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堅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惟一合法的政府,台灣隻是中國的一個省。美國人在聲明中表示,對台灣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的觀點不提出異議:“美國政府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美國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而我國的聲明則對美國和台灣的共同防衛條約隻字不提,但是要求美軍全部撤出台灣。我們要求美國在聲明中表明和平解決海峽兩岸的問題是美國的“希望”,美國卻堅持使用“關心”,而且堅持要用“重申”的字眼,表明這是一項具有連續性的義務。同時把撤軍說成是一個“目標”。
2月22日,“基喬會談”的第一天,他們兩人逐句審查公報草案,首先肯定已經達成協議的部分,然後雙方各自闡述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
第三天,24日,雙方開始了關於台灣問題實質性的談判。兩位外交博士,旁征博引,針鋒相對,各具風格,據理力爭。每天相持不下的時刻,雙方都會把緊繃的弦放鬆,說兩句俏皮話,用輕鬆、友善的態度緩和緊張氣氛。兩人都是爐火純青的外交家,熟諳談判藝術。
喬冠華提出中國方案,基辛格就撤軍問題說:“我希望你能理解我們的立場,我們把撤軍說成是一個目標。即使這樣,我們仍然堅持撤軍跟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和緩和整個亞洲緊張局勢聯係起來。”
“但是,這個前提,必須是美國無條件地撤軍。”喬冠華堅持著。
“這樣做會破壞整個關係,美國公眾輿論決不會答應的。”基辛格毫不退讓。
喬冠華為了打破僵局,風趣地說:“博士,你是在德國出生的,我是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的,我們應該有共同點。但在德國哲學裏,我喜歡黑格爾的辯證法,你喜歡康德的自在之物,這大概是我們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基辛格哈哈大笑起來,會談氣氛立即活躍起來。
第四天,尼克鬆參觀故宮。基喬會談仍在繼續,雙方在實質問題上仍然各執已久,泛泛而談,不緊不快,巨大的決心用極其友好的態度掩蓋起來,似乎談判沒有最後時限,好像後天無須發表公報似的。緩和態度增加了緊迫感,雙方都在異常微妙地共同使用心理戰術施加壓力。下午,喬冠華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彙報,基辛格向尼克鬆作了彙報,雙方都稍作了讓步。
喬冠華指出,隻要提到全部撤出駐台的美軍,中國就不再反對美方表示關心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基辛格也提出,把全部撤軍這個最終目標和美方在此期間逐步撤出軍隊這兩個問題分開,以前是兩點包括在一個句子裏的。喬冠華對此有興趣,並表示了一個略有不同的寫法。他說最好提出和平解決“前景”,而不要用“前提”。這樣含義更積極些,“前提”聽上去像是華盛頓單方麵強加上麵的東西。基辛格認為這樣對美國更有利,就欣然同意了,並說:“我看台灣命運不會取決於如此微妙的意見上的差別。”
“基喬會談”已經取得了突破。周恩來參加進來,經過半小時更高的談判,經過後來毛澤東和政治局批準,這就產生了引起強烈反響的意義重大而深遠的中美上海聯合公報,公報指出:
雙方回顧了中美兩國之間長期存在的嚴重爭端。中國方麵重申自己的立場:台灣問題是阻礙中美兩國關係正常化的關鍵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早已歸還祖國;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別國無權幹涉;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必須從台灣撤走。中國政府堅決反對任何旨在製造“一台一中”、“一個中國、兩個政府”、“兩個中國”、“台灣獨立”和鼓吹“台灣地位未定”的活動。
美國方麵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隻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這一前景,它確認從台灣撤出全部美國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它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它在台灣的武裝力量和軍事設施。
公報在談到反霸權問題時做出重要規定,指出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在亞洲太平洋地區謀求霸權,每一方都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中美雙方將反對蘇聯或其他任何國家支配亞洲的努力。
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將敵對的兩個大國之間的距離縮小了,隨著歲月的推移,兩國政府和人民還將繼續為中美兩國的世代友好做出巨大努力。
尼克鬆總統完成曆史使命,在北京賓館舉行最後一次長時間會談時,周恩來、尼克鬆都顯出稍微輕鬆的神情。經過一周的談判磋商,他們之間已建立了相互尊敬和友好信任的個人關係。
周恩來在會談結束前對總統說:“在你樓上的餐廳裏,我們掛了一首毛主席書寫的關於廬山的詩,最後一句是:‘無限風光在險峰’。你到中國來是冒了一定風險的。”
“現在我們已經在頂峰了。”尼克鬆說。
周恩來接著說:“還有一首《詠梅》,我想掛而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主席在那首詞裏指的是,采取主動的人不一定是伸手的人,等到百花盛開時,他就要消失了。”
周恩來充滿深情地吟誦毛澤東的《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隻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周恩來寓意深刻地說:“因此,我們同意你的想法,你是采取主動的人。你也許看不到它的成功,但是我們當然會歡迎你再來的。”
周恩來告訴尼克鬆,在他來華之前,他的專機“空軍一號”被中方改名為“七六年精神號”。周恩來說:“不管誰是下屆總統,76年精神依然存在,並且會占上風。從政策的角度上看,我希望我們的對手不變,以便繼續我們的努力。我們不僅希望總統能繼續任職,而且希望你的國家安全顧問和助理們繼續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