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陰陽眼長在她的臉上,配上頭頂的禿斑,更叫人驚異。
隻聽她冷然一笑:“別跟我擺你們羽門的‘引頸式’,也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是誰。”
“我知道你是當年名傳江湖的‘小骨頭’,也知道你那一把骨頭有多鋒利。”
“但、放下那孩子,你走。”
卻奴這才聽出,那人要的是自己。
他心中有些怕,低下頭,生怕自己會給肩胛他添亂。
――如果他也煩了,不再理自己,那自己……
可他眼盯著地上,隻見地上那狹長的巷道裏一道窄長的陽光。突然的,那陽光兩邊冒出許多影子。那是一個個人影,隻見半身,可影子的身形都極驃悍可怖。它們一個接一個,像一道影浪一樣的漫住了陽光,大野龍蛇般地在這長安城僻巷中升起,一直向後延伸。
卻奴扭頭向後看去,隻見地上,夾著巷道兩邊的牆頭,升起一個個穿著白麻衣服的漢子,他們個個粗頭亂服,怕不有好幾十人,像草莽間突然漫出的龍蛇。
肩胛似終於認出,沉聲道:
“長樂王座下,高雞泊諸義士,為何要為難一個孩子?”
“孩子?”
那女子一掠長發,發際間,麵孔一現。
“因為他父親在時,殺我弟弟時,他也不過是個孩子。”
肩胛忽有所悟,盯著那女子:
“竇線娘?”
那女子尖利一笑:“不錯,竇線娘。”
“沒想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
肩胛的聲音裏已含著歎息,“長林豐草長樂王,高雞泊中掀風浪。一朝亂世風雲起,大野龍蛇漫天漲――竇建德是你父親吧?”
“竇建德?”
――這個名字卻奴也知道。
其時開唐未久,市井坊裏間,無論小民耆老,茶舍酒肆,最喜歡閑話的就是隋末喪亂間,唐還未一統天下時,那漫布天下的大野龍蛇。
而竇建德,於中又算得一個最最了不起的英雄。
關於他的傳說,還有幾句歌謠,那是“南山豆,綠油油;耕也由牛,食也由牛;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傳說中竇建德前身本是南天牛王山下的一頭天牛,因誤食仙豆過多,轉世托生,卻生在了“竇”家。
他是貝州漳南人,家裏世代務農。年少時,信重然諾,喜俠節,材力絕人。當時有同鄉人喪親,貧不得葬,竇建德正在驅牛耕田,聞之歎息,當即解牛送給喪家變賣以用做喪事。
一時間鄉黨異之――所以說竇建德可謂成名於一牛。
他雄偉有力,善使兵器。當時曾有山東知名響馬夜劫其家,鄉裏人人閉戶,不敢相助。建德立身戶下,響馬入,即擊殺三人。餘者不敢進,請還三人之屍,建德閉門說:“可扔繩係取。”
繩子扔進,他即自縛於腰,讓外麵盜賊拽出。一出來就躍起捉刀,複殺數人,一人得退數十響馬,由此名震河北之地。
到得隋末年間,天下板蕩,他起義於高雞泊。敗郭絢,破楊義臣,殺張金秤,自號“長樂王”。
當時另有上穀豪強王須彌自號“漫天王”,手下有魏刀兒,綽號“曆山飛”,剽掠民間,銳不可擋。
這兩王之戰,“長樂王”大破“漫天王”,如何一把金山刀斬卻“曆山飛”,說起來可是最最好聽的一段故事。
竇建德為人性格簡素,寬以待人,不喜女色,與妻子曹可兒貧賤夫妻,卻不離不棄,極為河北百姓喜愛。他破聊城時,得隋宮女千餘人,俱放之還家。這一德政到今為人稱道。他為人又極講義氣,秦王李世民討王世充,獨他他提兵往救,可惜兵敗於虎牢關,最後受縛於牛口穀。
當時俗諺說:“豆入牛口,勢不得久。”――竇建德果然就是在牛口穀束手被縛的。所以俗諺說他“生也由牛,死也由牛”。
卻奴因為“豆”與“牛”這段趣聞,知道竇建德已好久。這些話他從街坊市井聽來,常羨慕那時人那麼悍勇豐沛的生命力。這時重聞這個名字,不由大大的關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