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自己也可以如此,所以在這一點上優勢並不大。
其實想造反的,是運糧的民夫,而不是軍隊,在這個時代,運糧完全靠挑,走路完全靠跑的年代。肩負著大軍糧草任務的民夫。是最難受的,更何況這次征伐高句麗是外線作戰,補給線漫長無比,很多運糧的農夫在缺糧少食的情景下,比被流放還慘。畢竟流放有目的地,沿途還有夥食供應。
而這些民夫吃的要自己帶,穿的要自己縫,病了也隻好硬挺,挺不過也隻好路邊埋了。
尤其是這次征伐大軍幾十萬,人吃馬嚼每一粒糧食都是民夫運過去的。想象能不辛苦嗎?
當然了,楊玄感在這其中更是不斷地作祟,用黴變的替換掉新糧,或者故意扣住不發,你想軍隊和民夫都在一條路上,楊玄感這一鬧騰,軍隊供應不上了,自然不會等死,也就隻好用刀槍征發點民夫的糧食,故此,這筆帳,楊玄感也是占了不少的。
偏偏事情就是這麼荒唐,始作俑者居然舉起為民請命的旗幟造反,而響應的卻是被他迫害的,曆史就是這麼荒唐!
不過從軍人的角度來講,楊廣征伐高句麗未嚐沒有道理,高句麗在大隋朝建國後,屢次進犯,先皇帝曾經不止一次地警告過,任何一個政府都不會做看自己的國土和自民遭受入侵,當然了賣國的例外。
從這個角度講,無論是前線的軍人,還是在座的軍人心思都是一致的,那就是堅決把高句麗打爛!這和前世裏教科書上麵說的楊廣為了麵子而征伐不同,任何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都不會坐視敵國的入侵,從這一點上,楊玄感在此刻造反,那就是不得軍心的。
故此司徒青雲決定討逆,眾軍士才立刻追隨,大夥都從心裏恨透了這家夥,你早不造反,晚不造反,偏偏在大軍即將取勝的前一刻造反,而且意圖一舉餓死前線奮勇廝殺的同胞,這也太狠了。
不客氣地講,這就是屬於賣國賊那一類的!
故此這些兵丁整訓下來,那也是兢兢業業,整個軍營變成了一大個的訓練場,新近征兆進來的這兩千壯丁被打散,分配到各個軍伍中進行訓練,各級軍官也都很盡力。
畢竟這支隊伍的班底,是禦林軍出身,訓練上還是有一套的,隻不過司徒青雲知道,他們恐怕沒有時間完成整套長達半年的訓練了,按照玄天宮傳來的消息,逆賊楊玄感正朝洛陽逼來,再有兩天,最多在有三天,前鋒就會和自己接觸。
如果憑借著這隻剛剛入營的雜牌軍,恐怕會在戰場上一哄而散。
這行軍打仗,可不是趕集放羊,憑借著人多一哄而上就可以取勝的,在這冷兵器時代,能不能取勝更決定於陣型穩不穩定,各部的配合能否協調。
而這些無一不是需要大量練習的,看著操場上這些連左右都分不清楚的“撞丁”司徒青雲微微搖了搖頭,誰說走隊列是現代軍人的專利?
在這冷兵器時代,打仗基本靠陣型的年代裏,最最基本的就是走隊列!誰要是走得不齊,軍官直接就是一棍子抽下去,好在這些壯丁也是五大三粗,倒是不至於傷筋動骨。
看來,讓這樣的軍隊和賊軍對陣,有些不現實了。
不過如果一仗沒打就撤退,對士氣的傷害可就太大了,搞不好日後這支軍隊見到敵人就會跑,畢竟第一次他們就跑出了經驗啊。
所以,據城而守是必然的了,隻要自己不出城,憑借著三千兵力,他至少能在此消耗對方三天,這還是對方不計代價地攻城。
爾憑借玄天宮傳來的情報應經證實,楊玄感所部不過八千人不到,能夠用來攻城的精銳不足兩千。
聽司徒青雲計算了半晌,李長雲心中大定,自己這次運氣不錯,看來不會殉國自殺了,當下滿心歡欣的告辭而去。
剩下的時間裏,司徒青雲開始檢查武器,他隨身帶的割鹿刀那是不離身的,不過戰陣之上,還是一長兵刃為主,大槊乃是禦林軍的製式武器,造價不菲,威力巨大。
尤其是組成戰陣之後,簡直可以說所向無敵。
司徒青雲親自舞弄過,不但非常和手,而且充滿了彈性,普通刀劍砍上不過是一道白印,根本無法損傷,如果捅入人體,隻需要一震屍體就可以彈開,實在是殺人的利器。如果不是這東西體積太大,司徒青雲都打算自己隨身背著了。
當然了,這東西造價不菲,沒有三五年之工,根本就打造不出來,所以在鐵匠鋪中是買不到的,好在自己的禦林軍護衛幾乎人手一支,由此可見其精銳。
司徒青雲身為主將,在這幾千人中那是要親自領兵衝鋒的,以他的這個級別,和當前的情景,如果他躲在後麵,隻怕隊伍會一哄而散。
所以,如何讓這柄兵器更有威力,就是他所要考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