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離去後一個月,盲目樂觀的頭腦發熱的缺根弦的左傾冒險家們搗鼓出了一個驚天方案——攻占長沙。
方案基於的現狀是:第一、紅二軍團進攻武漢之後,國民黨受到“沉重打擊”,已成“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這是推翻反動的國民政府的最佳時機,千萬不要給敵人留喘息的機會。
第二、二軍團順利攻擊武漢,給敵人沉重打擊,表明我軍已具備攻打大城市的能力,打攻堅戰不是問題。
第三,隨著紅軍反圍剿的勝利,紅軍聲望如日中天,全國人民的革命積極性得到空前提高,全國性的革命*已經來臨。曆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此時不出,更待何時?
方案的要點是:第一,以中央紅軍之紅一、紅三軍團為攻擊主力,從井岡山西進,攻占萍鄉、瀏陽,最後一舉拿下長沙;第二,紅二軍團南下,進攻常德,牽製湖南國軍主力,為中央紅軍製造機會;第三,徐向前的紅四軍走出鄂豫皖,牽製湖北國軍南下增援。
這個計劃看似完美,隻要牽製住兩湖的國軍,長沙一空虛,兵強馬壯的紅軍要拿下長沙,真的是小菜一碟!
事實上,這是一個漏洞百出,經不起推敲的作戰計劃。
首先,戰役基於的前提太過幼稚,國民黨蔣介石在武漢市吃了虧,但還不至於受驚過度,不可終日,更談不上從此一蹶不振,人家力量強著呢其次,國軍不是傻瓜,他可不會按照你的設計,湖北的國軍不南下,湖南的國軍主力要去支援常德,其他省份的國軍傻乎乎的看熱鬧……
第三,紅軍真的具備打攻堅戰的能力了嗎?二軍團的戰刀營真的可以代表全國紅軍的整體實力嗎?長沙真的能一舉拿下嗎?要是打成拉鋸戰怎麼辦?有沒有足夠的糧彈補給?
最後,全國性革命*之說真的成立嗎?按照冒險家的設想,戰鬥一旦打響,人民群眾,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會造反動派的反,迎接紅軍。真的會這樣嗎?
至少,他們認為一定會這樣,他們已經陶醉在未來的勝利中很久了。
這是一種盲目樂觀的一廂情願,堪稱史上第一冒險計劃。這的做到了空前,但未必絕後。真正將一廂情願發揮到極致的,並不是中國人。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摧毀美國的太平洋艦隊,製定了中途島計劃,這是一個圍點打援的方案,將美國艦隊引誘致預定的伏擊圈,然後畢其功於一役。
在考慮戰鬥損失的時候,開始是航母一沉一傷,後來改為兩航母受傷,過了一會有改成一條受傷,最後變成整個聯合艦隊去逛了一圈人家的後花園,啥事也沒有!
戰鬥的結果大出日本人的意料:美國人的艦隊並沒有被摧毀,反倒日本人把家當給敗了一半!從此,過上了等著人家上門來打的日子。
看來,日本人研究中國的時候,並沒有關注過紅軍的長沙之戰,或者關注了也認為是中國人沒本事,反正從來沒有把它當過教材。
中央的長沙大冒險計劃炮製出來之後,立即下發給井岡山、鄂豫皖、湘鄂西(洪湖)三個蘇區,指示他們在一個星期之內,做好一切戰鬥準備。
紅二軍團再次召開作戰會議。會上,卓立秋傳達了中央關於長沙戰役的決定,要求二軍團做好戰鬥準備,配合中央紅軍,攻下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