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美方預料,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會見了布熱津斯基。布熱津斯基代表美方轉交了卡特總統贈送給華國鋒主席和中國人民的禮物。
布熱津斯基先拿出一麵五星紅旗說:“這麵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美國宇宙航空員帶到月球上又帶回來的,現在作為禮物贈送給貴國,意義非比尋常,不言自明。”
華國鋒珍重地接過,含笑表示感謝。布熱津斯基又拿出一塊石頭舉過頭頂說:“這是美國宇航員從月球上帶回來的石頭,卡特總統親筆寫了這張便條:‘華主席――送給你和中國人民一塊月亮上的石頭――象征我們對於美好未來的共同追求――吉米?卡特’。”
布熱津斯基訪華出乎預料地掀起了中美友好的氣氛,他在告別宴會上的講話更引人注目:
“我將我的結論告訴總統,即我們兩國勢必為了我們雙方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而相互接近,讓我們重申決定我國對人民共和國態度的三個根本信念:第一,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友誼和關係正常化對世界和平極為重要和有益;第二,一個安全和強大的中國對美國有利;第三,一個強大、自信和參與全球事務的美國對中國有利。”
黃華外長對美國發出少有的肯定之辭:“中國人民對於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民一向懷有友好的感情,發展中美兩國人民之間的往來,增進相互了解和友誼,是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的。我們今後將為此繼續做出我們的努力。”
布熱津斯基在北京宣布,美國已授權於其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同中方就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問題進行具體談判。
卡特總統摘下了尼克鬆種下的桃子
從1978年7月開始,黃華外長、韓念龍副外長開始與伍德科克進行談判。談判中,黃華嚴肅指出:
(一)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這個問題是美國政府派兵侵占中國領土台灣、幹涉中國內政造成的,“解鈴還需係鈴人”;
(二)要實現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美國必須履行斷交、撤軍、廢約三原則;
(三)在實現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美國同台灣之間可以繼續保持民間往來,美國還可以在台灣設立民間機構,但美國不應繼續向台灣出售武器;
(四)解放台灣是中國的內政,別國無權幹涉!
卡特總統接到報告,覺得很難辦,他對尼克鬆、基辛格近十年來和中國的談判情況不太熟悉,便下令讓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事務專家奧克森伯格對中美會談情況進行調查,有沒有秘密承諾。
奧克森伯格受命在全美國範圍內搜集資料,得到尼克鬆、基辛格、布什等的大力支持,編成了編號為24的《政策審查備忘錄》交到卡特手中說:
“總統,這份備忘錄有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了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幾種方案;第二部分提出了有關向中國轉讓非軍事科技的方案;第三部分是裁減駐台美軍的步驟和方式的幾種選擇。”
卡特仔細翻閱後又請美國國務院東亞局首腦霍爾布魯克等人來白宮共商對策。霍爾布魯克說:
“總統,現在是你的政治力量和權力都趨於最高水平的階段,鄧小平也和日本簽訂了友好條約,願意和我們進行關係正常化談判,因而,現在是實現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最佳時間,請總統注意,這個時機稍縱即逝,萬萬不可輕易丟失。”
卡特斬釘截鐵地發出指示:“通知布熱津斯基和伍德科克,把1978年12月到1979年1月作為完成談判的時間目標,希望在那時實現美中關係正常化!”
中國得到積極的信號,也開始行動起來。
1978年4月份,鄧小平接見日本公明黨訪華代表團時,以高明的外交手段向美國發出中國準備與美國盡快建交的信號:
“訪日是我多年的願望,不過,還有一個願望就是到華盛頓去。中美關係正常化了,華國鋒主席忙,不能訪美的時候,我可以訪美。完成了中美關係正常化這件事,我就可以去見馬克思了。”
“中美建交需要多長時間?”
“中美關係正常化取決於卡特總統的決斷。締結中日友好條約隻要一秒鍾就能完成,中美關係即使加一倍,兩秒鍾就能完成。要像中日兩國領導人那樣,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形勢,處理問題,作為政治問題來對待,就容易達成協議。前提確定了,細節問題就好商量了。”
這時,黃華外長生病休息,12月4日,中國副外長韓念龍與伍德科克在外交部會議室繼續舉行中美建交談判,韓念龍滿麵春風說:
“主任閣下,我榮幸地通知你,中國政府考慮了卡特總統的建議,讚同把1979年元旦作為中國和美國關係正常化的日期,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將在12月13日接見閣下!”
伍德科克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又請韓念龍複述一遍,才迅速地將這一重要消息傳回美國,報告給卡特總統。卡特很高興,他意識到這是一次至關重要的接見,他親自審核了伍德科克將要呈送給鄧小平的文件,當即予以批準,又命布熱津斯基會見中國駐美聯絡處主任柴澤民,告訴他伍德科克將提出經過修改的美中關係正常化的公報草案,已充分考慮了中國的意見。
卡特總統著重發出邀請:“美國政府決定邀請鄧小平閣下1979年1月訪美。美國政府認為,已經到了考慮對中國建交做出最終決策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