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平息暴亂定大局!“南巡”談話滿眼春(22)(3 / 3)

在走向21世紀的繁榮昌盛的中國,人們追憶著他們所經曆過的苦難,同時勾勒著美好的未來,而縈繞在人們心中話題的中心依然是:中國的現代化問題。

人們知道,以工業化、城市化、世俗化與參與意識為主要特點的現化代是一場大型的文化變遷,它要以民族傳統文化的改變,舊的社會結構解體乃至人格的演變作為代價。這種富有進步性與挑戰性的文化變遷發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它氣勢磅礴,來勢凶猛,迅速吞噬了一係列的傳統社會,中國正是其一。這場變遷,規模之大,範圍之廣,亙古未有。它不僅包括物質上、製度上的變更,而且還涉及到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倫理道理等方麵的改觀。它為時之長,在人類曆史上也是空前的,如今世界上發達國家早就完成了他們的現代化進程,並吹響了後現代化的號角。而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依然在現代化的征程上跋涉著。而現代化的成效則決定了我們的未來。

一般認為,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含著三個方麵的內容。首先是器物的現代化,也就是經濟生活現代化,它以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為特點,是現代化內容中最引人注意、激動人心的方麵,它的成果也易於明顯地表現出來,並得到人們的認同。經濟現代化還對現代化的其他內涵具有重要的影響。其次,是製度的現代化,如行政製度、經濟製度、政治製度現代化等。如果說經濟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最終目標,那麼製度的現代化就是經濟現代化的製定者與維護者。在各項製度當中,政治製度與行政製度占據突出的地位,對一國政黨生活有著首要的影響。今天,與人們回顧十年浩劫,發生曆史會不會重演這樣的疑問時,總會引起人們對於我國的政治製度的反思,產生健全、發展我國的政治製度的強烈渴望,以保證它不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以便人們集中力量進行現代化的建設。中國政治製度的現代化,必須在繼承我國的傳統政治文化的合理成分和保持我們黨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之上,廣泛吸取其他各國政治製度方麵的合理部分,打破舊的集權式的體製,革除其中的封建落後的因素,培養新型的政治機製。再次,是文化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目的之一,是要建立一種新型的文化。我們知道,文化中包含著民族精神,這是其中最頑強、持久的東西,它具有極強的生命力,並強烈地影響著物質文化與製度文化。文化的形成和重建,都要經過漫長的曆史過程,因此文化的現代化是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至為複雜、精微而伴隨著痛苦的浩大工程。

邁向21世紀的中國人很清楚,不解決好這三方麵的難題,新世紀展示給他們的也許將是一幅黯淡的圖景。然而,中國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已經給中國社會帶來翻天覆地的巨變,中國正在現代化的道路上將不斷加速前進著,困難難不倒她,障礙阻不了她,那新希望的曙光已經開始照耀了她。

讓我們再把視線收回天安門,它如一位超越時空的曆史見證人,向人們傳育著它的近600年曆史,詮釋著無盡的未來。曾幾何時,天安門它象征著封建帝王的專製統治及他們的驕奢淫逸和腐朽墮落。曾幾何時,它如一座春風難度的堡壘,頑強地抵製著新文明的侵襲,凝聚著多少遺民孤臣的血淚。而又曾幾何時,多少先賢忠烈,為了它的新生而引刀成快,血沃中華。直到20世紀中葉,一個響絕千古、震撼人寰的聲音說:“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個聲音在曆史上久久回響。後來,中國終於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充分利用了發展的契機,取得了一日千裏的發展勢頭。如今,回顧改革開放十多年中國的巨大飛躍,緊緊抓住這難得的曆史機遇,在穩定、團結、踏實奮鬥的基礎上,我們有充分的理由預言:新世紀是中國的世紀。而明天的輝煌壯闊也將證明這是虎虎有生氣地邁向燦爛未來的中國的最豪邁宣言。

天安門不再神秘莫測,它將變得更加開放,天安門也不再隻是威嚴、莊重,它更多的是歡快和朝氣蓬勃,它不僅是政治權力的象征,而且帶有更多的經濟功能。當各種中國的或外國的高樓大廈、購物中心、豪華賓館林立在天安門周圍之時,我們有理由設想:在未來的天安門廣場上將出現一幅傳統與現代化交融,中國優秀文明與西方先進文明合璧的迷人景象。

這是未來與曆史對比的激動人心的畫麵。如同一麵巨大的反差鏡,跨越時間的分割,向世人預示著21世紀中國的美好前程。

(摘自《國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