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武當山敖甲修煉(2 / 2)

第二天天剛亮,敖甲就帶著家什進山了,“哢嚓、哢嚓……”砍倒了兩棵碗口粗的鬆樹,用繩子一拴拖了回去。老道士一見,樂了:“師弟呀,砍柴不是砍樹。你要到山裏去尋找死樹、幹樹枝,把它砍成段兒。活樹不能砍,砍回來還要放好長時間,幹了以後才能燒的。”敖甲覺得自己不懂的不會的東西太多了,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老道士叫來了原來砍柴的道士,讓他帶著敖甲進山學習砍柴。

砍柴可不像想的那樣容易,死樹、幹樹枝不是滿山滿坡的,越砍越少,越走越遠。

敖甲發現,每刮一次大風,就會吹斷一些樹,吹折許多樹枝,過一段時間,這些斷樹、樹枝等就成了幹柴。他從中受到啟發,每次砍夠一擔柴後,就再砍一些鮮樹枝或不成材的樹,放在哪兒曬幹,這樣就省得滿山滿坡的跑了。

敖甲每天砍完柴之後,就幫著師兄弟們幹些雜活,和師兄弟門一起修道練功。他在師兄弟中有很好的人緣。

真武大帝原來認為敖甲身為東海龍宮大太子,上寵下敬、養尊處優的,本不想收他做弟子,但礙於老龍王敖廣的麵子,才應允下來。真武大帝一直在暗暗的觀察敖甲,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敖甲越來越有好感了。

——————

東周時,老子轉世為周都一個小吏,閑暇時研究道德。

尹喜,字文公,號文史先生,甘肅天水人。他自幼研讀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他原是周朝楚康王的大夫,見天下將亂,便辭大夫之職,自請任函穀關令,藏身微職,堅持修道。

周敬王四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發生了嚴重的內亂。老子見周朝開始衰敗了,就辭官離開周都。

七月十一日晚,尹喜像往常一樣仰觀天象,突然發現有一道祥瑞紫光,其長萬裏,形如飛龍,由東向西而來,他料知一定有聖人到來。

七月十二日,尹喜安排屬下清掃道路、夾道焚香,自己衣冠楚楚的站立關前等候。過了不大一會兒,老子就駕著一輛青牛薄板車來到了關前。尹喜一看,噢,聖人到了。他急忙上前深施一禮,堅請老子到自己的官舍歇息。老子見尹喜是誠心誠意的,就答應了。

尹喜恭恭敬敬的扶老子上坐,然後倒身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口稱師父。老子仔細的觀察了一番尹喜,見他確有道根,與自己亦有師徒之緣,就收他做了徒弟。

老子住在尹喜家裏,尹喜像小學生尊敬老先生一樣尊敬他,像侍奉自己的父母一樣侍奉他,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滿一百天時,尹喜托疾辭官,齋戒沐浴,專心向老子學道。

一天,老子對尹喜說,自己就要歸隱山林了。尹喜懇求老子勉為其難將自己的聖智著書,以惠後世,流芳千古。老子就著了五千言的《道德經》以授尹喜。

第二天,老子倒騎青牛,悠然而去。

尹喜拋家舍業,帶著《道德經》來到了武當山,按老子所授之法,潛心精修。

——————

飛雨飄雪,花開花落,日月時光,彈指之間。敖甲砍柴已滿三年之期,真武大帝傳下法旨:弟子敖甲,砍柴三年。天地靈氣,日月精華。性情臻熟,體魄強健。賜寶珠一顆,增其法力五千年。著其與尹喜同修,以致功德圓滿。

敖甲大喜,叩領法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