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清明時節喊除妖!老帥午夜縛四凶(11)(3 / 3)

這年1月21日和1月28日,毛澤東兩次提議,並經中央政治局通過,確定華國鋒為國務院代總理並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月2日,中共中央發出一號文件,通知全黨:

經偉大領袖毛主席提議,中央政治局一致通過,由華國鋒任國務院代總理。

之後,毛澤東又為華國鋒寫下了“你辦事,我放心”的手諭,進一步確定了華國鋒接班人的地位。

華國鋒的任命,對王、張、江、姚這個“四人小宗派”是當頭一棒。

王洪文聽到消息,一氣之下,把自己準備已久的講話稿(已到第三稿),連看也不看,扔進了抽屜。這個講話稿後來成了他的罪狀之一。

自以為十拿九穩能爬上宰相寶座的張春橋,望著散發著油墨氣味的中共中央一號紅頭文件,嫉妒、沮喪、怨恨、報複之情交織在一起,咬牙切齒地寫下了這樣的《有感》:

又是一個一號文件。

去年發了一個一號文件。

真是得誌更猖狂。

來得快,來得凶,垮得也快。

錯誤路線總是行不通的。可以得意於一時。

似乎天下就是他的了,要開始一個什麼新“時代”了,他們總是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力量。

人民是決定的因素。

代表人民的利益,為大多數人謀利益,在任何情況下,都站在人民群眾一邊,站在先進分子一邊,就是勝利。反之,必然失敗。正是: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

就在張春橋寫下《有感》之際,上海發生了一樁真實的笑話:

張春橋的爪牙們深知張春橋的心思,就在中央一號文件下達之際,有人在上海街頭貼出大字標語:“堅決要求張春橋當總理!”

在那種彤雲低垂,寒風刺骨的年月,上海人居然也充滿幽默感。乘著大字標語漿糊未幹,有人悄然把“張春橋”三個字撕下來,貼到標語前麵去。於是,大字標語成了:“張春橋堅決要求當總理!”

多少行人駐足街頭,看到這條妙趣橫生的大字標語。雖然個個強忍著笑,可是一回到家裏,作為“特快消息”傳播,個個笑出了眼淚!

就在中共中央一號文件裏,還有另外一項重要通知:

葉劍英同誌生病期間,由陳錫聯同誌負責主持中央軍委的工作。

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向全國通報共和國元帥“生病”掛職,這是共產黨有史以來的第一次。人們聞聽,無不大吃一驚。

許多關心國家大事的人紛紛打電話、寫信給葉劍英辦公室,問候病情。

“葉帥害的什麼病?”

“身體要不要緊?”

而此時的葉劍英身體和往常一樣很好,隻是害的是“政治病”。

對於這來得異常突然的消息,他早有思想準備。個人的榮辱算不了什麼,擔心的隻是國家和軍隊的命運。他想到,毛主席沒有把大權交給“四人幫”,而是交給了華國鋒,無論如何是一件好事。

他在等待著機會。

正當中國高層領導中,政治風雲變幻莫測的時刻,又發生了另一件事。

這就是所謂的“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

從1975年10月底開始,“四人幫”在政治局裏明火執仗地攻擊鄧小平,經過三個多月的較量,逐漸明朗化了。

2月5日,中央通知將《批鄧、打招呼的講話要點》擴大傳達到黨內外群眾。

2月6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軍委關於停止學習和貫徹執行1975年7月鄧小平、葉劍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的報告。

2月25日,中共中央召集各省、市、自治區和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會上傳達了由“聯絡員”毛遠新整理的毛澤東自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多次關於“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談話,即《毛主席重要指示》。這裏我們不妨摘錄幾段:

小平……他這個人是不抓階級鬥爭的,曆來不提這個綱,還是“白貓、黑貓”啊,不管是帝國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

小平……他還是人民內部矛盾,引導得好,可以不走到對抗方麵,如劉少奇、林彪那樣……批是要批的,但不應一棍子打死。

……

毛澤東的這些談話,反映了他發動“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根本原因――他不能容忍鄧小平及其為代表的正確主張。

在25日的會上,代總理華國鋒代表黨中央講了話,他要求大家回去以後把學習毛澤東的指示和中央文件放在首位,在學習的基礎上,“深入揭發批判鄧小平同誌的修正主義路線錯誤”,“在揭發批判過程中轉好彎子,把反擊右傾翻案風的鬥爭開展起來。”

他在講話中,還提出了政策界限,說:

“毛主席說,錯了的,中央負責。政治局認為,主要是鄧小平同誌負責。”“注意不要層層揪鄧小平在各地的代理人,不搞串連,不搞戰鬥隊。”這次會議後,中共中央發出了一係列有關“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文件。至此,“批鄧”的問題正式在黨內公開。

(摘自《紅船交響曲》)

第六節 清明風雨滿廣場,血跡斑斑天安門

《文彙報》的一係列“刪改”文章發表後,掀起了軒然大波。

南京事件揭開了天安門事件的序幕!

然而,以悼念周恩來,反對“四人幫”為內容的群眾抗議運動是取締不了的。

這個花圈製作經過了一場鬥爭。

黑暗中,一群黑影溜進了花山詩海之中。

小頭目傲然地答道:“那你們就管不著了。”

這首詩,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天安門炸開了。

揮舞著的棒子已經落到了群眾的頭上。

《文彙報》成了導火線

鄧小平同誌致悼詞,人們懸著的心落下了一些。他嚴肅的麵容,有力的音調,打動著每一個人,很少有人不落淚的。可沒有幾天,人們的心又更高地懸了起來,因為王、張、江、姚對鄧小平同誌的攻擊在直線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