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厄科特爾置身於美索不達米亞第四艦團指揮艦中,此刻正高高遊弋在黑夜伸展的陰影所形成的盤旋華蓋之上,從那兒他竭盡所能四處打量。
日球層頂:太陽圈可以分為兩個區域,太陽風傳遞的最大距離大約在95天文單位,也就是冥王星軌道的三倍之處。此處是終端震波的邊緣,也就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相互碰撞與衝激之處。
從日鞘到彗尾,以及後者肩上,地平線另外一側,遠離太陽圈外圍的日球層頂,接著他從天極到天極橫向觀察。
他不敢稍許久留,匆匆忙忙筆直下行,飛進大氣圈的最高層,輕輕鬆鬆,蜿蜒曲折地穿過純淨透明的空氣,他那繞來繞去的飛行線路,出沒在數不勝數的群星中間。
雖然他們遠看是閃閃發光的星星,但近在咫尺卻像是別的世界,或者他們看起來好像是別的世界,或者幸福的群島,就像那些赫斯帕裏亞花園,千古流芳,帶來好運的田野,片片森林,道道姹紫嫣紅的河穀,多麼幸福的島嶼。
但他沒有停下來打聽誰住在那裏,群星上空金色的太陽就像那光芒燦爛的天堂吸引著他的眼睛。
太陽風在此處減速、凝聚並且變得更加紛亂,形成一個巨大的卵形結構,也就是所謂的日鞘,外觀和表現得像是彗尾,在朝向恒星風的方向向外繼續延伸約40天文單位,但是反方向的尾端則延伸數倍於此距離。太陽圈的外緣是日球層頂,此處是太陽風最後的終止之處,外麵即是恒星際空間。
他一拐彎,改變方向,劃過平靜的蒼穹飛向那裏,但是,上升或者下降,或者要水平飛行多遠,難以判斷,這取決於地球是否在宇宙的中心。
在那裏,遠離的偉大天體遠遠散發光輝,以至於密密匝匝的粗野星座與他的威嚴眼睛保持著應有的距離,每當他們按照節奏挪動他們繁星的舞步,他們在計算年月日的長度,把他們各自不同的快速運轉要麼主動轉向他那萬物歡呼的燈盞。
要麼因為他的磁波而被動旋轉。
他漸漸把溫暖送進宇宙,盡管看不見,但卻讓萬年輕輕地穿透每個星座的內部,甚至還將無從察覺的力量投射到蒼穹的底部。
他發光的位置設計安排得如此令人驚歎。
太陽圈外緣的形狀和形式很可能受到與星際物質相互作用的流體動力學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在南端占優勢的太陽磁場的影響;例如,它形狀在北半球比南半球多擴展了9個天文單位(大約15億公裏)。在日球層頂之外,在大約230天文單位處,存在著弓激波,它是當太陽在銀河係中穿行時產生的。
美索不達米亞艦團降落在哪兒,仿佛一個斑點,也許天文學家通過它的玻璃光學望遠鏡從來沒有在太陽的明亮天體上見過這個黑子。
他發現這是一個明亮的地方,妙不可言,無論地球上的金屬還是寶石,相去天淵。
這個地方各不相同,然而相同是處處充滿燦爛的光亮,就像帶著火苗的鐵塊紅彤彤發光。
如果說像金屬,部分好像黃金,部分好像光亮的白銀,如果說像寶石,大部分是紅玉或者黃玉,紅寶石或者貴橄欖石等等。
如同科技大牧首胸牌上十二塊閃閃發光的寶石,與其說在什麼地方見過,倒不如說常常出自想象,那種寶石,或像那樣的寶石,科技牧首中的哲學家們徒勞地如此長時間尋找,雖然他們憑借他們精湛的技能能縛住圓滑易變的赫爾墨斯。
從海裏招來解除綁縛,外形多變的老邁普羅蒂斯,要從幹餾釜蒸餾得到他的原形,然而最終還是徒勞。
當如此遠離我們的太陽,煉金術士之王,隻要神奇地一點,加上地球濕氣的配方,他就能在這兒的黑暗中創造無數的珍寶,要麼他們色彩斑斕,要麼它們效果奇妙,那時,如果這兒的原野和土地吐出靈丹妙藥,江河之中流淌著可以飲用的黃金。有何怪哉?
