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對方留出足夠的空間
人際關係的密度並不是越高越好,“距離產生美”,不要時時刻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設置為百分之百。要懂得運用距離效應。
做人的道理就像裝修房子的原理一樣,都講究留出一定的空間。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興趣、習慣,因此,在相處的時候出現一些摩擦和矛盾都是很正常的,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太計較,給對方留出足夠的空間。距離產生美,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隔一段距離去看對方,說不定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兩隻小刺蝟,盡管躲在洞裏,也盡量地蜷縮著身子,因為天氣實在太冷了,即使這樣仍然被凍得瑟瑟發抖。就在它們感覺快要被凍僵的時候,其中的一隻刺蝟突然靈機一動,向另外一隻建議道:“我們靠緊一點,或許身上的熱量會散發的慢一點。”另外一隻也覺得有道理,於是,他們開始了嚐試。
但沒想到的是,由於他們靠得太緊,他們身上的刺刺到對方了。
雖然第一次嚐試失敗了,但由於他們在被對方刺痛的同時,也確實感到了對方的溫暖,所以他們沒有氣餒,又重新開始了第二次嚐試。這一次,為了不傷害對方,它們開始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地靠近,最後,它們成功了。
它們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距離。
有很多人遇到過這種情況,朋友的熱情讓你害怕甚至恐懼。朋友之間各自的家庭、工作和其他社會環境,都不盡相同。作為朋友,如果不考慮實際,以自我為中心,強求朋友經常在一塊與你廝守,勢必會給他帶來困難。此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必然存在的,交往的次數愈是頻繁,這種差異就愈是明顯,經常形影不離會使這種差異在友誼上起到不應有的作用。因此,交友不要過往甚密,一則影響著雙方的工作、學習和家庭,再則會影響感情的持久。
交友應重在以心相交,來往有節。
朋友間建立一份真誠的友誼,的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伯牙鼓琴,子期知音,能夠保持這份友好的情誼,使之能夠經受風雨的吹打,則是更為可貴的。友情就像彈簧一樣,保持適度的距離以及適度拉伸和壓縮,都會使之保持永久的彈性美。
小鵬一直認為自己在理智地選擇朋友。他最不屑於與那些虛偽做作、口是心非的人交談,但後來碰到一件事,使他改變了自己看法。一次,他去外地參加一個聚會,有一位嘉賓為人坦蕩,性格豪爽,說一不二,認準一個方向決不回頭。這自然很符合小鵬交友的條件。但幾天相處後,大家都感到與他在一起很尷尬,比如他坦蕩得無所拘束,別人的什麼毛病他都能當眾說出口;豪爽得不拘小節,把腳擱在桌麵上。他說話辦事不看場合,不理解對方的難處,隻顧自己說得痛快。後來,大家隻能對他敬而遠之,遠而避之。
小鵬為此很困惑,我們不是一直提倡真誠坦率嗎?為什麼對這位朋友的言行舉止有無法相處之感呢?原來,人類要生存,就不能隨心所欲,就要懂得和認識世界的複雜性。隻有不斷地錘煉自己,不斷地認識自我和適應環境,才能做出有益於朋友、有益於社會的事情,並成為大家歡迎的人。小鵬終於懂了,真誠坦率是指一個人本質的內涵,在具體問題上,我們應該有彈性。
青年人崇拜直率,熱愛真誠,這是值得肯定的,但直率與真誠都有一定的度。我們對朋友可說真話,直露肺腑,傾心交談,但並不是對一切人,而且說真話也要看場合。記住:真誠坦率不等於沒有彈性!
何謂保持距離?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太過親密,整天粘在一起。也就是說,心靈是貼近的,但肉體是有距離的,給彼此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保持距離就要尊重對方,以禮相待,這禮便是防止對方碰撞而產生傷害的海綿。
有時太過保持距離也會使雙方疏遠,尤其是競爭激烈的社會,大家都忙,很容易就忘了對方。因此對好朋友,也要經常通通電話,了解對方的近況,偶爾聚在一起吃吃飯,聊一聊;否則,你們就會從好朋友變成一般朋友,最後變成僅僅是相識的人了。
成為好朋友,隻說明你們在某些方麵具有共同的目標、愛好或見解,但並不能說明你們之間是毫無間隙、融為一體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其獨自的個性,事物的共性存在於個性之中。共性是友誼的連接帶和潤滑劑,而個性的距離則是友誼相吸引並永久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所在。
也許你會說,好朋友就應該同穿一條褲子,親密無間呀!你這樣想也不錯,表明你是個可以肝膽相照的有情有義的人。但問題是,人心很複雜,你能這麼想,你的好朋友未必這樣想;到最後,不是你不要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朋友受不了你!更何況,你也不一定真的了解自己,你心理、情緒上的變化,有時你也不能掌握。