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引蛇出洞(1 / 2)

兵法上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這是條行軍打仗的金科玉律。

此次紅軍的長沙戰役計劃,也暗合了這句話的要義。很多紅軍指揮員都沒有想到中央會做出如此膽大包天的決定,有多大力氣,幹多重的活,攻占長沙、解放湖南,對紅軍來說,無異於讓一個十歲小孩舉起一百公斤的啞鈴。

這是一個瘋狂的計劃!

紅軍內部都是這個樣子,國民黨這邊就更加想不到他們即將迎來一個消滅對手的極佳機會,而且這個機會還是人家親自送上門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蔣介石沒有想到,國民黨沒有想到,國軍數十萬將士都沒有想到,紅軍會大舉在湖南用兵!

攻打長沙?除非腦子進水了!

事實上,人家腦子並沒有進水,而是著火了,著的還是漫天大火。

因為沒有料到,所以沒有準備,故不但沒有抓住機會,還差點輸掉了挑戰!

幾千年前,左丘明同誌就告訴大家“奉不可失,敵不可縱。縱敵,患生;違天,不詳”。人家老天也給你好處,你居然不收,你不給他老人家麵子,那他也會不給你麵子!

老天爺給了國民黨這樣一個禮物,卻被人家忽視了,所以不詳來臨,幾十年之後,他將禮物轉贈給共產黨,他們高高興興地收下了這份厚禮。

這就是區別。能不能成功,就在於你善不善於發現並抓住機會。

進過周密的分析論證,賀龍等人擬定了作戰計劃,戰術要點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引蛇出洞和關門打狗相結合。

駐守常德的是與紅軍打過多次交道的第九軍,雖然曾經被二軍團打成了三級殘廢,但人家怎麼說也是一個軍的編製,是兩萬多人,不是雞鴨,不是說消滅就消滅的,況且第九軍還有堅固的常德城作掩護,二軍團缺少重武器,想敲掉烏龜殼,難度還是有點大。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將魯滌平*出常德,在野戰中將其消滅。

問題在於,怎麼就魯滌平誘出常德,讓人家出城去送死,又不是請客吃飯,憑什麼聽你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想把他誘出城來,就得讓他知道出城有好處,而且這個好處要大,大到他不再考慮其中的風險。

對於一個新上任的一把手來說,沒有比立功受獎更具誘惑性的東西了!

賀龍決定投其所好,送給魯軍長一次立功的機會。

賀龍的部署是這樣的,二軍團主力隱蔽過江,白天休息,晚上趕路,盡快到小浮山設伏。

再讓鄧紹良戰刀肯另外一個營的官兵,偽裝成傷兵,在小浮山的一個山洞中休養,裝做在上次圍剿中被打散的樣子。

最後,賀龍讓常德地下黨同誌向常德的反動民團送情報,說在小浮山裏發現了紅軍的一批殘兵,很好的一個立功的機會。

為什麼不直接將假消息送給第九軍的魯大人呢?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隻要反動民團在小浮山受挫,自然會請常德城的第九軍支援。

而且,由他他們自己人報告,事情的可信度要高上很多,更能保證我方情報人員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