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若水雖然是一個死宅,但那也是建立在22世紀有滿足她精神生活的耽美漫畫小說,現在在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要是還繼續宅,那是不可能了。
於是,在這個時代,她要真正建設自己的美好生活!
韓若水在住進窯洞開始就開始開發這個窯洞,以前的曆史沒學好,不知道窯洞是什麼結構的,現在終於可以好好看看了。
於是住進來不久之後就細心觀察了一下自己的家,希望能改造一下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
院子圍牆是采用磚牆,院子中種植了兩棵杏樹,韓若水好早以前就希望搞一張吊床,但一直沒有機會。杏樹的距離有足夠的位置做一張吊床,自然韓若水不放過這個機會,在屋裏翻了很久才翻出了一張油布,在兩頭穿洞弄上麻繩,就穩穩當當地做成了吊床,也許環境不及夏威夷,但在不刮風沙的日子,估計會很舒坦。
在杏樹旁邊兒開墾了一個小菜地,趕集時換了一些菜種子回來,種了一些蔬菜,但因為之前韓若水並不善於打理,現在都呈現了枯黃狀態了。
院子還有一個地窯,裏邊存放土豆、蘿卜和白菜等食物。整個院子裏充滿農家氣息。靠近杏樹的角落建了一個小瓦房,是用於堆放農具和雜物,但好像秦寡婦並不善於幹農活兒,而且一個被家族旁支無視的寡婦,也不太可能有田有地,就算有,估計也作用不大,總不能一個女人種小麥然後收割吧?所以瓦房裏麵的農具並不多。
進入窯洞裏可以看見建在右手邊的大火炕,冬天可以將鐵爐子或磚爐子通進火炕,那麼整個炕都是熱呼呼的,睡上去非常舒服,火炕的一頭有一個可移動的灶台,灶洞通向炕洞,做飯時可以順便燒熱炕頭。不過現在並不冷,就先用鐵爐子來做飯,把灶台也移開了。
窯洞裏長約8——12米,寬有3——5米多,估計是以前秦寡婦跟秦家兒子一起住的屋兒,因為對一個單身女人來說就有點太大了,不太可能是後來才有的。
依窯內兩側放置家具,窯後距離窯掌三米左右也擺放家具,留一個可以通往後邊的過道,掛一條簾子,窯洞後邊一般放有幾個大甕用於堆放糧食。
在屋兒中間有一個長方形的木桌子,但韓若水並不喜歡一個人在大桌子吃飯,這樣會顯得孤單又冷清,就幹脆把小桌子的四個桌腳用幹淨麻布包上,放在床上吃飯,像日本人那樣多會享受啊。而長方形木桌就推在牆邊用來擺放一些鍋碗瓢盆什麼的,這樣就算在冬天也能暖和地在被窩裏吃飯。這是懶人的生活方式,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最後,將窯洞狠狠地又打掃了一次,終於有點感覺到,這裏是屬於自己的了。其實,這也是韓若水的一個毛病,必須要將自己的東西印上自己的記號,就好像買回一部新的手機,就非得要貼上自己風格的貼紙,換一個自己喜歡的手機主題,裏裏外外都有折騰一次,才有屬於自己的感覺,這種不安全感源於心靈深處,沒有源頭,也似乎沒有終止。
但洗漱方麵韓若水有點苦惱,大漠人民似乎並不喜歡洗漱,有些不太注重的就幹脆一年半載才拾掇一下自己,所以就連秦寡婦這個明顯挺愛幹淨的女人也沒有準備牙刷之類的(估計那時候也沒有牙刷),早上就隻能就著一些鹽來擦牙齒,不過沒多久之後就在當地人的指導下用皂角和鹽巴研磨成粉末,用來細細擦牙齒就起到清潔作用,而且還可以防止牙病。
自從找到了皂角這種好東西,韓若水是衝涼洗發都不成問題了。別看她前世邋邋遢遢的,但其實就是東西亂了點,衛生方麵還是很到位的。當然,作為一名懶人,最多也就“到位”罷了,多餘的就不做了,例如采花把自己搞得噴香噴香的。
說來也奇怪,皂角這種東西就好像是特地為西北人民準備的,在大西北,到處都能找到皂角,這又讓韓若水感覺到大自然的神奇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