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 第三章 或令吾等昂揚(下)(2 / 3)

側翼的內置電熱炮平滑移出,蓄能過程中的色彩斑斕宣告了攻擊的開始!

電熱炮

電熱炮的原理完全不同於上述兩種電磁炮,其結構也有多種形式。最簡單的一種是采用一般的炮管,管內設置有接到等離子體燃燒器上的電極,燃燒器安裝在炮後膛的末端。當等離子體燃燒器兩極間加上高壓時,會產生一道電弧,使放在兩極間的等離子體生成材料(如聚乙烯)蒸發。蒸發後的材料變成過熱的高壓等離子體,從而使彈丸加速。

第四艦團魚群的噴灑的水泡紛紛擾擾浸漫了第二艦團的隊列空間。

水泡朵朵碎裂後的結構包裹著第二艦團的外置武器係統,多艙體連接艙室,電路板,潤滑油及相關不可名狀的細屑垃圾橫亙在第四艦團更猛烈的打擊空檔之中。

第四艦團魚群的細密鱗片片片張開,現身其下的血肉是開始初加速的重接炮。

重接炮

重接炮是一種多級加速的無接觸電磁發射裝置,沒有炮管,但要求彈丸在進入重接炮之前應有一定的初速度。其結構和工作原理是利用兩個矩形線圈上下分置,之間有間隙,長方形的“炮彈”在兩個矩形線圈產生的磁場中受到強磁場力的作用,穿過間隙在其中加速前進。重接炮是電磁炮的最新發展形式。

重接炮火力覆蓋之後。

第二艦團的數隻脆魚粉身碎骨,神形俱滅。

第二艦團指揮艦中的加百列了然於胸,第四艦團的強行切入,就是為了短時間內釋放最大火力當量,吭掉自己第二艦團的主要戰力。

然,第二艦團從來不白給!

加百列不虛,下令第二艦團的魚群釋放自己的尖牙。

軌道炮

軌道炮(RailGun)是利用軌道電流間相互作用的安培力把彈丸發射出去。

它由兩條平行的長直導軌組成,導軌間放置一質量較小的滑塊作為彈丸。當兩軌接入電源時,強大的電流從一導軌流入,經滑塊從另一導軌流回時,在兩導軌平麵間產生強磁場,通電流的滑塊在安培力的作用下,彈丸會以很大的速度(理論上可以到達亞光速)射出,這就是軌道炮的發射原理。

第二艦團的反擊很快在排列兩排,成密集陣型的第四艦團身上取得巨大戰果。

第四艦團的魚群趾高氣揚的殺意,隨著不斷艦毀魚亡的發生,不可避免的進入邊際衰減模式。

兩撥魚群猛烈的互相撕咬,在這艦隊級別的對戰中。

組織策劃,周密部署,戰略機動全部成為了多餘的累贅。

魚群在用盡自己全部的生命力撕扯著敵對方的血與肉。

很短時間內,對射的雙方戰損比很快各自達到50%。

屠戮本性的開啟下,還是讓血與骨都湮滅在這至死方休的歡愉中吧!

然。

美索不達米亞慫了,開始呈圓形收縮。

圓形。

此陣型主要用以在被包圍時的最後防禦或包圍,全艦隊以圓心旋轉,一直保持翼側麵齊射,轟擊來衝陣的敵人,使敵人難以瞄準和應付不斷變化的陣型,而自己方則可以避免過多傷亡!

但是這對艦隊指揮官和各位艦長的駕船技術要求可以說是最高的。在敵人難以重創己方艦隊之時,乘機逃離戰場,使敵人無法集中追擊,一旦有機會就反擊或反殲!

但是第二艦團真的不白給,教科書般的應對,拉的長長的細線開始變更為更大的圓形。

最終,希望圓環套圓環的把第四艦團包裹在中心,環射火力下,一舉殲滅。

伊厄科特爾看著第二艦團急速變陣過程中拉的長長的細線,可以想象到加百列欲求全殲第四艦團而後快。

隻有伊厄科特爾清楚第四艦團的目的,就是讓讓第二艦呈環形包圍自己,然後。

釋放微波射線發射器!

