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康生、謝富治民憤很大,中組部抓緊審理。
短暫的“華國鋒時代”結束了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
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名,候補中央委員112名。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陳雲、汪東興出席了會議。中央及地方有關部門的負責人也列席了會議。
華國鋒主持這次全會,會議的中心議題是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全會討論了黨的思想路線問題。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了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思想。全會認真討論了“文化大革命”中發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實事求是地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撤銷中央發出的有關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和天安門事件的錯誤文件,糾正過去對彭德懷、陶鑄、薄一波、楊尚昆等所作的錯誤結論,肯定了他們對黨對人民的貢獻。全會號召,黨中央在理論戰線上的崇高任務,就是領導、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曆史地科學地認識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功績,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係,把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普遍原理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並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加以發展。
全會討論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三中全會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為這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否定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作出了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和全國人民的注意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這是黨在政治路線上最根本的撥亂反正。全會公報重申了毛澤東1957年作出的中國“大規模的急風暴雨式的群眾階級鬥爭已經基本結束”的正確論斷。明確指出了黨的新時期政治路線的基本內容是: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同心同德,進一步發揚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麵,動員起來,鼓足幹勁,群策群力,為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進行新的長征。這就恢複和發展了中共八大的政治路線。
為確保黨的政治路線的貫徹落實,全會討論了經濟建設問題。全會提出,在經濟建設問題上,從糾正急於求成的錯誤傾向和全黨要注意解決好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出發,必須采取一係列新的重大措施,對陷於失調的國民經濟比例關係進行調整,並且對權力過分集中的經濟管理體製著手認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平等互利的經濟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並大力加強實現現代化所必須的科學和教育工作。這些思想,是黨確立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重要方針的開端。
全會從調動幾億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在經濟上充分關心他們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切實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的指導思想出發,製定了發展農業生產的一係列政策和措施,決心首先集中主要精力把農業搞上去。全會原則同意1979、1980兩年的國民經濟計劃安排,同意將《中共中央關於加快農業發展若幹問題的決定(草案)》和《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下發討論試行。
全會討論了黨的組織路線問題。全會總結了黨的曆史經驗教訓,決定健全黨的民主集中製和黨規黨法,並強調了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集體領導,著重提出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製的任務。
在這次全會上,增選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黨中央副主席;增選鄧穎超、胡耀邦、王震為政治局委員;增補黃克誠、宋任窮、胡喬木、習仲勳、王任重、黃火青、陳再道、韓光、周惠等九人為中央委員。
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後,中央政治局對人事進行了調整。決定:陳雲主管中央紀檢、政法等部門;鄧穎超主管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王震仍主管第三、四、五、六機械工業部;胡耀邦主管中央日常工作和宣傳工作。任命胡耀邦為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部長;胡喬木為中央副秘書長兼毛澤東著作編輯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姚依林為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任命宋任窮為中組部部長;免去張平化的中宣部部長職務,調任中央黨校副校長;調陝西省委第一書記王任重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農委主任;調中央黨校副校長馬文瑞任陝西省委第一書記;任命馮文彬為中央辦公廳第一副主任;楊德中為中辦警衛局局長兼中央警衛師師長、黨委書記;任命陳國棟為國務院財貿小組組長兼供銷總社社長;任命劉瀾濤為中央統戰部第一副部長;免去汪東興的所有各項兼職,保留黨中央副主席職務。
全會決定成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陳雲被選為第一書記,胡耀邦為第二書記,鄧穎超為第三書記,黃克誠為常務書記,王鶴壽為副書記。
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的在領導工作中這些意義重大的轉變,標誌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了建國以來黨的曆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三中全會的偉大曆史功績,就在於從根本上衝破了長期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端正了指導思想,使廣大幹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束縛中解放出來,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全麵恢複和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結束了粉碎“四人幫”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麵,解決了中國共產黨從1957年以來未能解決好的工作重點轉移問題,真正開始了全麵的撥亂反正。十一屆三中全會結束了華國鋒提出並堅持“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而造成的兩年徘徊局麵,從而使中國開始進入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