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在塗州地界望眼欲穿,心中還不停地擔心著劉浩宇那邊,現在這種時候,塗州才是真正的上下一心,所有人都是勁往一處使,就害怕在洪總理的接待任務中出現紕漏,那對於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其實不是個個常委不努力,而是塗州的情況就這樣,洪總理是來視察抗洪搶險的,而塗州因為曆年來沒有整修過河道,塗州河段已經破爛不堪,雖然武警官兵和老百姓也都踴躍的抗洪救災,但是卻是在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是在不值得讓洪總理看一看。
你說大家很辛苦,這一次的大洪水席卷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全國一個樣,每一次抗洪搶險的地方,人們都很拚命,都很累,要是比工作,有幾個地方比塗州更淒慘,所有的大堤都是破破爛爛的,沒一段像樣的河道。
你要說唯一的不同,那就是塗州幾次差點決堤,這可不是設了光彩的事,唯獨元江封閉泄洪閘,讓塗州差點無力自救,不得不用半個鵲山縣換來了整個塗州的安全,鵲山縣那些老百姓是唯一值得說一說的。
劉浩宇也是這麼想的,所以劉浩宇驅車趕到了鵲山縣,找到了正在指揮築壩工程的楊光濤等人。
楊光濤等人著急了很多老黨員,吃住都在大壩上,無償的為抗洪救災服務,一方麵是支持劉浩宇的工作,另一方麵則是因為這些大壩真正守護的是他們這些人的親戚朋友,幹活是為自己幹的。
老話說人心齊泰山移,有楊光濤蠱惑起來的近千老黨員,或者是老複員軍人,以他們帶動鵲山縣的青壯,畢竟這些老黨員老軍人,都已經五六十歲了,下麵都有兒孫親屬,以這些人的影響力,鵲山縣的幾乎是發動了六萬多人,在大壩上勞作,這些人都是無償的,因為他們要保護他們的家園,否則洪水泛濫,淹沒的是他們的家園,這種時候沒有人推諉。
鵲山縣現在幾乎是唯一的工作就是抗洪搶險,縣委政府所有的黨員幹部都在大堤上,已經一個多月沒有下壩了,所有的領導幹部也是一樣,哪怕是幹不了體力活,給大家做做飯,洗洗衣服等等,也算是出了一份力。
其中工作最出彩的則是以楊大東這一批剛剛提拔上來的幹部,一來這些人年輕,二來剛被提拔有幹勁,吃住在大壩上,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樣幹活,也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民眾基礎不錯。
劉浩宇來到的時候,圍繞著七個鄉鎮,一百多個點,那就是一個火熱的工地,最少的一個地方也有幾百人,多的達到了數千,是根據大壩的長度和難度分派的人手,再加上從各處調集來的工程機械,幹的事熱火朝天的。
鵲山縣從上到下對劉浩宇都很熟悉,人們對這個用生命守護他們的地委書記還是很尊重的,一路上很多老百姓都和劉浩宇打招呼,不過劉浩宇沒心思玩什麼深入民心,隻是隨口應付著,腳步匆匆的找到了楊光濤。
“劉書記,您怎麼來了,這邊您放心,不用我們說道什麼,咱鵲山縣的老百姓都知道這些大壩的重要性,哪怕是為了自己也絕不會讓劉書記你失望——”楊光濤不知道啥情況,但是不妨礙他給劉浩宇拍胸脯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