內太陽係
內太陽係在傳統上是類地行星和小行星帶區域的名稱,主要是由矽酸鹽和金屬組成的。這個區域擠在靠近太陽的範圍內,半徑還比木星與土星之間的距離還短。
內行星四顆內行星或是類地行星的特點是高密度、由岩石構成、隻有少量或沒有衛星,也沒有環係統。它們由高熔點的礦物,像是矽酸鹽類的礦物,組成表麵固體的地殼和半流質的地幔,以及鐵、鎳構成的金屬核心所組成。
四顆中的三顆(金星、地球、和火星)有實質的大氣層,全部都有撞擊坑和地質構造的表麵特征(地塹和火山等)。
內行星容易和比地球更接近太陽的內側行星(水星和金星)混淆。行星運行在一個平麵,朝著一個方向。
當她正午時分的光線,來自天上赤道,直接照在頭頂的時候,魔鬼注視著在這兒遇到的新鮮事情,他沒有頭暈目眩,他的眼睛能眺望得又遠又廣,這裏,完全沒有遮擋視線的障礙,除了十足的陽光,沒有陰暗,現在,當光線依然直線向上照射時,從不透明的天體那兒沒有圓圓的陰影落下,在任何地方,空氣都不會如此澄澈,以至於他的視線能夠達到遙遠的目標,借此他馬上看見一個光明天使站在他的視野之中。
盡管第二艦團沉默無聲,但!伊厄科特爾可以看見艦團的首領加百利正在指揮艦中和自己對視。
此時此刻,伊厄科特爾啟動了攻擊指令!
加百列沉默的盯著全景顯示屏上出現的第四艦團美索不達米亞的的新月紋章。
它顯露了自己的崢嶸,呈寶塔形向著自己的艦團狼奔蝕突過來。
這是燕型攻擊陣型。是一種以艦船的性能,主要是速度的優勢和駕駛技術的優勢。全艦隊以燕型,就是寶塔型這樣單層或者連續幾層,保持好陣型,以高速衝入敵陣。
這種衝擊陣型上來就意味著第四艦團準備衝擊撕裂第二艦團的陣型。
第四艦團前主炮和側弦的射角已經全部抵近最佳位置,然而它們無聲的靜默著,似乎在等待另一個完美的時機,屆時炮火喧天,一擊斃命!
第四艦團這種陣型優勢在於全艦隊的每艘的每門炮幾乎都全派上用上,而且一旦對方亂了陣腳,幾乎可以達到包圍全殲的效果!
但是缺點是,這種陣型一旦對手有備而來,就很容易被反殲,因為衝擊的初期是挨著敵方炮火網強行並線!
加百列命令第二艦團開始斜線布陣
斜線,此陣型機動性強,火力較為集中,防禦性好,轉換陣型方便,前後火力均衡適中,幾乎一直可以翼側炮火攻擊敵人。
第二艦團開始側翼齊射。
無可計數的外置電磁炮炮台開始拋射物理動能,於無聲的宇宙中閃爍蛇舌燈焰的虛幻至密。
電磁炮是利用電磁發射技術製成的一種先進動能殺傷武器。與傳統大炮將火藥燃氣壓力作用於彈丸不同,電磁炮是利用電磁係統中電磁場產生的洛倫茲力來對金屬炮彈進行加速,使其達到打擊目標所需的動能,與傳統的火藥推動的大炮,電磁炮可大大提高彈丸的速度和射程。
電磁炮利用電磁力沿導軌發射炮彈的武器。它主要由能源、加速器、開關三部分組成。能源通常采用可蓄存10~100兆焦耳能量的裝置。當前實驗用的能源有蓄電池組、磁通壓縮裝置、單極發電機,其中單極發電機是最有前途的能源。
加速器是把電磁能量轉換成炮彈動能,使炮彈達到高速的裝置。主要有:使用低壓直流單極發電機供電的軌道炮加速器和離散或連續線圈結構的同軸同步加速器兩大類。開關是接通能源和加速器的裝置,能在幾毫秒之內把兆安級電流引進加速器中,其中的一種是由兩根銅軌和一個可在其中滑動的滑塊組成。
第二艦團斜線陣的缺陷在於,因為射距有限,所以側翼的火力不夠強。
數輪側射下來,電磁炮彈隻在第四艦團魚群的鱗片上泛起沒有侵徹力的點點光波。
可能是早已預料到了電磁炮屬於輕型炮種,射擊傷害不高。
所以美索不達米亞第四艦團閑庭信步,於炮火亂流中披荊斬棘。
事實上,他們因為已經擾亂了第二艦團的陣形,而開始變更為豎型。
此陣型最單調的陣型,優點在於側麵火力集中。
在第二艦團燃燒的焰火襯托下,第四艦團的豎型的魚群轉換為連續的兩排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