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1)(3 / 3)

諳熟政治風雲變幻,果敢雄才的鄧小平看出“兩個凡是”是打毛澤東牌子,從而達到推行“左”的一套的目的。他從理解毛澤東思想切入,從理論上反對“兩個凡是”。

當年4月,鄧小平在未恢複職務的情況下給中央寫信,指出:“我們必須世世代代地用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來指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把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把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事業,勝利地推向前進。”

5月24日,老將軍王震來看望鄧小平,鄧小平對“兩個凡是”又是一通批評。他說:“前些日子,中央辦公廳兩位負責同誌來看我,我對他們講,‘兩個凡是’不行,按照‘兩個凡是’,就說不通為我平反的問題,也說不通肯定1976年廣大群眾在天安門廣場的活動‘合乎情理’的問題。把毛澤東同誌在這個問題上講的移到另外的問題上,在這個地點講的移到另外的條件下,這樣做,不行嘛!”

從王震的眼神裏已明顯表露出完全讚許。鄧小平接著說:“毛澤東自己多次說過,他有些話講錯了。他說,一個人隻要做工作,沒有不犯錯誤的。又說,馬恩列斯都犯過錯誤,如果不犯錯誤,為什麼他們的手稿常常改了又改呢?改了又改,就是因為原來有些觀點不完全正確,不那麼完備、準確嘛。毛澤東說,他自己也犯錯誤。一個人講的每句話都對,一個人絕對正確,沒有這回事。”他說:“一個人能夠‘三七開’就很好,很不錯了;我死了,如果後人能給我以‘三七開’的估計,我就很高興,很滿意。這樣一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是個是否堅持曆史唯物主義的問題。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就應該像毛澤東說的那樣對待這個問題。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說過‘凡是’,列寧、斯大林沒有說過‘凡是’,毛澤東自己也沒有說過‘凡是’”。

鄧小平的這段話華國鋒也聽到詳詳細細的彙報。派去同鄧小平談話的人正是汪東興和李鑫。

華國鋒認真地聽著,坐在沙發上好半天沒有動。他無法反駁,隻好默默承受。他也覺得,“兩個凡是”的防線快要崩潰了。用“兩個凡是”的觀點來解釋不批鄧就首先解釋不通,而為鄧小平平反卻是自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宣布的,自己首先就沒有遵守“兩個凡是”的要求。

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鄧小平提出的必須從準確的、完整的毛澤東思想體係去獲得正確的思想,越來越得到思想理論界的支持。

1977年7月,鄧小平的複出並提出恢複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是對“兩個凡是”的重大突破。

在十屆三中全會閉幕講話中,鄧小平再一次強調要對毛澤東思想的體係有一個完整的正確認識。

與此同時,中國的理論界也不再沉默了,他們站出來提醒人們:什麼是真理?是實事求是,還是“兩個凡是”?

胡耀邦主持真理標準大討論

率先提出真理標準問題的是《人民日報》。1978年3月26日,該報在第三版發表了首都理論工作者張德成的一篇思想評論,題目是《標準隻有一個》,署名:張成。

這篇思想評論很短,通篇隻有1000多字,文章發表的位置也不甚突出。文章說:“真理的標準,隻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除了社會實踐,不可能再有其他檢驗真理的標準。”文章又指出:“馬克思主義本身之所以是真理,也是由人類的社會實踐來檢驗證明的。認識、理論本身是不能自己證明自己的,它的真理性,最終隻有通過社會實踐的檢驗,才能加以確定。”

文章引起很大反響,發表後的1個月內,就陸續有20多封讀者來信、來稿寄到報社編輯部,發表各自不同的看法。顯而易見,關於真理的標準問題已觸及人們的心靈,一場大規模的思想大解放的論戰正在醞釀。

在這場大討論中,最直接向“凡是派”衝擊的就是胡耀邦領導的理論研究隊伍。

鄧小平再次複出,重新執掌大權前後,有兩個著名人物也先後得到重用,這就是胡耀邦和胡喬木。胡耀邦接替郭玉鋒任中央組織部部長,胡喬木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

“二胡”與鄧小平關係都非同一般,“文化大革命”中都曾被劃為鄧小平路線的追隨者。尤其是胡耀邦,從當年的“紅小鬼”、團中央的領導人,革命幾十年,早已與鄧小平結下革命友誼。所以,“文革”中江青的手下曾貼出大字報,稱:“鄧小平、胡耀邦除了工作上打得火熱外,在私生活上也有非常密切的聯係。”

胡耀邦複出後,在輿論上起到了衝鋒陷陣的作用。

1975年8月,胡耀邦受命主管中國科學院時,就十分重視理論研究了。1977年複出初,已任中央黨校副校長,主持工作,其時,他在黨校辦了一個刊物,叫《理論動態》,專門登一批評判極左思潮的理論文章。他當中央組織部長後,更是舉賢用能,當時《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就是其中之一。

楊西光是中國理論界的一支筆,對理論問題頗有研究。“文化大革命”前,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候補書記,主管教育、宣傳等工作,排位僅次於張春橋。但在“文革”中,他的命運無法與張春橋同日而語,差一點沒被整死。

1978年以後,楊西光複出,擔任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當時,恰好《光明日報》總編輯一職空缺,胡耀邦考慮再三,調楊西光赴京任職。

楊西光到任不久,《光明日報》就發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文章,引發了繼五四運動、延安整風之後的中國第三次思想大解放。

1978年4月的一天,楊西光照例伏在辦公桌上看大樣,《光明日報》的第77期《哲學》專刊大樣由理論部送到他的手中,上麵一篇題為《實踐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的文章特別醒目,按工作程序,必須由他審定簽字後才能付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