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喬布斯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中闡述了自己從年輕時便以“求知若渴,虛懷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句話自我激勵。盡管此言不是喬布斯本人原創,而是源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典雜誌——《全球概覽》。但因為喬布斯用自己神一般的成功人生對其孜孜踐行,這句話幾乎風靡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為當下所有年輕人自省和自勵的哲理名言。
乍一聽這句箴言,如果僅限於書麵求解似乎離現實生活太遙遠了,尤其是針對渴望成功的年輕人。那麼,我們不妨沿著喬布斯對其踐行的人生軌跡去體會其中的真意,相信大家一定會頗有收獲,就像喬布斯當年那樣。
那時,喬布斯考入裏德學院沒多久,從年齡上講可謂是非常年輕。他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也不知道大學如何能幫自己搞清楚人生目標,卻要花費父母的畢生積蓄,所以決定退學。事實上,他並不是不想學習,而是受到對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的強烈求知欲所驅動,所以不想再在無興趣的課程上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對此,當時的教導主任傑克·達德曼曾指出,喬布斯有一顆渴求知識的心,這很讓人感興趣,他拒絕不動腦筋地接受事實,任何事情他都要親自檢驗。也正因如此,在喬布斯停止交學費後,達德曼還是允許他旁聽課程,並可以繼續住在宿舍裏。當然,這次求知轉折隻是點燃喬布斯成功人生的一粒火種。在他後來每一次的成功探索和產品創新中,無一不體現求知欲的可貴與重要。
與求知若渴相比,虛懷若愚似乎令許多人費解。其實,對於這個詞,我們不必苛求於一字一字地解釋。就喬布斯而言,此詞兼有虛懷若穀與大智若愚的綜合含義。他雖然為人處世方麵略顯張狂,但在知識和創新方麵,誠然是一位很謙虛的人。他推崇真正的知識,一生對理想孜孜以求,不斷地學習新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理想主義不是注定要被撞得頭破血流而最終以失敗告終,理想主義也可以成功,隻要你永遠謙虛、努力地汲取真正的知識。不過,對於偉大的成功而言,僅靠虛懷若穀地積累知識還遠遠不夠,因為這隻是通向成功之門的階梯,要想徹底推開成功那扇大門,還需要有大智若愚的攀登行動。縱觀喬布斯的一生,為興趣而輟學、被趕出蘋果後拋售近全部股份、NeXT做得風生水起時卻同意回歸當時幾乎是一團糟的蘋果……哪一件抉擇在當時常人看來不是“foolish”呢?然而,當我們站在喬布斯成功人生的終點回望時,把這些點滴統統串聯起來,誰又會不感慨他這些大智若愚的偉大決定呢?
最後,我們不妨再將目光聚焦到喬布斯提到這句話的場景上。那次斯坦福大學畢業演講中,他說自己初次接觸到這句話時的年齡,應該與當時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年齡相仿。作為一名渴望成功的年輕人,他那時非常喜歡並研讀《全球概覽》,甚至評價其不僅是當年的經典讀物,而且是富有詩意的神奇讀物。他為此還特意解釋了自己如此評價的原因:“那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個人計算機跟桌上出版還沒出現,所有內容都是打字機、剪刀跟拍立得相機做出來的。雜誌內容有點像印在紙上的平麵穀歌,在穀歌出現之前35年就有了:這本雜誌很理想主義,充滿新奇工具與偉大的見解。”不難看出,求知若渴,虛懷若愚在年輕的喬布斯身上體現得多麼明顯。他幾乎是剛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就虛心地、如海綿吸水般涉獵自己喜歡領域的世界動向和前沿知識。這種求知欲望和人生態度,為他未來的成功奠定了關鍵性的基礎。所以,他在演講最後大聲地對年輕人說:“當你們畢業,展開新生活,我也以此(求知若渴,虛懷若愚)祝福你們!”這份祝福與叮嚀,值得我們當下所有的年輕人去銘記、去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