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稀裏糊塗地忙活了一夜,折損了好些人馬,卻沒有逮到半個紅軍,全做無用功了。
紅軍不可能跑多遠,因為很快在這一地區集結了大量國軍,但紅軍偏偏小時的無影無蹤,這可奇了怪了?
他們到底跑什麼地方去了呢?在插翅難飛的包圍圈中,為什麼共軍能夠一次有一次的逃脫?
一定有古怪!
在打掃戰場的同時,聯合指揮部命令仔細搜查每一寸土地,尋找線索,一定要找到共軍的蹤跡。
因為段德昌事前將所有發現的溶洞入口都做了仔細的偽裝,一般人不走到跟前,基本發現不了溶洞的存在。國軍好幾次搜山,都沒有發現溶洞。
曆史從來不是按照某個人物的設計而發展,它總是伴隨著各種意外。我們應該感謝這些意外,因為曆史因它們而豐富多彩。
一個搜山的國軍士兵,因為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以至於精神恍惚,工作起來沒精打采,搖搖晃晃的,不小心絆到一根藤條,摔倒了。他滾下一個小斜坡,在滾進前方陡坡跟前的灌木叢中。
這個士兵頭破血流,痛的嗷嗷直叫,精神一下子清醒了很多。他罵了幾句國罵,同時一節一節地爬起來。
咦?這有個山洞,洞口還有腳印!一定有人走過!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士兵大聲歡呼。
這樣,段德昌與敵周旋的一*寶,就此暴露在國軍麵前。
國軍的三個軍長得到這條重要情報,臉上露出了原來如此的表情,三個人一合計,立即派人對小浮山進行地毯式搜索,務必找到所有溶洞出口!
找到一個封死一個,共軍躲在裏邊,那就憋死他;要是不在山洞裏邊,就讓他再也鑽不了洞!
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國軍大張旗鼓地搜山,段德昌通過偵察兵發現了這一新情報。
這是要把自己往死路上*啊!段德昌心裏恨恨。
為了不至於被困死,段德昌命令紅軍一律走出溶洞,但這一道命令並沒有挽救所有的紅軍,有一小部分永遠沒有走出來!
段德昌利用黑夜作掩護,召集紅六軍全體將士,這時候,部隊減員嚴重,還能戰鬥的總共三千五百多人,傷亡一千多人(其中七百多人陣亡)。
這一次反圍剿,紅六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他們挽救了紅二軍團主力,犧牲是值得的,是光榮的!
但犧牲還沒有結束,因為小浮山裏還有近十萬國民黨軍隊,其中一隻還是他們最精銳的第十八軍!
國軍在小浮山,每前進一段距離,就要構築一道封鎖線,這樣不斷收縮兵力,不斷擠壓紅六軍的有效活動範圍。
在敵人沒有發現溶洞之前,紅六軍對於國軍的封鎖還是得心應手的。隨著國軍堵死山洞,紅六軍的形勢一下子嚴峻起來。
一定要跳出敵人的封鎖線,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同敵人做靈活的鬥爭!
段德昌集合部隊,利用黑夜的掩護,進行大規模的轉移,集中優勢兵力,突破國軍的封鎖。
鑒於上次對自己人開槍的教訓,天黑後,國軍就不在出動,而是龜縮在封鎖線上的據點和碉堡裏。
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就是夜間國軍的寫照,隻要不讓紅軍突破包圍圈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