微波射線發射器

定向能武器包括激光武器,微波射線發射器和粒子束加速器。

與傳統常規武器用動能或化學能(或兩者兼有)摧毀目標不同,定向能武器破壞或摧毀目標是通過對目標施加能量——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的光子或粒子達到目的。

目標躲避武器攻擊的能力在定向能武器麵前顯著降低。

當高能激光束的“飛行時間”以微秒計算時,一個以4倍音速運動的目標無論怎麼機動都沒有用。在激光束“發射”並擊中目標所用的時間內,目標移動的距離可能不超過10厘米。

盡管高能激光武器受重力和大氣阻力的影響不明顯,但在宇宙環境中,由於受到宇宙輻射,星辰碎屑和其它互相作用力等因素的影響,激光束會產生發散和膨脹,為此會增大激光的輸出功率,達到兆瓦級的中紅外高能化學殺傷效果。

這種殺傷效果,彈指間,第二艦團灰飛煙滅。

第四艦團開始調式數據,準備膨脹次聲波武器,畢其功於一役!

就在此刻,交戰雙方都感受到了戰場環境的變化。

“警告,警告,出現行星際物質亂流!”

“警告,警告,出現行星際物質亂流!”

第二艦團及第四艦團內部的警告同時響起。

行星際物質亂流猶如平靜海域中突然出現的逆流,拉扯著兩個向心交戰的艦團愈行愈遠,天各一邊!

除了光,太陽也不斷的放射出電子流(等離子),也就是所謂的太陽風。

這條微粒子流的速度為每小時150萬公裏,在太陽係內創造出稀薄的大氣層(太陽圈),範圍至少達到100天文單位(日球層頂),這就是行星際物質。

太陽的黑子周期和頻繁的閃焰、日冕物質拋射在太陽圈內造成的幹擾,產生了太空氣候。

伴隨太陽自轉而轉動的磁場在行星際物質中所產生的太陽圈電流片,是太陽係內最大的結構。

宇宙線是來自太陽係外的,太陽圈屏障著太陽係,行星的磁場也為行星自身提供了一些保護。宇宙線在星際物質內的密度和太陽磁場周期的強度變動有關,因此宇宙線在太陽係內的變動幅度究竟是多少,仍然是未知的。

行星際物質至少在在兩個盤狀區域內聚集成宇宙塵。第一個區域是黃道塵雲,位於內太陽係,並且是黃道光的起因。它們可能是小行星帶內的天體和行星相互撞擊所產生的。第二個區域大約伸展在10-40天文單位的範圍內,可能是柯伊伯帶內的天體在相似的互相撞擊下產生的。

行星際物質的滾動洋流猶如海洋上騰空升起的季風,呼扇著莫名不可言狀的阻力,將第二艦團和第四艦團推出彼此交彙的現在。

此時此刻的倆隻艦團,像是奮力向著瀑布頂峰逆流而上的鯉魚躍龍門,不甘命運的擺布,要完成自己生死對決的羈絆。

已經行將離別的兩個艦隊,還不斷用交織的射擊見證著雙方的藕斷絲連。

殊不知,在平靜的逆流洋麵下,無聲的東西已然存在。

聖哉!聖哉!聖哉!

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後永在的全能者!

時空彎曲中的漣漪已經無聲溢出,氤氳的波紋伴隨著空洞宇宙背景下的無聲散播開來。

像是在純黑幕牆上描繪的滾橋一般,構築出漸漸浮出洋麵的引力波支撐。

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

引力被認為是時空彎曲的一種效應。這種彎曲時因為質量的存在而導致。

通常而言,在一個給定的體積內,包含的質量越大,那麼在這個體積邊界處所導致的時空曲率越大。

當一個有質量的物體在時空當中運動的時候,曲率變化反應了這些物體的位置變化。

在某些特定環境之下,加速物體能夠對這個曲率產生變化,並且能夠以波的形式向外以光速傳播。這種傳播現象被稱之為引力波。

所以,被這洋流打斷搏殺的第二艦團和第四艦團作為觀察者,同時檢測到了引力波的出現。

當一個引力波通過一個觀測者的時候,因為應變(strain)效應,觀測者就會發現時候時空被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