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院回來,他恍恍惚惚,仿佛覺得這隻是一場噩夢,但又有誰願意知道這都是真的。為周恩來舉行追悼會的那天,秘書來問:“去不去參加?”
“去!當然去!”朱德毫不遲疑地回答。
開會的時間快到了,汽車已在門口等候了。可是由於幾天來寢食不安,徹夜流淚,身體過分虛弱,兩條腿說什麼也站不起來了。
“唉!去不成了!這怎麼對得起恩來?”他不安地癱坐在沙發裏。
“快把電視機打開!就是坐在家裏,我也要參加這個追悼會。”
電視機裏傳來無盡的哀樂,鳴咽的汽笛。朱德閃著淚光的眼睛,緊跟著電視屏幕上那係著黑紗的靈車,經過十裏長街,一路向西,向西……
然而,巨大的悲痛並沒有壓倒這位堅強的老人。朱德動情地對周圍的人說:“總理去世了,毛主席身體也不大好,我應該更多地做些工作。”又說:“人活著是幹什麼的?就是要革命,要工作,要鬥爭!”
毛澤東相中華國鋒
周恩來病逝後,患病中的毛澤東開始為國務院總理的人選大傷腦筋。
此時,在他的腦海中,既不滿意同他一起戰鬥多年,曾被他器重的鄧小平;更不放心被他多次批評有野心的“四人幫”。
思來想去,這位善於解決矛盾的辯證法大師,出人意料地選中了另一個人。
此人就是華國鋒。
這裏我們不妨介紹一下華國鋒的身世:
華國鋒生於1921年,是中國共產黨的同齡人。當毛澤東在上海出席中共一大時,華國鋒才是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他和毛澤東相差整整28歲,屬於兩代人。
華國鋒上中學時,接觸到一些進步書刊,思想傾向革命。1938年,當他的家鄉山西交城縣遭到日軍鐵蹄踐踏時,華國鋒冒著抗日戰爭的炮火走上了革命道路。當時他僅有17歲。
1940年,19歲的華國鋒在山西交城縣擔任了工、農、青、武各界聯合主任。也正是這一年華國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6年,華國鋒擔任了中共交城縣委書記,不久又擔任了中共陽曲縣委書記兼縣武裝大隊政委。“華政委”之稱,便始於此時,這也是後來風靡一時的“交城的山,交城的水,交城的大山嶺住過遊擊隊,遊擊隊裏有個華政委……”這首民歌的由來。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命山西抽調一部分地方幹部隨軍南下。華國鋒第一個報了名,先到湘陰縣任縣委書記兼武裝大隊政委。1952年調到湘潭縣,擔任縣委書記。幾個月後,被提升為中共湘潭地委副書記兼行署專員。1954年,擔任中共湘潭地委書記。
當時的華國鋒並沒有意識到湘潭縣委書記、湘潭地委書記的重要性――那是毛澤東家鄉的父母官!中國有句名言,“人傑地靈”或“地靈人傑”。湘潭的地靈,培養了一大批“人傑”,其中也包括華國鋒。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靠自己掌握,但往往又逃脫不了偶然性的擺布。是“偶然性”把黃土高原上這位淳樸的漢子送到了山清水秀的湖南,是“大躍進”“文化大革命”使華國鋒的名字,同毛澤東家鄉的名字緊密地聯係到了一起。
1955年7月,毛澤東作了《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之後,34歲的華國鋒寫了《克服左傾思想,積極迎接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到來》《充分研究農村各階層的動態》《在合作化運動中必須堅決依靠貧農》三篇文章。這些帶有故鄉泥土氣息的文章,毛澤東讀來頗感親切,華國鋒的名字第一次引起了毛澤東的注意。毛澤東路過湖南時,接見了留著小平頭,神情激動的華國鋒。湘潭被樹為湖南省“標兵”,外電稱華國鋒為中國的“農業專家”。
1955年10月,在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擴大會議上,毛澤東特邀華國鋒作為列席代表。在會上,華國鋒介紹了湘潭地區合作化運動的經驗。一個地委書記,能夠在中共中央全會上講話,是很不容易的了。經過這次會議,華國鋒給毛澤東留下了很好印象。
“你是我的父母官哪!”毛澤東的一句調侃,說得華國鋒很不好意思。“你是個老實人”,又一句誇獎,使得他滿臉通紅。
1959年盛夏,毛澤東離開北京,途經長沙,華國鋒安排並陪同了毛澤東的家鄉之行。在闊別多年的故鄉,毛澤東心情激動,思緒萬千,寫下了著名的懷鄉詩:“別夢依稀咒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毛澤東親自提名華國鋒擔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處書記。
1963年10月,華國鋒帶湖南幹部到廣東參觀學習,寫了《關於參觀廣東農業生產情況的報告》。毛澤東讀後很有感觸,寫了很長一段批示,號召全黨克服驕傲自滿、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錯誤思想。從此確立了華國鋒在湖南的穩固地位。
華國鋒負責從長沙到韶山毛澤東家鄉之間修一條鐵路,當時正值“文化大革命”,大批紅衛兵到韶山參觀。他得到紅衛兵的信任,在“文革”中受衝擊較小。湖南省成立革命委員會時,他當了副主任,後來為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廣州部隊政委、湖南軍區第一政委。中共九大他當選為中央委員。
1970年12月,毛澤東和斯諾談話時,提及了華國鋒。他說:“湖南省的人物也出來了幾個了。第一個是湖南省委現在的第一書記華國鋒,是老實人。”當斯諾的文章在美國《生活》雜誌發表後,華國鋒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美國報刊上,並名揚海外。
華國鋒語言不多,思想深沉,憨厚老實,善於體察毛澤東的意圖,時常到北京向毛澤東請示、彙報。他那純樸的熱情,踏實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憨厚自謙的儀表,給毛澤東留下了完全可以信賴的印象。
1971年,在“親密戰友”林彪叛逃身亡之後,毛澤東在從上海調來王洪文的同時,也從長沙調來了華國鋒。黨的十大後,王洪文成為黨中央副主席,華國鋒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在公安部長謝富治病逝後,他被任命為公安部長。公安部長地位的重要性是人們所共知的,從此,華國鋒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華國鋒是毛澤東一手提拔起來的,他既與“四人幫”沒有什麼瓜葛,也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沒有什麼交情。在中央政治局尖銳的鬥爭中,華國鋒往往保持中立,唯毛澤東之命是從。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由誰來繼任國務院總理,成了鬥爭的焦點。是鄧小平還是張春橋?毛澤東權衡再三,最後出人意料地選中了華國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