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19)(2 / 3)

國家還要幫助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發展教育事業。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本地區的情況,製訂本地區的義務教育條例,確定本地區推行九年製義務教育的步驟、辦法和年限。在實行九年製義務教育的同時,還要努力發展幼兒教育,發展盲、聾、啞、殘人和弱智兒童的特殊教育。

建立一支有足夠數量的、合格而穩定的師資隊伍,是實行義務教育、提高基礎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計。為此,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提高中小學教師和幼兒教師的社會地位和生活待遇,鼓勵他們終身從事教育事業。與此同時,必須對現有的教師進行認真的培訓和考核,把發展師範教育和培訓在職教師作為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措施。要大力提倡和鼓勵教師密切結合教學進行自學和互教;要為在職教師舉辦函授和廣播電視講座;要切實辦好教師進修院校,並且利用現有設施,分期分批培訓教師;還要有計劃地動員、挑選和組織高等學校的一部分教員和高年級學生、研究機構的一部分研究人員和黨政機關的一部分具備條件的幹部,參加幫助培訓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總之,要爭取在五年或者更長一點的時間內使絕大多數教師能夠勝任教學工作。在此之後,隻有具備合格學曆或有考核合格證書的,才能擔任教師。從幼兒師範到高等師範和各級師範教育,都必須大力發展和加強。師範院校要堅持為初等和中等教育服務的辦學思想,畢業生都要分配到學校任教,其他高等學校畢業生也應有一部分分配到學校任教。任何機關、單位不得抽調中小學合格教師改任其他工作。

基礎教育管理權屬於地方。除大政方針和宏觀規劃由中央決定外,具體政策、製度、計劃的製定和實施,以及對學校的領導、管理和檢查,責任和權力都交給地方。省、市(地)、縣、鄉分級管理的職責如何劃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決定,為了保證地方發展教育事業,除了國家撥款以外,地方機動財力中應有適當比例用於教育,鄉財政收入應主要用於教育。地方可以征收教育費附加,此項收入首先用於改善基礎教育的教學設施,不得挪作他用。地方要鼓勵和指導國營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辦學,並在自願的基礎上,鼓勵單位、集體和個人捐資助學,但不得強迫攤派。同時嚴格控製各方麵向學校征收費用,減輕學校的經濟負擔。

三、調整中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但需要高級科學技術專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萬受過良好職業技術教育的中、初級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工和其他受過良好職業培訓的城鄉勞動者。沒有這樣一支勞動技術大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設備就不能成為現實的社會生產力。但是,職業技術教育恰恰是當前我國整個教育事業最薄弱的環節。一定要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改變這種狀況,力爭職業技術教育有一個大的發展。

職業技術教育問題已經強調多年,局麵沒有真正打開,重要原因在於長期以來對就業者的政治文化技術準備缺乏應有的要求,在於曆史遺留的鄙薄職業技術教育的陳腐觀念根深蒂固。因此,要在全黨和全社會進行教育,樹立行行光榮、行行出狀元的觀念,樹立勞動就業必須有一定的政治、文化和技能準備的觀念,並且在改革教育體製的同時改革有關的勞動人事製度,實行“先培訓,後就業”的原則。今後各單位招工,必須首先從各種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中擇優錄取。一切從業人員,首先是專業性技術性較強行業的從業人員,都要像汽車司機經過考試合格取得駕駛證才許開車那樣,必須取得考核合格證書才能走上工作崗位。有關部門應該製定法規,逐步實行這種製度。

根據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要求,我國廣大青少年一般應從中學階段開始分流:初中畢業生一部分升入普通高中,一部分接受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高中畢業生一部分升入普通大學,一部分接受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小學畢業後接受過初中階段的職業技術教育的,可以就業,也可以升學。凡是沒有升入普通高中、普通大學和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可以經過短期職業技術培訓,然後就業。要充分發掘現有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的潛力,擴大招生,並且有計劃地將一批普通高中改為職業高中,或者增設職業班,加上新辦的這類學校,力爭在五年左右,使大多數地區的各類高中階段的職業技術學校招生數相當於普通高中的招生數,扭轉目前中等教育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以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發揮中等專業學校的骨幹作用,同時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以及有本專業實踐經驗、成績合格的在職人員入學,逐步建立起一個從初級到高級、行業配套、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係。

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要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在城市要適應提高企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和發展第三產業的需要,在農村要適應調整產業結構和農民勞動致富的需要。要著重職業技能的訓練,訓練的範圍不要太窄,基礎教育也要適當配合,以適應長期廣泛就業、進行技術革新和繼續進修的需要;同時還要重視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的教育。

發展職業技術教育,要充分調動企事業單位和業務部門的積極性,並且鼓勵集體、個人和其他社會力量辦學。要提倡各單位和部門自辦、聯辦或與教育部門合辦各種職業技術學校。這些學校除了為本單位和部門培訓人才外,還可以接受委托為其他單位培訓人才並招收自費學生。師資嚴重不足,是當前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突出矛盾。各單位和部門辦的學校,要首先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專業技術師資問題,同時可以聘請外單位的教師、科學技術人員兼任教師,還可以請專業技師、能工巧匠來傳授技藝。要建立若幹職業技術師範院校,有關大專院校、研究機構都要擔負培訓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的任務,使專業師資有一個穩定的原料源。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主要由地方負責。中央各部門辦的這類學校,地方也要予以協調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