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斯諾登上天安門!中美解凍北京城(4)(2 / 3)

尼克鬆也認為布魯斯比較恰當,但基辛格接著又說:“布魯斯現在是在巴黎舉行的關於越南問題的和平談判的代表團團長,中國人可能會認為選他當團長是明擺著的陰謀。”

聽了這話,尼克鬆若有所思地說:“我可不希望在這個搭橋階段出紕漏。”

之後他們又討論了一長串其他人選。其中包括喬治?布什、埃利奧特?理查遜,還反複考慮讓艾爾?黑格陪納爾遜?洛克菲勒去,但這些人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不是對尼克鬆的思想了解得不夠細致,就是由於他們可能過於引人注目,以致影響了人們對尼克鬆自己出訪的注意。第二天上午尼克鬆又和霍爾德曼、基辛格一起討論使節人選問題,但仍是沒有結果。過了一些時候,尼克鬆把基辛格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我已決定派你去當使節,你立即開始做準備工作吧。”

聽了這話,基辛格感到十分驚訝。但又感到如釋重負,他為設計此行忙了那麼長的時間,現在終於可以善始善終地去辦這件事情了。

為了讓中國人放心,基辛格於4月28日召見了希拉利,給了他一個臨時答複,告訴他正式答複將在5月10日前做出,並且建議葉海亞把這樣一個意見作為他個人的意見向周恩來轉達:即在官方的聯係尚未牢固地建立起來以前,務必隻通過巴基斯坦渠道交換意見。

就在這一曆史關鍵時刻,卻傳來了對尼克鬆和基辛格如晴天霹靂的消息。4月28日,美國國務院宣布說,美國認為,對台灣和澎湖列島的主權是“一個未解決的問題,將來要在國際上求得解決”。4月29日,在倫敦出席東南亞條約組織的部長級會議的羅傑斯,在電視上發表談話宣稱,埃德加?斯諾在《生活》雜誌上報道的毛澤東邀請尼克鬆去訪問是“隨隨便便地提出的”,那不是“當真的邀請”。為了消除混亂,發出一個使中國放心的信息,4月29日,尼克鬆在記者招待會上說:“美國在對中國進入聯合國問題的態度上,並沒有做出什麼決定。”他又用和解的語氣說:“我希望,實際上我期望某個時候以某種身份訪問大陸中國。我不知道以什麼身份。但是這表明我從長遠來說所抱的希望。我希望我能夠對製訂一個使我們能夠同大陸中國建立一種新的關係的政策做出貢獻。”

基辛格則繼續著手計劃到中國去訪問的工作。在他到棕櫚泉休假時則帶了一大包關於中國哲學、曆史和藝術的書去。為了作技術上的安排,5月3日他又通過秘密渠道向美國駐巴基斯坦大使約瑟夫?法蘭發了個信息:

“為了隻有總統和我知道的非常敏感的原因,總統希望你找點個人的……借口,立即返回美國,以便你能和我會談。我們的會談必須完全保密;會談的性質,除總統,你和我自己以外,不得向任何人透露。”

感到迷惑不解但為人忠誠可靠的法蘭乘飛機到洛杉磯,他對他的上級說為了辦點“私事”,5月7日他在棕櫚泉的一所私人住宅裏和基辛格密談了3個小時,他們就基辛格出訪的路線、與中國人會晤的地點、秘密渠道的建立、如何避開新聞記者、到達巴基斯坦以及在中國停留的時間等進行了討論。

5月10日中午,基辛格將一封尼克鬆批準但沒有任何簽字的信交給了希拉利,請他立即轉交周恩來:

尼克鬆總統仔細地研究了周恩來總理委托葉海亞?汗總統轉來的1971年4月21日信件。尼克鬆總統同意,為了解決把美利堅合眾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分隔開的問題,有必要舉行直接高級談判。因為尼克鬆總統十分重視使我們兩國關係正常化,他準備接受周恩來總理提出的,請他出訪北京以便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直接會談的建議。在這樣一種會談中,每一方都可以提出它所關心的主要問題。

為了給尼克鬆總統的訪問作準備,為了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建立可靠的聯係,尼克鬆總統建議他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和周恩來總理或另一位適當的中國高級官員舉行初步的秘密會談。基辛格博士準備在中國國土上參加這樣的會談,地點最好是在巴基斯坦方便的飛行距離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提出。基辛格博士將被授權討論使尼克鬆總統的訪問成為最有益之舉的環境條件、這樣一次會談的議程、進行這種訪問的時間,並開始就共同關心的問題初步交換意見。如果認為,在基辛格博士秘密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尼克鬆總統到達之間這段時間公開派一特使到北京是可取的,基辛格博士被授權做此安排。預期,尼克鬆總統訪問北京在基辛格博士和周恩來總理舉行了秘密會談後不久即可宣布。基辛格博士準備在6月15日以後來。

“我們建議,基辛格博士此行的具體細節,包括地點、停留的時間多長、通信聯絡以及類似的問題通過葉海亞?汗總統作為居間人進行討論。為保密起見,務必不用其他渠道。同時,不言而喻,基辛格博士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級官員的第一次會談要絕對保密。”

麵對中美關係的急劇發展,中國於1971年5月26日召開了政治局會議,製訂出關於中美會談的八項原則和中央政治局關於中美會談的報告,毛澤東也批準了中國政府以周恩來的名義給尼克鬆的具有曆史意義的答複。

而此時,華盛頓的基辛格卻顯得心神不安。一個剛從加拿大渥太華回來的他在哈佛大學的一個老同事很激動的打電話給他說,那裏的新建立的中國大使館的官員抱怨說,尼克鬆曾被邀請去訪問中國,但他不願意去。基辛格正在考慮如何來說服這位教授時,5月31日,希拉利給他帶來了一個激動人心但又很含蓄的信息:由北京發出的一個很長的信正由一名巴基斯坦的信使傳送過來。正在他們焦急地等待那個信使的時候,急於開始在聯合國就中國代表權問題爭取選票的美國國務院,力促尼克鬆對它修改過的兩個中國的方案做出決定。6月1日,尼克鬆直截了當的不是偶然的在記者招待會上宣布:在7月15日前他不會就中國代表權問題做出決定。6月2日晚上8點10分,希拉利帶著周恩來的答複信急急忙忙地來到了辦公室,將信交給了心急如焚的基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