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從哲極具煽動力的言辭,博得許多大臣喝彩,紛紛附議,力主出兵。隻有禦史張鶴鳴坐在文官一側,默然無聲。這時,張鶴鳴想起二十八年前努爾哈赤進京朝貢的一幕。努爾哈赤與自己夜半談話的慷慨陳詞,以及他機警地識破李成梁五門出殯的花招……在張鶴鳴的心目中,努爾哈赤是個有膽有識,雄才大略,而有抱負的異族英雄。努爾哈赤的揭竿而起,也是大明朝昏庸,李成梁之輩欺壓異族所致。對這樣的人,隻有扶植,焉能討伐?想到此處,張禦史驀地站起,陳述道:“出兵征討,實非上策。”
在場的各大臣都以驚異的目光,注視著張鶴鳴。眾人屏住呼吸,隻聽張禦史又神情自若地申述道:“自古用兵非善舉,實不得已而用之。今吾軍屢敗,士氣受挫,應宜整頓兵備,養精蓄銳。眼下局勢,敵氣方盛,吾無隙可乘。依臣之見,如若貿然出關,危險至極。當年盛唐十萬大軍輕率出關,在潼關被安祿山挫敗的教訓,諸位大臣都不會忘記吧?”
高個子兵部尚書聽到這裏,氣得臉色通紅,他道:“不要被努酋嚇破膽!我堂堂大明朝如不出兵,豈不被彼視我好欺?”他捋了捋袖口,習慣性地提了提右衣襟,又道:“我大軍在撫順、清河之敗,實非傷筋動骨,隻不過拔我毫毛一根,張禦史之言,豈不滅我威風,長他人誌氣?”
張禦史站起來還想據理反駁,萬曆皇帝馬上右手一揮,阻止,說:“你們二人不必再爭執,朕主意已定,明日即將下詔征討,以示懲戒。眼下急需薦舉得力將帥,主持遼東軍務。眾卿議議,看誰去為好?”
皇上言畢,殿內嗡嗡之聲盈耳。有的主張用身經百戰的老將,有的薦舉血氣方剛的後生,還有的出於朋黨之利,提議張三李四。正在議論不決,皇上愁眉不展時,忽然殿外一道刺眼的藍光,如閃電似的掠過皇上灰白臉龐,接著隆隆聲傳進大殿,隨之天搖地動,燭光搖曳,一個個文官武將頭重腳輕,有的被看不見的魔力從座上彈起,有的嚇得鑽進椅子底下,有的像宮廷的舞女在地毯上東搖西晃。最叫人驚疑的是皇上竟然像坐滑梯似的,從寶座上滑到禦案下,後背緊托著一隻倒下的蠟台,眨眼間,龍袍被未熄的燭火燃著。
隨行的一幹人等見皇帝身上著了火,都爭搶著前去相救。可是,四根金漆大柱在那裏搖搖欲墜,根本就沒有一個人能走近皇上身邊。一時間宮娥太監們都呼天搶地地大喊救命,大有皇宮傾覆之勢。
片刻之後一切都恢複了平靜,人們清醒過來才恍然大悟,知道方才隻是經曆了一場不小的地震。太監們趕緊將皇上身上的燭火撲滅,將其從禦案下抬出來。隻見萬曆皇帝被嚇得麵頰蠟黃,口吐白沫,大有不省人事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