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木影術(2 / 3)

雖不知章台路這名字,但嚴文也知道柳誠不會坑他,又見眾人高興,他也隻能是點頭應了。

學堂外,眾人齊聲唱起了一首詞謠,隻聽眾人唱的正是章台路。

……

順天府作為大明都城,端是繁華無比,其間有清江橫穿,清江東岸,乃是東山書院之所在,而那清江西岸,卻是順天府煙花河畔。

自學院而出,嚴文一行人搭上小船,便是朝著那“章台”去了。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台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千年前,有儒家大聖歐陽修途經清江岸,後歐聖留下了這千古名篇,故而自此,順天府煙花地便被稱為了章台。金粉樓閣,花船簫鼓,玉欄勾阡,碧瓦朱閣。章台路有大小樂坊六七十座,茶樓百餘間,來此地,嚴文端是開了眼界。

吃茶的、唱曲兒的、拉客的、賣花的,此地人來人往,絡繹不絕。章台雖有勾欄瓦肆,但也有聽曲兒、吃茶的高雅之處,柳誠帶眾人前來,可不是為了那事。

“二弟,這章台仙路有三大名閣,號:棲風堂、怡紅院、校書樓。不知賢弟想去何處?”柳誠從路邊買來了一把折扇,他手搖折扇,故作風流。隻可惜他身材魁梧,扇起來卻沒有半分才子模樣。人來人往,熙熙攘攘,嚴文初來此地,哪裏知道三大名閣的名號,故而他隨口點了一個去處。

“好好好,這校書樓最為高雅,既然賢弟有意,那我們便去校書樓……”柳誠乃是名門之後,他請眾人吃個飯不是難事,微微一笑,他應了聲好。

見柳誠這般大方,眾人紛紛為他叫好,得了眾人誇讚,他也是覺得不虛此行了。

校書樓,賣藝不賣身,乃是大明唐家的產業。“才子風流題書樓,紅袖添香夜讀書”,此話,便是形容校書樓的。一路而去,不到半刻鍾,眾人便到了地方。

章台路中心有一紫竹樓,這兒便是校書樓,校書樓外,有淡淡竹絲之聲不絕於耳。來到此地,嚴文抬眼看去,隻見這校書樓是一座三層樓高的古樸建築。

校書樓外人來人往,文人雅士絡繹不絕,站在這樓前,一副對子卻是映入了他眼中。

上聯是:“歌盡桃花扇底風,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嫋嫋,佳人舞娉婷。”

下聯是:“亭亭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落魄仙人載酒行,細腰掌中輕。”

此對聯工不工整倒是其次,嚴文關注的是底下一個落款,隻見這款上竟寫著:大明唐寅。在華夏時,嚴文最推崇的人物便是唐寅,來到這世界,他可真沒想到會在此地看見“唐寅”名姓。思慮間,他卻是未敢和旁人提及,隻是暗暗將此記在了心裏。

入了校書樓大門,空中一股淡淡花香飄了過來,隻見這校書樓中遍是蘭花、青竹。見眾人入內,校書樓內,片刻便是有人迎上來了。隻見上前這女子身穿文士長衫,一副儒生做派,一望之下,竟無半點風塵顏色。

“小校書,我等要一雅間……”見來人,柳誠先行開了口,隻見他揮扇指向了樓上。

校書樓共分三層,一樓為大廳,乃是喝茶、聽曲兒的敞座。二樓乃是雅間,是供給文人雅士閑話、取樂的地方。三樓乃是存放文人墨寶題詞的書閣,柳誠今日高興,也是不吝嗇銀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