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棄嬰(1)(1 / 1)

第一節初春的長安,熱鬧非凡。盡管連年以來戰亂不斷,卻絲毫沒有影響百姓的過節的氣氛。就連在遠離長安城百裏之外的一戶農家也貼上了大紅的對聯,過春節對於農民來說,難得的清閑。

夕陽西下,依山臨水的農戶家裏冒出嫋嫋的炊煙。頭發花白的農夫林中牽著一頭白色的母牛慢慢地朝家走去,與繁華的京城相比,這裏更多了些寧靜。林中把母牛栓到牛棚中,急急地推門入。兒子多年前戰死沙場,隻有林中與老伴齊氏相伴渡日,日子清平卻倒也過得去。

林中一進門卻見年過花甲的齊氏懷裏抱著一個嬰兒,桌子上放著一個金黃色的包裹。多年以來林中為了遠離繁華,淡忘喪子之痛才會和齊氏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平靜度日,這嬰兒究竟從何而來?

齊氏一見林中回來,小聲地說道:“早上你剛剛出家不久我就在門口看到這個嬰兒,旁邊有一個包裹和一封信。”在遠離京城的不毛不之地,有嬰兒和書信,無疑是棄嬰了。

林中連忙打開包裹一看,嚇得大氣都不敢出,隻見包裹內盡是金黃色的金條。林中乃是一介農夫,那裏見過如此多的金子。他顫抖著打開信,隻見上麵寫道:務必養好嬰兒,隻等她八歲時我來領走,隨上黃金百兩,以示感謝。

林中仔細地看了看包裹,驚恐地看著不知所措的齊氏,一時間竟不知道要如何。在當時,唯一能有金黃綢緞的地方隻有一個,那便是皇宮。看著齊氏懷中的嬰兒,一雙清澈的小眼不停地眨動著,看樣子不過出生數個月而已。

齊氏見老者半天不說話,連忙問道:“老頭子,信上說什麼來著?“

齊氏苦笑著搖了搖頭道:“讓我們把孩子帶好,八歲時自會有人來領。”

齊氏一聽,笑道:“反正我們膝下無子,不如好好把她帶大便是了。”

林中眼睛一亮突然想到什麼,他連忙抓起桌上的黃色布帶扔進火爐,沉聲道:“此事萬萬不可對外人說起。”說完,抄起鐵鍬在爐膛旁邊挖了個坑將黃金埋到地下。

齊氏一見,奇怪地問道:“好好的布袋你燒了幹什麼?”

林中驚恐地道:“你還不知道麼?這綢緞隻有皇宮裏才有。”

老太婆一聽,嚇得大氣都不敢出。皇宮裏的綢緞出現在這荒山野林,事情蹊蹺得讓人害怕。兩個從未見過世麵的農民竟然一時間不知道如何是好。

半晌,林中沉聲道:“你快去弄些牛奶過來,想必這小兒早就餓壞了。”

齊氏一聽,連忙拿了個瓷碗朝著牛棚奔去。

說來奇怪,繈褓中的嬰兒也不哭鬧。有奶便喝,喝了便睡。縱然是半夜醒來也沒有絲毫的聲音。林中暗暗著急,心想這樣的孩子,八成是弱智。

齊氏卻也不管,眼見孩子十分乖巧。更是喜歡得不得了,隻要孩子一醒就到牛棚中擠奶給她喝,嬰兒更是來者不拒絕,老太婆擠多少她便喝多少。一個月下來,竟然長了兩寸多長。

眼見孩子一天天長大,母牛的奶水嚴重不足。林中幹脆把不到兩個月的小牛買了,給嬰兒買了些粗布做衣服。如此一來,沒有了牛犢與她搶奶喝小丫頭自然是衣食無憂。身子竟然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一天比一天高了。

不到一年的時間,小家夥竟然能自己扶著牆走路了。隻看得齊氏眼淚直掉,不停地感歎小家夥命運之苦,自己卻能在艱苦的環境中健康地成長。大凡苦命之人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艱苦條件下活著的人,永遠都有坎坷的命運,這話是林中說的,因為他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林中隻希望小丫頭以後的路不要太坎坷,隻求她身上曾經包裹著的綢緞能給她帶來光明的前途。

平靜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戰亂已經平熄兩年。小丫頭已經四歲多了,她長得比一般的孩子要快,身材也十分的壯實。唯一讓老者擔心的是,小丫頭從進家門的時候就從未哭過一聲。哪怕是在肚子餓或者受了委屈的時候頂多隻是皺皺眉頭而已。

小丫頭五歲的時候,已經很懂事了。齊氏在喂牛的時候她經常幫忙把院子裏的青草抱到牛棚裏去,隻看得老太婆高興得隻流眼淚。

每次吃飯的時候,她竟然學著齊氏的樣子給林中夾菜。林中一見暗暗稱奇,從來沒有人教過她,沒有想到她竟然無師自通,顯然是個不一般的小孩。

齊氏對林中說道:“想來她已經五歲了,你得給她取個名字才對,若不然讓日後長大了也個名字都沒有。”

林中想了想對齊氏道:“既然在我們家長大,就跟我們姓林好了,想來這娃兒從來未曾哭過,就叫她林笑吧。”

齊氏一聽,點頭道:“好名字,就叫林笑。”

林笑七歲的時候,老林中找來些舊書。在農閑的時候教她認字,原本在林中認為的弱智兒童,竟然是個神童。所有的文字,隻要林中教過一次,她必然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