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高舉旗幟跨世紀!複興中華鑄偉業(2)(2 / 3)

根據江澤民的講話精神和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常委會討論的意見,起草小組又多次對報告稿進行了認真的修改。

集思廣益九易其稿

充分發揚黨內民主,集中全黨的智慧,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

十五大報告的起草過程,也正是這一優良傳統的集中體現。

江澤民5月29日在中央黨校的講話得到了各地區、各部門的一致讚成。1997年7月10日,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的決定,經過反複修改的十五大報告第五稿印發中央和地方135個單位征求意見。

參加討論的有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成員,有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各人民團體的黨員負責幹部,有各省、區、市和各大軍區的黨委負責人,有十五大代表和黨內老同誌,共約4000人。

同時,中共中央還委托中央統戰部征求了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知名人士的意見。8月1日,中共中央邀請黨外人士在中南海召開座談會,江澤民到會直接聽取了黨外人士的意見。座談會上,多年與共產黨合作共事的黨外朋友,以對共產黨工作的關心,對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關心,對下世紀中國前途的關心,敞開思想,獻計獻策,對報告稿的修改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江澤民對大家表示感謝。他要求起草小組人員逐條研究大家的意見,認真吸取。

在這期間,各地、各部門、各方麵的人士懷著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對報告征求意見稿進行了認真討論。大家認為,征求意見稿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實事求是,說理性強,在改革和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上有新的突破,對繼續推進現代化事業有重大和深遠的指導意義,征求意見稿比較成熟。

在征求意見的過程中,各單位對報告稿的主題、基本框架和基本觀點,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調整和完善所有製結構、股份製和股份合作製、依法治國等重大問題的論述,一致表示讚同。同時,也提出許多好的修改意見和建議。

中共中央非常重視各方麵的意見。起草小組對這些意見和建議逐條逐句進行研究,又對報告稿進行了嚴肅認真的修改,共修改800多處,其中涉及內容修改的有近300處。這些修改,重點是對十四大以來五年工作的總結、鄧小平理論的概括、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農業和地區經濟布局、科教興國戰略、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關係、祖國統一等問題作了修改和補充,較大地充實和加強了黨的建設的內容,加重了結束語的分量。同時,對黨內外普遍關注、涉及全局和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問題,如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部分企業職工下崗、機構改革、地區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反腐倡廉、社會治安等問題,也都加強了論述。報告還對有的段落作了結構調整。

根據各方麵的意見,報告稿又修改出一稿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政治局全體會議再次進行了討論。隨後,報告稿根據這兩次會議的意見再次進行了修改。

一次次的修改,一步步的完善,集中了全黨智慧的十五大報告稿日臻成熟。

9月6日,黨的十四屆七中全會在京開幕。在3天的討論中,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候補委員,列席會議的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對報告第八稿進行了認真仔細的審議和討論,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見和建議。根據這些意見和建議,報告又作了修改。9月9日,十四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這個修改過的報告稿,決定提請黨的十五大審議。

經過反複修改,報告在充實內容的情況下,精煉了文字,最後形成了3萬多字的第九稿。報告站在世紀之交的曆史高度,回顧百年,展望未來50年,全麵論述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思想極其深刻,內容極為豐富。

9月12日,在黨的十五大開幕式上,擺在2000多名代表麵前的是九易其稿的黨的十五大報告。

回首10個月的起草過程,黨的十五大報告的誕生體現了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的精神,集中了全黨的智慧,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誌。

這是5800多萬黨員共同的政治宣言,這是12億中國人民讚同的行動綱領。它向人們展示的是以江澤民同誌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21世紀的戰略部署和堅定信念。

肯定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

一個民族的振興與發展,離不開精神支柱的作用,而民族精神精髓的升華,便是指引她前進的旗幟。

本世紀初,中國人民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革命的麵貌為之一新。而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為自己的指導思想。

半個多世紀前,中國共產黨人把在艱苦歲月中磨礪產生的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的旗幟,指引著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迎來了翻身和解放。

當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對毛澤東思想提出發展的要求時,鄧小平向人們展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科學構想。

五年前,黨的十四大第一次全麵概述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確立了這個理論在我們黨的指導地位。

十五大最大的貢獻,是確立了鄧小平理論,把它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起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並鄭重地寫進黨章。對此,全黨達成了高度一致的共識。

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作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伴隨著曆史的發展不斷發展,伴隨著人類的進步不斷豐富和完善。

在即將結束的這個世紀裏,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兩次曆史性飛躍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都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的主要創立者是毛澤東,所以稱它為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的主要創立者是鄧小平,所以把它稱為鄧小平理論。

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江澤民從曆史地位到指導意義,對鄧小平理論進行了全麵總結概括。他明確指出:作為毛澤東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的鄧小平理論,是指導中國人民在改革開放中勝利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正確理論。

在當代中國,隻有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的鄧小平理論,而沒有別的理論能夠解決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如同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來源於發展一樣,鄧小平理論同樣是一門發展的科學。正因如此,報告在強調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同時,還提出要在實踐中繼續豐富和發展這個偉大理論,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是我們黨在政治上、理論上清醒和成熟的表現。

在黨的十五大一周的會期裏,會場內外,從十五大代表到廣大黨員群眾,人們對十五大報告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們一個共同的評價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反映了黨心軍心民心,是曆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

代表們認為,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是中國共產黨經過近20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功實踐作出的曆史性決策。這個決策充分表明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鄧小平開創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麵推向新世紀的信念和決心,反映了全黨全國人民的共識和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