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清明時節喊除妖!老帥午夜縛四凶(13)(3 / 3)

為了錄下這難得的人民的呐喊,他在弟弟的幫助下,勇敢而巧妙地在廣場進行錄音。他把微型錄音機綁在腋下,導線從衣袖穿出,話筒握在手裏,再戴上手套,外穿軍大衣,像英勇的戰士一樣,哪裏戰鬥激烈,他就衝向哪裏,呐喊聲留在錄音帶上:呐喊聲記在他的心上,呐喊聲激勵著他頑強戰鬥。

他連續錄了兩天,直到4月5日“四人幫”一夥在天安門廣場對人民群眾進行血腥鎮壓之前5分鍾,才被迫離開天安門廣場。

以後,他又冒著極大危險,把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錄音帶珍藏起來。今天,從這些錄音帶上仍可以聽到1976年清明節人民在天安門前的呐喊。無疑,這些錄音帶已經成了極為珍貴的曆史資料。

李鐵華同誌演說的動人場麵,也被許多業餘攝影者拍了下來。1976年清明節,成百上千的攝影戰士,以照相機作武器,整天戰鬥在天安門廣場上。

他們登高台,攀燈柱,搭人梯,冒著被打、被抓的危險,搶拍了許多極其珍貴的曆史鏡頭。今天我們看到的上萬幅珍貴照片,就是他們曆史風雲的記錄。人們十分感謝這些勇敢機智的錄音戰士和攝影戰士。正是由於他們的貢獻,後來人才能對丙辰清明節的呐喊人,能知其事,聞其聲,知其情。

當然,丙辰清明在天安門廣場錄音和攝影的人中,也有一些是帶有特殊使命的。這些人用高級錄音機把革命的呐喊,作為反革命的叫囂錄製下來,用微型照相機把英勇的戰士作為反革命罪犯拍攝下來,為“四人幫”鎮壓人民提供所謂的罪證。

紀錄片《揚眉劍出鞘》中,其中一位青年手持半導體喇叭高聲呐喊的照片,就是便衣作為罪證拍攝的。

這位呐喊的青年就是有名的《墓誌銘》等幾首長詩的作者。他貼在天安門廣場的詩都寫著真名實姓――李舟生。

他是北京市外貿局的保衛幹事,當年才22歲。

他出生在一個海軍軍官家庭。總理逝世以後,他這個在甜水裏泡大的青年,經過正反兩方麵的教育,懂得了鬥爭的艱巨,醒悟過來了。他認為,保衛幹部必須保衛人民的利益,必須保衛和人民同甘共苦的周總理。保衛不應是消極的防守,必須主動出擊。他不是詩人,但在一些老詩人的幫助下,將滿腔悲憤化作了近十首戰鬥詩篇。

李鐵華同誌發表演說不久,李舟生同誌就勇敢地站在紀念碑前,舉著半導體喇叭,高聲朗誦他的長詩《今日在何方》:

誰敢反對我們的總理,

我們就將用毛澤東思想的利劍,

剜出它的黑心,

扒開它的胸膛,

剁碎它的狗脊梁哪,

砍下它的狗頭祭英魂!

嗬!人民的海洋,

詩歌的巨浪,

打得那烏賊靈魂出竅嗬,

嚇得那海妖四處躲藏。

看它們往哪兒躲?

看它們往哪兒藏?

人群中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他念了一遍又一遍,盡管嗓子沙啞了,但精神卻更加振奮,鬥誌更加昂揚。直到念完第六遍,他才拎起半導體喇叭向東交民巷走去。他聽到後麵有幾個跟蹤他的人的腳步聲,但他仍舊也不回頭地勇往直前。心想:“我既然敢念,還怕你們抓嗎?”

當他走到東交民巷路口時,一個人已經追上他,輕聲對他說:“你快往人群裏走,我們掩護你!”李舟生回頭一看,是一個個頭不高的工人。離這個工人幾米遠的地方,還站著三個體格魁梧的青年工人。他們全都臂纏黑紗,胸戴白花,眼裏流露出誠懇和焦急的神情。

小李聽說自從“四人幫”開始公開或秘密逮捕人以來,一些工人和學生自動組織起來,暗中保護貼詩、念詩、講演的群眾。小李斷定,他們就是保衛群眾的人員。

小李對他們既欽佩又感激。不過,他還是謝絕了別人的好意。他指著鬆林裏懸掛的用幾十張大報紙抄寫的長詩《墓誌銘》,對工人師傅說;“我已經在上麵把真實姓名和工作單位留下了。我早已做好了被抓的準備……”

說完,告別了他們,仍舊昂首闊步地向預定的目標前進。

4月4日晚上,天安門廣場此起彼伏的呐喊聲劃破夜空,聲音透過茫茫夜空,傳向遠方。紀念碑西南角的呐喊最為響亮。原來人們正在朗讀剛剛貼出的《第十一次路線鬥爭大事記》。

這是一張巴掌大的紙,貼在漢白玉欄杆上。

為什麼這麼一張不引人注目的紙卻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人?因為這是丙辰清明第一篇直接指名道姓聲討江青的戰鬥繳文,也是丙辰清明節第一篇公開讚揚鄧小平同誌的文章。

這篇短文一針見血,愛憎分明,更是痛快淋漓地表達了人民的心聲。來到天安門廣場上的群眾不僅爭著輪流朗讀,還出現了一人領誦,眾人齊誦的震撼人心的場麵。

站在最裏層的數十人在一人朗誦下,一字一句齊聲高喊:

“七四年一月,江青扭轉批林批孔運動的大方向,企圖把鬥爭矛頭對準我們敬愛的周總理。”

“毛主席識破了江青的野心。”

“中央的工作由鄧小平同誌主持。”

“全國民心大快”。

每喊完一句,聽眾立即爆發出雷鳴般的叫好聲。

直接點名聲討江青的呐喊,大長了人民群眾的誌氣,大滅了“四人幫”的威風。江青氣得暴跳如雷,對某位負責人大施淫威:“中央的安全還有沒有保障?為什麼攻擊中央的人不抓,抓不著要拿你是問!”

好家夥,聲討她就是“攻擊中央”,這和封建皇帝的“朕即國家”有何兩樣?

根據江青的旨意,在紀念碑前反複朗誦《第十一次路線鬥爭大事記》的朝陽區包裝用品廠的工人李希林同誌被捕了。

這時,懸掛在紀念碑北側草地前邊的散文詩《請收下》的四周還擠滿了群眾。他們還不知道紀念碑西南角和東北角已經開始抓人。一個青年還在含著眼淚高聲朗誦:

“收下吧,請收下新一代心上的鮮花,收下吧,請收下接班人深情的鮮花……”

突然,幾個人撲上來,扭住青年的胳膊,狂叫道:“收下吧,收下吧,把你也收下!”

“四人幫”派出大批人馬,驅散了群眾,將廣場上的花圈、詩文洗劫一空。

天安門:白色花圈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