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島之戰打響(2 / 3)

在這種險惡的環境當中,第1師的陸戰隊員們一步一步地向機場推進。他們砍開叢林,跳進沼澤,涉水渡過了激流,在比人頭還高的茅草中掙紮著前進。各單位之間都喪失了聯絡,也拉不成一條直線,幾乎像是無目的的漫遊。

他們一邊走一邊喊,或是一邊罵,看見一點影子,馬上就開槍射擊,這無疑是告訴敵人自己的位置。幸好沒有遇上日本人,否則他們將會遭到巨大損失。

在一支海軍登陸部隊的警衛下,約有1700名日本海軍工兵一直在簡易機場上施工,這時他們已倉促向西撤退。

入夜,渾身被雨水淋濕的美陸戰隊士兵越過一道道突然漲起的河流,然後開始構築工事。

這是一個陰森森的夜晚,充斥著各種稀奇古怪的聲音:林鳥的淒鳴聲,野豬的呼嚕聲,陸棲蟹爬行時的沙沙聲和吸血的蚊子無休止的嗡嗡聲。但是,敵人卻杳無動靜。

翌日早晨,第1陸戰隊差不多未遇抵抗就奪取了機場,這對於美軍來說,真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戰利品:不僅有一座完備的軍用簡易機場,而且還有很深的地下掩蔽部、發電廠、氧氣廠、無線電台、一條通往海濱的道路和各種卸運補給物資的設備。

為紀念在中途島上空戰死的美軍飛行英雄亨德森少校,美軍將這座叢林機場命名為“亨德森機場”。

在這裏,陸戰隊士兵發現許多日軍丟棄的軍服、步槍、蚊帳以及大量發黴的大米,可見他們潰逃時是何等的驚慌失措。

兩天之內,範德格裏夫特的陸戰隊幾乎占領了為保衛瓜島所必需的全部高地和河道。

這樣,瓜島和圖拉吉島均掌握在美軍之手。

慘烈的島嶼爭奪戰在美軍開始登陸後不久,日本海軍第8艦隊司令三川海軍中將收到了來自兩島的告急電文。

發自瓜島的電文說:“我軍遭到美國登陸部隊攻擊,現正撤入叢林。”

圖拉吉島上發出的最後一份告急電文是:“敵軍銳不可當,我軍誓死堅守陣地;願武運長久。”

日軍大本營獲悉美軍登陸瓜島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取消印度洋的破交戰,派遣聯合艦隊主力(第2、第3航母艦隊)支援東南太平洋作戰;現駐東南太平洋的第4艦隊、第8艦隊及海軍第11航空艦隊統編為“東南方麵部隊”,由第11航空艦隊司令官統一指揮,並立即展開攻擊;駐拉包爾的陸軍第17集團軍在實施預定的莫爾茲比港進攻戰的同時,速將散布各地的部隊集中於拉包爾,與海軍協同,奪回瓜島和圖拉吉島。

8月7日下午,日軍第8艦隊的7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從拉包爾起航,向瓜島方向駛去,準備趁著夜色掩護,襲擊盟軍的運輸船隻。

8月7日至9日,從拉包爾起飛的日軍岸基航空兵對美軍艦隊連續實施攻擊,遭到美軍艦載機和防空炮火的猛烈攔截。日軍損失36架飛機;美軍損失12架飛機,1艘運輸艦重傷報廢,1艘驅逐艦沉沒。

日軍的空中攻擊雖未給美軍艦隊造成重大損失,但為了避免進一步的傷亡,美軍航母艦隊於8月8日下午向南退避,放棄了對登陸部隊和正在卸載的運輸艦隊的掩護,從而為日軍第8艦隊的夜襲提供了條件。

8月8日夜,日本第8艦隊司令三川海軍中將帶領他的艦隊到達瓜島附近海域。

三川在他的旗艦“鳥海”號上,正在分析偵察機發回的三份敵情報告。這三份敵情報告是:第一,美軍運輸船、艘,被日機轟炸起火,火光很大;第二,在圖吉拉島和瓜島附近,停泊著一些運輸船;第三,在美軍登陸場西麵有美軍的巡洋艦活動,數量不明。三川認為:前兩份情報對艦隊沒有什麼威脅,反而報出了美軍運輸船隊的位置,有利於艦隊尋找攻擊目標;對第三份情報必須高度重視。美軍的巡洋艦是對日本艦隊的重大威脅,在攻擊美軍的運輸船隊之前,必須首先消滅其巡洋艦。

