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四項基本原則為本!改革開放強國之路(1)(1 / 3)

第一節 三中全會棄左傾,撥亂反正明航向

華國鋒就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這一位置充分顯示他繼毛澤東之後成了中共頭號人物。

在這場真理標準大討論中,《紅旗》保持了沉默。

汪東興臉色鐵青地走進會議室,連開場白也沒有,就開始了訓斥。

陳雲本來隻是用平靜的語氣在曆史地評價毛澤東,不打算作更多的發言。

鄧小平等走上前台,短暫的“華國鋒時代”結束了。

縣委睜一眼閉一眼的態度,大大保護了小崗。

鳳陽的奇跡,使人們思想開竅。

這無異於晴空霹靂,文章一見報,全國震動了。

政治報告與閉幕詞的潛在分歧

華國鋒政治報告走不出“左”的框框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

到會代表有1510名,代表著全國3500多萬黨員。大會共有三項議程:

(一)中央委員會的政治報告;

(二)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

(三)選舉中央委員會。

會議的主要內容是:第一,總結了同江青反革命集團的鬥爭,批判了他們炮製的“老幹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資派”的反動公式,揭發了他們篡黨奪權、策動反革命武裝叛亂的陰謀,宣告“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幫”為標誌而結束。第二,繼續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認為“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結束,決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決不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結束”。因此,今後依然要以兩個階級、兩條道路鬥爭為綱。第三,重申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期黨的根本任務。為此,報告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的八項主要任務,要求黨中央抓綱治國的戰略決策在本年內初見成效,三年內大見成效。

華國鋒就坐在主席台的正中央,這一位置充分顯示他繼毛澤東之後成了中共頭號人物。本來,時代把開拓未來的契機給了華國鋒。他英明的話,也許就能出現一個華國鋒時代了。但毛澤東巨人的影子罩住了他,他隻能成為一個過渡性的人物。

粉碎“四人幫”過後,葉劍英派人通知了鄧小平,派兒子葉選平去看胡耀邦。胡耀邦說:

“請幫我捎三句話給葉帥和華主席,一句叫停止批鄧,人心大順;二句是冤案一理,人心大喜;三句是生產狠狠抓,人心樂開花。”由此可見,全黨、全國人民渴望黨中央新的領導集體盡早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請鄧小平複出,二為天安門事件平反。

10月9日,葉劍英向華國鋒提議:趕快讓小平同誌出來工作,恢複他原來的職務。華國鋒沒答應。

北京,鬧市中一個僻靜的寓所裏,鄧小平正坐在薄薄的煙霧中,思索那兩封寫給黨中央和華國鋒的信。

第一封信,華國鋒反映冷淡。

鄧小平第二封信送出後,情況就不像開始那麼簡單了。葉劍英、陳雲、李先念等元老都希望小平出來工作。

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葉劍英又正式提出這個問題:“我建議讓小平同誌出來工作,我們在座的同誌總不會害怕他吧?參加了政治局,恢複了工作,總不會跟我們挑剔吧?”

李先念馬上表態:“同意!應該讓小平同誌盡快地出來工作。”

華國鋒感到有一種強大的力量正逐漸向他逼來,要逼著他讓鄧小平複出,逼著他否定“文化大革命”。

華國鋒看到了全國問題成堆,但他認為這不是“文化大革命”的錯,都是“四人幫”造成的。於是,他的思想堅定了:維護“文化大革命”才是繼承毛澤東遺誌。

在10月下旬的一次聽取彙報會上,華國鋒指示汪東興說:“當前,一、要集中批‘四人幫’,連帶批鄧;二、‘四人幫’的路線是極右路線;三、凡是毛主席講過的,點過頭的,都不要批;四、‘天安門事件’要避開不談。”

1977年3月中央工作會議前,華國鋒有個講話稿,派人送給葉劍英提意見。葉劍英提了兩條:“一是‘天安門事件’是冤案,要平反;二是對鄧小平同誌的估價,應把提法換一下,為小平出來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之後,講話稿的起草人告訴葉帥,華國鋒已按他的意見修改。可是,等到3月14日,華國鋒卻大講天安門事件是反革命事件,肯定1976年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正確的。

華國鋒說:“在這樣一些問題上,我們要有一個根本的立足點,這就是要高舉和堅決維護毛主席的偉大旗幟。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決定的,是必要的。鄧小平過去的功過,毛主席是有明確的全麵評價,1973年鄧小平重新工作以後,是有成績的,也犯有錯誤……鄧小平的問題正在解決,但要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在會上,華國鋒向與會者印發了一個所謂的“李冬民反革命案件”材料。他利用這個材料說:“現已查獲,有那麼一小撮反革命分子,他們的反革命策略是先打著鄧小平出來工作的旗號,迫使中央表態,然後攻擊我們違背毛主席的遺誌,從而煽動推翻黨中央,保王洪文上台,為‘四人幫’翻案”。

他用目光掃視了一下會場,繼續說:“如果我們急急忙忙讓鄧小平出來工作,就可能上階級敵人的當,可能把揭批‘四人幫’的鬥爭大局搞亂,就可能把我們推向被動的地位。”

參加會議的老同誌都看出來這是華國鋒在為鄧小平出來工作製造障礙。有人站出來衝破華國鋒的障礙了。

陳雲是中國共產黨的“五朝元老”,他了解並肩戰鬥過的鄧小平,大是大非上不能妥協。他忿忿不平地說:“我認為當時絕大多數群眾到天安門去是為悼念周恩來總理,需要查一查‘四人幫’在‘天安門事件’上是否插手,是否有詭計。鄧小平與‘天安門事件’是無關的。為了中國革命和黨的事業的需要,讓鄧小平重新參加中央領導工作是完全正確的,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