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號航母(3 / 3)

作戰任務

最初“企業”號被歸類為攻擊型核動力航空母艦(CVAN),但70年代初期美國海軍取消了CVS(反潛型航空母艦)與CVA的區分,航空母艦一律統一為CV,因此該艦編號前麵的CVAN就此被改成CVN。

重要行動

服役35年來,“企業”號為美國海軍立下了諸多“汗馬功勞”,多次被派往敏感地區和衝突地區,應付突發事件。

封鎖古巴行動:

1962年8月古巴導彈危機時,“企業”號曾參與美國海軍封鎖古巴的行動。

海軌行動

1963年5月“企業”號便與核動力巡洋艦“班布裏奇”號、核動力導彈巡洋艦“長堤”號在歐洲地中海組成“全核武力”艦隊,展開了名為“海軌行動”的環遊全球巡航任務,途中無需加油和再補給,曆時64天,總航程3萬多海裏,充分顯示了核動力的巨大續航力,“企業”號的設計和建造由此對美國第二代核動力航空母艦尼米茲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接受訪問

1966年3月15日,應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官小格蘭特·夏普的邀請,蔣介石率領其長子“國防部長”蔣經國及14名陸海空三軍高級官員訪問了停泊在台灣水域的“企業”號航空母艦,在大約4個小時的訪問中,蔣介石參觀了軍艦上的機庫和修理庫,包括生存設備及自動通信設備演示,還觀看了艦隊的飛行表演和火力展示。

意外

1969年1月14日是“企業”號的災難日,它的飛行甲板突然發生火災意外並引爆9枚500磅炸彈,飛行甲板被炸出三個大洞,內部也受創不輕,幸好在數小時搶救後撲滅火勢並自力返航,之後的修複作業耗時3個月。

其他任務

此後,“企業”號還曾參與越戰的空襲行動,並參與1975年的西貢撤退。原先“企業”號長年在西太平洋。

“企業”號航空母艦與印度洋活動,不過在20世紀90年代便調至大西洋艦隊。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到恐怖分子猛烈攻擊時,“企業”號正準備結束在中東的巡航返國,不過立刻被留在當地,並參與了日後阿富汗戰爭的“持久自由”作戰行動。

預定退役

這艘顛簸半生的“企業”號預定在2013年除役,被新世代核動力航空母艦CVNX的第一艘取代,屆時“企業”號已在海上奔馳了52年。

發展變化

“企業”號服役以來,先後進行過多項改裝和大修,其中,主要改進為武備和電子部分。這些改裝使其反艦、反潛、防空乃至戰術協調方麵都有了明顯改善。“企業”號比起常規動力航空母艦來,塊頭大了許多。最初企業號的方形艦島裝有四麵SPS-32/33 3D頻率相控陣雷達的平板式固定天線,前後左右各一麵,而艦橋頂上則有一個造型相當特殊的圓錐狀結構,裝有電子戰設施。不過上述電子係統都不容易維修,因此在1979~1982年的改裝工程中,這些都被拆除了,改換SPS-48C 3D雷達。“企業”號原本預定要裝置MK-10導彈發射器以使用中程防空導彈,但是預算不足,隻先預留安裝空間。6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認為航空母艦不需要區域防空導彈係統,於是“企業”號便加裝兩座MK-25 BPDMS。

這艘功勳輝煌、曾破天荒地接受羅斯福總統與英國海軍嘉獎表揚的CV-6“企業”號在1947年退出現役,1958年拆解,未能作為紀念艦永久保存實在令人遺憾。當時“‘企業’號保存協會”曾努力設法保存這艘航空母艦,但由於無法募到足夠款項而作罷。接著他們與美國海軍達成協議,準許美國海軍拆解“企業”號,交換條件除了將“企業”號上一些部件交給“‘企業’號保存協會”之外,美國海軍還必須將當時正在籌劃的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企業號”,這就是現役CVN-65“企業”號的由來。關於“企業”號的中英文翻譯,尚存在著一定爭議:綽號“大E”的“Enterprise”雖然習慣上在中文環境中被翻譯為“企業號”,但根據英美海軍過去慣於使用各種美德作為作戰船艦命名的習性,也有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進取”號或“勇往”號才是這艘航母應該使用的正確翻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