隨即,三川發出了戰鬥警報,並命令艦隊向美軍的巡洋艦撲去。

三川所發現的美軍巡洋艦,是由附屬澳大利亞海軍中隊的英國軍官、海軍少將克拉奇利爵士率領的一支巡邏艦隊,艦隊擁有6艘巡洋艦,巡洋艦的前麵是兩艘護衛的驅逐艦,左右兩側各有1艘雷達驅逐艦。克拉奇利奉命在“狹口”海峽的西麵迎擊敵人。

當克拉奇利的艦隊駛達薩沃島和瓜島之間的海峽時,日本人首先發現了對方。

三川立即下達了“總攻擊”的命令。幾分鍾之內,“堪培拉”號巡洋艦就成了一艘烈火熊熊的破船,“芝加哥”號巡洋艦的艦首也被炸毀。巡洋艦“阿斯托裏亞”號和“昆西”號上燃起了衝天大火,成為沉沒在“鐵底海灣”的美國戰艦中的第一批受難者。美巡洋艦“文森斯”號雖然凶猛還擊,擊中了日巡洋艦“衣笠”號,但是,自己也立即被敵方擊沉。

經過半小時的戰鬥,盟軍方麵有4艘巡洋艦被擊沉;打死、淹死或被鯊魚吞噬的官兵達1270人,傷員超過700人,此外,還有1艘巡洋艦和1艘驅逐艦遭到重創。這次海戰,史稱“薩沃島海戰”,也叫“第一次所羅門海戰”,是瓜島之戰中美軍的一次慘敗。

在三川與美軍巡邏艦隊交戰時,美軍的運輸補給船的大部分物資還沒有卸下來。本來,重創了美軍巡邏艦隊後,三川完全可以立即攻擊美軍的運輸補給船隊,使登陸的美軍失去補給,在瓜島難以堅持下去。但是,三川卻沒有這樣做,這是他犯下的一個重大錯誤。

釜底抽薪,這是戰勝敵人的一個絕妙戰法,而當時的戰場形勢又給了三川運用這一戰法的極有利的時機,可是三川卻沒能抓住這個時機。戰後,史學家們評論說,如果當時三川全力攻擊美軍的運輸補給船隊,美軍的這次遠征就將陷入極大的困境,而瓜島之戰的曆史、甚至整個太平洋戰爭的曆史,都有可能重寫。

8月8日夜的海戰,使美軍的海上掩護力量大為削弱,為避免運輸艦隊遭到日本艦隊襲擊,特納將軍命令運輸船隊迅速開往新喀裏多尼亞。

次日,當美海軍陸戰隊士兵從“亨德森”機場來到海灘時,隻見眼前一片藍色而平靜的海洋,戰艦、補給船隻全無影蹤,他們不由得驚恐萬分。當時參戰的一位美國士兵在日記中寫道:“現在一切隻有靠我們自己了,誰也不知道這種情況將持續多久。敵人的增援部隊可以源源不斷地開來,並可以隨心所欲地從陸上、海上和空中向我們發起攻擊。”

為對付必然要到來的日本人的進攻,範德格裏夫特將軍連續發出了幾道命令:

一、把海灘上的所有補給物資都運入島內隱藏起來,以防日軍飛機和艦炮火力破壞。

二、在機場四周建立起一個防禦圈,修好跑道,以待美軍的戰鬥機前來援助。

三、由於美國艦隊已經撤離,分析日軍將從海上發起主攻,因此命令部隊立即築好工事並布置好防禦力量。

四、把坦克和炮隊集結在防區中央,以便對防禦區周圍任何一個既定目標實施粉碎性轟擊。

五、把90毫米高射炮陣地布置在機場西北,而在機場正北設置了半履帶式的75毫米炮陣地。這樣,一旦需要,就能迅速開入海灘上的既設陣地。

逃到密林深處的日軍並沒有放下武器,相反,他們對美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報複。

8月12日夜間,美軍一支26人的巡邏隊在馬塔尼考河附近登陸後遭到了伏擊,並被隱蔽的機槍射倒。據3位幸存者所述,十幾個負傷的美國士兵都慘死在日本人的軍刀之下,無論傷兵如何求饒,都不能逃脫被亂刀砍死的厄運。日本人每殺死一個負傷的陸戰隊員,都發出一陣令人陰森森的冷笑。

這種虐殺,在瓜島上開了一個慘無人道的先例。美軍陸戰隊士兵被敵人的行徑激怒了,他們決心以牙還牙。

日本首相東條英機得知美軍在瓜島登陸的消息後,認為隻有通過登陸才能奪回瓜島。而他又認為,在島上作戰陸軍要比海軍有優勢,因此,他通知日海軍,把對地麵作戰的指揮權移交給陸軍。

