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古皆複,自其然而生。自上古以來,就有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之說,不論其真假,或是後人泛泛而想,這也是古人探索自然變化的量解。古人有著對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渴望,他們執著的追求,似乎要解開這個神秘莫測的自然大地。
上古時,伏羲演八卦,道出天理,其後,炎、黃至顓頊,對於天道和自然的解意就更為豐富了,更越來越多的借助這自然的力量,達到了人類無法想象的地步。人類對力量的追求從此已是無止無境。但是,人性因為貪婪,也讓邪惡滋生。共工一怒,撞斷天柱;蚩尤奴心,屠戮噬血。人們開始為了私利而不斷的廝殺……
自然力量的神奇,吸引著無數人們的向往。從夏啟至商湯,人們的釋義就層出不窮,逐漸的出現了對自然變化解釋的分歧。人們善用,卻是多方麵的變化。殷商時期,“天道”就已經成為人類追求的虛無縹緲的東西了,人們有太多的欲望,麵對著生老病死的痛苦折磨,他們想象追求長生不老的境界,以達到與宇宙同生。
至此,世間對這種境界的追求產生了諸多歧義,對世間的“天道”也開始有了微妙的變化。西周時期,人們開始撇開上古的精神束縛,對天道、自然的演化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當然,作為後人的我們,不管誰說得在理,誰釋義的更全麵,那都不重要了,因為古人的智慧和他們那種不懈追求的精神已經得到了升華。自此,從“天道”、“自然”慢慢地演化出了世間萬般論述。
到了東周初,人們對“自然”的理解因時代的變遷和地域的變動,出現了更多的看法和理解。因為如此,人開始公開地爭論,各執己見。這就是諸子百家對天道的爭議,後人稱之為“百家爭鳴”。
到了秦朝,始皇帝任用法家言說治理天下,漢初卻是以道家言論治理天下,而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正式登上政治舞台,成為諸子百家之首。自然,天下儒生居多。雖是如此,天下也並不是儒家的天下,百家的後裔依舊各持己家之說,遊曆天下,自成派係。除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諸子百家門人遍及四海,修習自然之法,暢談人生侃侃大論。
東漢時期,佛家從天竺傳入中國,由於其言說甚得政治家的讚許,故而,在諸子百家中留了一席之地。而後百家的發展,卻是形成了儒、道、佛三家為首,百家為輔的形式。百家後人相互學習,相互融合,便形成了一種異而善社會體係。
------題外話------
這部小說沒有修飾的太多,也並不是要炫耀或者點綴些什麼,隻是讀了些諸子百家的言論,心有感悟。我也知道,文筆不足,不足矣行天下,總之,盡我力,將這段傳奇故事敘述清楚吧。諸子百家,齊鳴綻放,我獨秀一枝,不為爭雄,隻訴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