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敖甲義助老黿精(1 / 2)

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秦國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起一個多民族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定都鹹陽。秦王嬴政(別名:趙政、祖龍。)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了以前的三皇五帝,應該有一個宏大響亮的“尊號”。大臣們議定的“尊號”,他不滿意。他覺得:稱皇稱帝都不足以宣示自己的功勳、不足以彰顯自己的偉大。自己是前無古人的,自己是天下第一位皇帝,因之自稱“始皇帝”——秦始皇。

秦始皇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便開始憧憬不老不死,真的是做了皇帝想成仙,千方百計的尋求長生不老之術。

方士盧生稟告秦始皇:東海之上有一座蓬萊仙山,山上住著擁有“不死之藥”的神仙,可派人乘船出海尋找蓬萊仙山,向神仙求取“不死之藥”。秦始皇信以為真,就讓盧生率船隊出海尋找蓬萊仙山,求取“不死之藥”。

盧生出海回來之後,稟告秦始皇,雖然沒有找到“不死之藥”,卻得到了一本“仙書”,書上寫著一則讖語:****也。秦始皇大驚,思來想去認定,“胡”是指北方的“匈奴(時稱‘匈奴’為‘胡’)”。他決定:派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以絕亡秦之患;修築萬裏長城,以防胡人南侵。

秦始皇從全國征調了近一百萬民夫(占當時全國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用一塊塊巨石修築長城。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基本上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搬運巨石十分艱難,工程進展非常緩慢,經常發生傷亡事故,真的是又苦又累又危險,民夫們苦不堪言,叫苦連天。

觀世音菩薩聽到了民夫們的叫苦聲,慈悲心大發,她化作一個善良的民婦來到了工地上,剪下自己的一束頭發,送給拉運巨石的民夫每人一根,告訴他們把頭發係在拉運巨石的繩索上,這樣拉起來就輕鬆多了。民夫們不相信,觀世音菩薩叫他們試一試。民夫就將一根頭發係在一條拉運巨石的繩索上,一試:哎呀,一根頭發拉動偌大的一塊巨石竟然輕若無物,太神奇了。這位民婦一定是一位神仙。民夫們趕緊的跪倒磕頭,抬頭一看,民婦現出觀世音菩薩的本象,腳踏祥雲飄然而去。

民夫們用頭發搬運巨石,既輕快又安全,工程進展迅速質量又好,長城提前完工了。

秦始皇接到長城已經建成的奏報,大惑不解,他親自巡視長城,知道了觀世音菩薩送頭發給民夫的事情之後,心想:觀世音菩薩的頭發一定具有神奇的法力,一根頭發就能輕鬆的拉走一塊巨石,如果把這些頭發編成一條鞭子,不就可以趕走一座山麼?於是,他把民夫手中的頭發強行收了上來,自己親自動手編成了一條發鞭。

秦始皇拿著發鞭,乘馬車來到了一座大山跟前。他運足了力氣掄起發鞭對著大山猛抽了一下,“啪!”的一聲鞭響,自己“嗖”的一下子被彈到了空中,那大山“呼~”的向前跑出去十裏多。哈哈,此發鞭果真能趕山驅嶺啊!他突然停止了大笑,低頭一看:不好,自己正從空中快速往下掉!嚇得他手腳亂動亂抓。沒曾想,奇跡發生了。他右手一動,手中的發鞭一舞,身子就飄了起來,鞭子朝哪個方向舞,身子就向哪個方向飄;鞭子向上舞,身子就往上升;鞭子向下晃,身子就緩緩下降。秦始皇覺得:自己的身子輕輕的就像一根羽毛一樣,恍恍然如同神仙一般。嗬嗬,此發鞭真是太神奇了。

秦始皇將發鞭視作珍寶中的珍寶,命名為趕山鞭。他親自掌握趕山鞭,須臾不離身,絕對不允許他人觸摸。

秦始皇心血來潮時,就揮舞著趕山鞭趕大山取樂。他是樂了,卻弄得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敖甲學成要回東海了,他決定原路返回,順便看望一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老朋友們。

老黿精放下了酒杯,不由的又長歎了一口氣。敖甲心想,老叔叔一定有什麼大的心事。“老叔叔,有什麼煩心的事,不妨說出來,說不定我還能幫老叔叔一把。”

“唉~!賢侄,它是這麼一回事。明天,秦始皇要用趕山鞭把龍山趕到洞庭湖裏,湖中我的子孫們和眾水族要遭大難了,湖邊的人們等等也要大禍臨頭了。”

“啊!難道,難道一點辦法都沒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