日陸軍第17集團軍軍長百武中將受權指揮地麵作戰後,在拉包爾認真研究了瓜島的形勢,他估計瓜島上的美軍隻有2000人(而實際上有7000人),隻要有6000人就足以奪回瓜島。但他當時能夠動用的兵力不到1000人,他就準備用這1000人去完成這項任務。

為彌補兵力的不足,百武中將決定選擇一個最優秀的指揮官擔任這項任務。他選中了一木大佐。

身材不高的一木,不僅有熱帶叢林地作戰的指揮經驗,而且殘忍成性,具有十足的武士道精神。像許多日軍軍官一樣,在他的身上也害著一種“勝利病”。對於此次登陸瓜島奪回機場,他認為是輕而易舉,完全沉浸在自己虛構的神話裏。

真是天遂人意。8月18日夜,一木率領部隊分乘6艘驅逐艦進入鐵底灣,順利地在美軍防線東麵的太午岬附近登陸,登陸時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登陸後,一木派出一個由34人組成的偵察小隊向西偵察前進。怡巧,瓜島上的美軍也派出一支偵察小隊向東偵察,兩支偵察小隊於8月19日午後遭遇。

登陸時的順利使日軍偵察小隊放鬆了警惕,在受到美軍突然伏擊時,日軍偵察小隊被當場擊斃31人,隻有3人僥幸逃脫。

美軍發現,被擊斃的日軍與島上殘存的日軍有很大不同,這些人胡子刮得很幹淨,服裝比較新,衣袋和文件包裏裝著地圖、密碼和日記,地圖上標繪著美海軍陸戰隊的一部分陣地。

美軍偵察兵立即將這些情況報告給範德格裏夫特將軍。聽過偵察兵的彙報,範德格裏夫特馬上召開作戰會議。

在作戰會議上,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毫無疑問,一批日軍登陸部隊已經上島。日軍偵察兵將距機場東麵兩公裏的特納魯河都標了出來,說明他們重點進攻的目標是美軍的東線陣地。他們的目的可能是攻占機場或擊毀機場上的飛機。

範德格裏夫特將軍作出決定,第1團連夜進入東線陣地加強工事,史密斯上尉的戰鬥機中隊立即起飛,搜尋敵主力部隊可能集結的地區,裝甲兵營則做好充分準備,保持機動支援各條戰線。

“盡快行動吧,讓日本人嚐嚐我們子彈的味道!”範德格裏夫特將軍將拳頭用力一揮。

參加會議的指揮官們風馳電掣般回到部隊,立即開始了各項準備。

波羅克中校率領的陸戰隊第1團進入東線陣地後,於20日午夜完成了防禦部署。

淡淡的月光下,一木大佐的部隊穿過茂密的植物,悄悄抵達特納魯河西岸的一座沙堤旁。這是一條寬約40米的沙堤,幾乎橫貫特納魯河。一木大佐想經過這座天然橋梁,衝向對岸美軍陣地。

借著月光,一木大佐看到東岸的美軍陣地上拉著一道長長的鐵絲網,沒有看到美軍守衛人員;側耳細聽,沒有異常動靜。一木心裏不禁樂了,他以為,美軍沒有派人警戒。他似乎感到,偷襲已經成功了一半。

可是,一木沒有想到,就在對岸的密林裏,埋伏著的美軍已經彈上膛、刀出鞘。

21日淩晨,一木發出了進攻的命令。

日軍士兵迅速從隱蔽位置跳出來,沿沙堤向對岸衝去。他們頭上纏著白布條,手上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在月光下明晃晃地排成一片,潮水般湧上沙堤。

跑在最前麵的是各中、小隊隊長,軍官們光著膀子,舉著指揮刀,率先衝過特納魯河口。

日軍的一舉一動,被潛伏在對岸的陸戰第1團團長波羅克中校看得清清楚楚。

波羅克中校提醒部下,不要著急,讓敵人靠近些再打,沒有命令不許開槍。

他看到日軍分前後兩撥向沙堤接近,命令配置在陣地上的37毫米口徑火炮的炮手瞄準沙堤中間,待第一撥日軍通過後立即炸毀沙堤,切斷第一撥敵人的退路,並且不讓第二撥繼續通過。

300名日軍敢死隊員衝上沙堤,前麵的軍官見沒有遇到抵抗,大聲催促後麵加快腳步。後續部隊跟著湧出椰林,塞滿整個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