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韜光養晦,以退為進(5)(1 / 3)

傳說,有兩個人偶然遇見了普賢菩薩,菩薩教授他們釀酒之法,叫他們選取端陽那天成熟、飽滿的大米,用冰雪初融時高山飛瀑、流泉的水珠調和了,再注入千年紫砂土燒製成的陶甕,最後用初夏第一張沐浴朝陽的新荷裹緊,密閉七七四十九天,直到淩晨雞叫三遍後方可啟封。

這兩個人牢記菩薩的秘方,曆盡千辛萬苦,跋涉千山萬水,風餐露宿,胼手胝足地找齊了所有必需的材料,把夢想和期待一起調和密封,然後潛心等候著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多麼漫長的守護啊。當第49天姍姍到來時,即將開甕的美酒使兩個人興奮得整夜都不能入睡,他們徹夜都豎起耳朵準備聆聽雞鳴的聲音。終於,遠遠地,傳來了第一聲雞啼,悠長而高亢。又過了很久很久,依稀響起了第二聲,緩慢而低沉。等啊等啊,第三遍雞啼怎麼來得那麼慢,它什麼時候才會響起啊?其中一個再也按捺不住了,他放棄了再忍耐,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陶甕,但結果卻讓他驚呆了……

裏麵僅僅是一汪水,混濁,發黃,像醋一樣酸,又仿佛破膽一般苦,還有一股難聞的怪味。怎麼會這樣?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即使加上他所有的跺腳、自責和歎息。最後,他隻有失望地將這汪水倒掉。

另外一個人,雖然心中的欲望像一把野火熊熊燃燒,燒烤得他好幾次都想伸手掀開甕蓋,但剛要伸手,他卻咬緊牙關挺住了,直到第三聲雞啼響徹雲霄,東方一輪紅日冉冉升起……啊,多麼清澈甘甜、沁人心脾的瓊漿玉液啊!

欲望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沒有了欲望就沒有了動力,如死水一般。然而,要想成功就必須很好的運用自己的欲望,而不能被它所控製。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別,往往不是智商和能力的差別,而是韌性和耐心的差別,是內心欲望克製程度的差別。

15.相信自己

一個老和尚在寺廟後麵種了一大片玉米。

一個顆粒飽滿的玉米心想:“收獲那天,老和尚肯定先摘我,因為我是今年長得最好的玉米!”

可是收獲的那天,老和尚並沒有把它摘走。

“明天,明天他一定會把我摘走。”最好的玉米自我安慰著。

第二天,老和尚又收走了其他玉米,可唯獨沒有摘這個玉米。“明天,老和尚一定會把我摘走!”最好的玉米仍然自我安慰著。

可老和尚依然沒有來摘它。

一天又一天過去了,玉米已經開始絕望了,原來飽滿的顆粒變得幹癟堅硬,整個身體像要炸裂一般,它準備和玉米稈一起爛在地裏了。

可就在這時,老和尚來了,一邊摘下它,一邊說:“這可是今年最好的玉米,用它作種子,明年肯定能種出更棒的玉米!”

這則小故事告訴我們,隻要自己真有實力,就要耐得住寂寞,在遭受冷遇的時候,以平和的心態繼續努力,而不是怨天尤人,或因此垂頭喪氣、委靡不振。也就是說,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就是自信。自信的人永遠不會為外界的環境所困擾,因為他知道,一千個人有一千種觀點,別人的觀點並不一定就是對的。

一位禪師為了啟發門徒,給徒弟一塊石頭,叫他去蔬菜市場,並且試著賣掉。這塊石頭很好看。師父說:“不要賣掉它,隻是試著賣掉它。注意觀察,多問一些人,然後隻要告訴我在蔬菜市場它能賣多少錢。”

徒弟去了菜市場。在這裏,許多人看著石頭想:它可以作很好的小擺設,我們的孩子可以玩,或者我們也可以把它當作稱菜用的秤砣。於是他們出的價隻不過是幾個小硬幣。徒弟回去後說:“它最多隻能賣到幾個硬幣。”

師父說:“現在你去黃金市場,問問那兒的人。但還是不要賣掉它,光問問價。”從黃金市場回來,這個門徒很高興,說:“這些人太棒了。他們樂意出到1000塊錢。”師父說:“現在你去珠寶商那兒,但不要賣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