輝篇章,必將指引全國人民滿懷豪情地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
第四節 宏偉大業,後繼有人
中央委員是如何選舉產生的?
總的來看,政治局保持了較大程度的穩定性,人事安排中可以體會到中央“平穩過渡”方針的順利實施。
大會堂東大廳,600多名中外記者早早來到這裏。
江澤民等由十五大新聞發言人徐光春陪同,在歡快的迎賓樂曲聲中步入大會堂東大廳。
七位常委麵帶微笑,神采奕奕,不斷向記者們招手致意。
鄧小平深刻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
中央委員產生經過
1997年9月18日上午,十五大代表在人民大會堂正式選舉了新一屆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這些委員是如何選舉產生的?新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的結構構成同以往曆屆相比有何不同呢?十五大代表王成法、夏清成、陳希明等向香港《文彙報》記者介紹了相關情況。
首先,新一屆中央委員、中紀委人選是從1996年8月起先後在各地、中央和國家機關以及軍隊各單位醞釀、推薦的。在這種民主推薦基礎上,中央與地方以及軍隊都對人選進行了多方麵的考察。據稱,考察的步驟一般為:領導述職、考察組與被考察者個別談話、群眾評議與投票評定。據了解考察組先後同12000人個別談過話。
首先,經過反複醞釀,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多次研究,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全體會議討論確定,提出了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候補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候選人預備人選建議名單。
接著,從十五大開幕後的第四天(15日)起,各代表團對大會主席團通過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候選人人選名單進行正式的醞釀,所有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和中紀委委員人選的個人背景資料彙編成一本花名冊發到全體代表的手中。盡管很多人選對某些黨代表來說是不熟悉的,但是根據這些資料,黨代表可以基本了解到人選的個人經曆、來自什麼地區、文化程度等等,借此判斷人選是否符合委員條件。
從9月16日下午到17日下午,十五大各代表團采用差額選舉的辦法預選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具體選舉辦法是:整個預選工作在預選監票人的監督下進行,各代表團在各自的會場內,代表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在3份人選名單上用筆劃掉不適合擔任委員的人的名字。
18日上午,十五大主席團用舉手表決的方式通過了差額預選後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候選人名單。
18日上午,2000多名黨代表參加了十五屆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的正式選舉。選舉采用等額選舉的辦法。每個代表被發到3份名單和一支筆,代表仍然有權可以根據判斷劃掉自己認為不適合擔任委員的人的名字。當然,由於是等額選舉,除非得票不過半,否則預選後的名單將就是正式當選名單。但每個當選人的得票情況是不一樣的。
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特點
18日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共選出中央委員會委員193名,候補委員151名,共344名。會議同時選舉產生了由115名委員組成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充實了一批中青年幹部,年齡構成可謂老、中、青三結合,平均年齡為55.9歲。其中61歲以上的68名,占總數的19.8%;56歲至60歲的118名,占總數的34.3%;51歲至55歲的107名,占總數的31.1%;50歲以下的51名,占總數的14.8%,其中45歲以下的年輕幹部21名,比十四大增加了7名。
中央委員會中既有一批經曆過革命鬥爭鍛煉、有豐富領導經驗、熟悉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老同誌,也有一批建國後成長起來、經過二三十年黨內生活鍛煉、忠誠黨的事業的中年幹部,還有一批德才兼備、年富力強的年輕幹部,充分顯示了中共新老交替與合作有序進行,黨的事業生機勃勃,後繼有人。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主體是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同時又有其他領導幹部和各方麵優秀人選。副省部級和大軍區副職以上領導幹部303名,占88.1%。其他領導幹部和各方麵優秀人選41名,他們當中有大型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領導幹部,有著名專家學者,還有工作在基層的英模人物。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少數民族幹部38名,婦女幹部25名,比十四大時都有所增加。中央委員會由各方麵的人員組成,有利於反映各方麵的意見,集中各方麵的智慧,實行民主科學決策。
新一屆中央委員會組成人員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318名,占總數的92.4%,比十四大提高近9個百分點。
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特點與分析
據介紹,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主要是熟悉紀檢工作的省部級紀檢工作崗位上的負責人,還有其他方麵的領導幹部。年齡結構比較合理,55歲以下的占了近半數;文化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9.6%;少數民族幹部和婦女幹部都有一定比例。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是一個可以擔負起新形勢下紀律檢查工作任務的領導集體,將會在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嚴肅黨的紀律、保持黨組織的純潔、加強反腐敗鬥爭和黨風廉政建設方麵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