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山鞭沒了,秦始皇難過了好長時間,他心想:趕山鞭確確實實法力巨大,這說明觀世音菩薩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就一定真的有神仙,一定有“不死之藥”。
盧生卜了一卦,告訴秦始皇:施“美人計”盜取趕山鞭的正是東海老龍王敖廣的大太子敖甲。
秦始皇惱羞成怒,咆哮如雷:敖廣、敖甲,你們等著。朕尋到神仙,求得“不死之藥”,成了神仙之後,再找你們算賬。
東海龍宮三太子敖丙得觀世音菩薩收聚屍、筋、魂魄,精心調煉,元神歸位,康複如初。五百年期滿,觀世音菩薩命敖丙回東海龍宮與父母團聚。
敖丙感觀世音菩薩再造之恩,甘心情願侍衛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恩準敖丙每三年回東海龍宮省親一次。
敖甲回到東海龍宮之時,恰逢敖丙省親,兄弟相見,驚喜交加,相擁而泣。
敖廣仔細看了看趕山鞭,心想:趕山鞭是用觀世音菩薩的頭發絲兒編織成的,應當物歸原主。他將趕山鞭交給了敖丙,命他呈還觀世音菩薩。
敖甲回到東海龍宮的第三天,通天教主就找上門來了,他要求敖廣立即叫敖甲拜自己為師。敖廣隻好再遣敖甲隨通天教主到碧遊宮修煉。好在,碧遊宮距東海龍宮不遠,通天教主管束又不甚嚴,敖甲可以經常回水晶宮看看。
徐福,別名徐市,字君房。齊郡黃縣(今山東省煙台龍口市)人,鬼穀子先生的關門弟子。博學多才,武藝精湛。
——————
注:另一說,徐福是瑯琊(今江蘇贛榆)人。
——————
公元前219年,四十歲的秦始皇第一次巡視東部海疆。在芝罘島(今山東省煙台市芝罘島),經盧生引薦,徐福見到了秦始皇。
徐福言之鑿鑿的奏稱: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就在東海之上。臣在師父鬼穀子先生之處見到過瀛洲島主,島主贈給師父一粒仙丹,師父服下之後,立即成仙。臣願為陛下去尋找瀛洲仙島,求取“不死之藥”。望陛下賜渡海船具和送給島主的禮物等。
秦始皇聞言大喜,就像叫花子撿了一個大金元寶似的,立即下旨:封徐福為東海訪仙大夫,著即督辦船具禮品等,擇吉日出海。
敖廣得知秦始皇“封徐福為東海訪仙大夫,尋神仙求藥,成仙之後報複東海龍宮”的消息之後,甚為憂慮,立即召來四太子敖丁,命他負責巡邏嚇阻秦始皇尋神訪仙船隊,但不準傷人。
全部船具、禮品、人員、應用物品等準備就緒,秦始皇與徐福等一起齋戒沐浴,祭拜天地,選定了出海的黃道吉日。
按海邊人的規矩,出遠海時,一定要祭拜龍王爺。秦始皇怨恨東海龍宮,心裏極不情願祭拜老龍王。但是,在人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既然是到東海上尋神訪仙,就一定要祭拜老龍王敖廣,不祭拜是不行的。秦始皇也無可奈何。
公元前218年,陽春三月三,桃花遍地開。在齊郡黃縣北海灘上,高搭拱門、戲台,張燈結彩、鼓樂喧天、供品豐盛、香煙繚繞,隆重祭祀東海龍王。
秦始皇親自主祭,徐福亞祭。
三通鼓罷,徐福率船隊起航了。
徐福的船隊向東行,秦始皇的車隊向東駛。秦始皇站在芝罘島的最高處目送船隊,直到看不見影子了。
秦始皇忒喜歡芝罘島了,他命人在島上刻石立碑,頌揚自己的文治武功。
徐福的船隊在海上航行四個多月了,登上了大小五十多個島嶼,沒有發現一丁點兒神仙的蹤跡,準備的食物亦已用去了大半,再不返航就要中途斷糧了,無可奈何之下隻好返航了。
徐福的船隊,一次比一次準備的時間長;一次比一次準備的物品多;一次比一次出海的時間長;一次比一次航行的遠,海上仙島依然飄渺。
徐福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兒,每一次出海時,船隊的後麵總有一條大鮫魚不遠不近若隱若現的跟著。
公元前211年秋,徐福的船隊正在向東航行,遠遠的望見前麵有一座很大的島子,徐福興奮的下令加速行駛。突然,一直跟在船隊後麵的大鮫魚一下子躥到了船隊的前麵,掀**浪,那浪頭就像小山似的一個跟著一個撲向船頭;“咚,咚……”大鮫魚一下又一下的撞擊徐福的座船,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將船打翻撞沉。徐福害怕了,趕忙給龍王爺的牌位上香磕頭,令隨從往海裏扔供品,可是一點兒用都沒有。徐福覺得:前麵的大島子一定是仙島,大鮫魚因此才阻止船隊前行。他命令船隊:保持航向,繼續前進。浪頭越來越高越來越大,大鮫魚越來越重越來越急的撞擊徐福的座船。很明顯,大鮫魚的意圖就是要阻止船隊前行;如果船隊硬要繼續前行,他就要搞沉船隊。座船上的所有的人都給徐福跪下了,其它的船都掛起了信號旗要求返航。座船上的人一起給徐福“梆、梆……”的磕頭,懇求他下令返航。徐福被迫無奈,隻好命令船隊返航。
秦始皇多次派官員斥責、催促徐福,措辭越來越嚴厲,口氣越來越硬。徐福心想:訪仙求藥絕非易事。看起來,下一次出海再尋不來“不死之藥”,就要大禍臨頭了。自己要趕快謀一條退路才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