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附講壇生涯50年(16)(3 / 3)

[42]短短一句話便刻畫出康韋爾這個人物來。

[43]霍威爾斯(1837-1920),美國小說家、評論家,美國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曾主編《大西洋月刊》,著文評價當時的作家,代表作有小說《現代實例》、《塞拉斯·拉法姆的發跡》。

[44]美國麻薩諸塞州東北部城鎮,被認為是美國獨立戰爭第一次戰事的發生地。

[45]基督教新教一派的教徒,該派主張成年後始可受洗,受洗者應全身浸入水中。

[46]此次在老康韋爾農家采訪的時間是1915年夏。

[47]約翰·布朗(1800-1859),美國廢奴主義領袖,組織反奴隸製的武裝集團,在襲擊弗吉尼亞的哈珀斯渡口軍火庫戰鬥中受傷被捕,後在絞架就義。

[48]美國康涅狄格州南部港市,耶魯大學所在地。

[49]美國佛蒙特州東南部羅金厄姆鎮所屬村莊。

[50]弗雷德裏克·道格拉斯(1817-1895),美國廢奴及人權運動領袖,黑奴出身,美國內戰時期任林肯總統顧問。著有自傳《弗雷德裏克·道格拉斯的生平與時代》。

[51]約翰尼(Johnnie),是‘約翰’(John)的昵稱。

[52]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東部城市。

[53]皮克特(1825-1875),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部聯邦將領。

[54]設在紐約市的一所免費大學學院,由商人慈善家彼得·庫珀為了“發展科學和藝術”於1859年捐款興建。

[55]見《鑽石寶地》中關於霍威爾斯的介紹即可明白這裏的含意。

[56]指16世紀脫離羅馬天主教的基督教徒。

[57]指星期日對兒童進行宗教教育的學校,大多附設於教堂。

[58]耶路撒冷附近的一個花園,《聖經》中耶穌蒙難的地方。

[59]斯坦利(1841-1904),英國探險家,記者,著有《穿過黑暗大陸》等。

[60]薩特(1803-1880),開拓加利福尼亞的先驅,生於德國,因在其土地上發現黃金而掀起加利福尼亞淘金熱。

[61]《聖經·舊約全書篇名》,此書分上下兩卷。

[62]中世紀的一種撥弦樂器。

[63]在星期日以外平時晚間進行。

[64]向非猶太人傳教的基督教使徒。

[65]早期基督教會的先知、傳教士,曾同使徒保羅一起工作。

[66]作為不信仰上帝的讀者,可以一分為二地看待這樣的事。需要注意的是宗教自有它積極的一麵,比如讓人行善等。上帝是不存在的,信仰隻是一種精神寄托或追求。

[67]愛默生(1803-1882),思想家、散文家、詩人,美國超驗主義運動的主要代表,強調人的價值。阿爾科特(1799-1888),先驗論哲學家,教育改良家。菲利普斯(1811-1884),改革家,廢奴運動領袖。加裏森(1805-1879),廢奴主義者,創辦《解放者》報。泰勒(1825-1878),作家、詩人,以《途中見聞》等著稱。比徹(1813-1887),美國廢奴運動領袖。其餘人物待考。

[68]多以慈善事業為目的,定期集中做縫紉活。

[69]朗費羅(1807-1882),美國著名詩人。

[70]霍姆斯(1809-1894),美國醫師,幽默作家,作品有《早餐桌上的霸主》等。

[71]大概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72]大概是有錢人居住的地方。

[73]記者。此詞帶有戲謔取笑的含義。

[74]偽君子。

[75]美國明尼蘇達州東南部城市。

[76]艾博特(1835-1922),美國基督教公理會牧師,著作家。

[77]斯巴達人常具有堅忍剛強、勇敢無畏的性格。

[78]這真是一所非常獨特的大學,下麵的課程設置也體現出這一點。它的宗旨就是盡量滿足人們的需要。

[79]有“自助者上帝助之”之說。

[80]英語的形容詞有原級、比較級和最高級,分別如“好、較好、最好”。

[81]《聖經·創世紀》中人物,據傳享年965歲。常喻指非常高壽的人。

[82]巴勒斯坦著名古城。

[83]撒馬利亞人多樂善好施,助人為樂。此處借用其喻意。

[84]原文Sullivans,待考。

[85]美國的國徽是鷹徽。

[86]基督教的一種宗教形式,規定在舉行“聖餐”時,分食小量的餅和酒,作為紀念耶穌的儀式。個別宗教(如公誼會)也有不舉行聖餐儀式的。

[87]比喻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

[88]指1860-1861年間南部11州的南部邦聯。

[89]指在人的行為或飲食方麵自我克製。

[90]美國猶他州首府。

[91]美國基督教新教的一個教派。

[92]這是他正當的勞動收入,用於個人也理所當然。可見他具有多麼可貴的慈善之心。

[93]惠蒂埃(1807-1892),美國詩人,廢奴主義者。莫特利(1814-1877),美國外交家和曆史學家。伯恩賽德(1824-1881),美國內戰時聯邦軍將領。

[94]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西南部城市,1889年曾受特大洪水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